![](https://img.haomeiwen.com/i3373393/e044a2f200ccb036.png)
文/夜小篱
我越来越不敢写作了。
早上起床,我精神满满地立下flag:"今天起码要写500字哦!”然后去实验室学习毕业设计,中途有空暇时间便欢快地打开微信玩“跳一跳”。
晚上回到宿舍之后,我坐在椅子上,寻思着:“现在该写文章了吧?”手却拉开抽屉拿出高考题,开始刷题,为之后去机构上课做准备。
刷完一套题后,想着要不先洗澡吧,洗完澡吹完头发后却打开了《诗经》。背完一首词打卡后,看剧、刷公众号,磨磨蹭蹭,等到11点半时佯装大惊:“哎呀这么晚了,去刷牙睡觉明天再写吧!”
如此两日,不曾打开印象笔记,不曾动笔。
每天早上,竹桃苑群的轮值群主都在群里吆喝道:“今日我值班,有文的就砸过来!”晚上陆陆续续地有小伙伴砸文,我却没有链接可发。眼看这周快要过去,而我一个字都还没写。
在中午去吃饭的路上,我暗暗想道:“得快点写了,不然这周的任务没完成就要被踢出竹桃苑了。”饭后回到宿舍打开电脑上的印象笔记,捋了一下盘旋在脑里好几天的思路,深吸一口气,手指搭在键盘上,犹豫了一下,还是“噼里啪啦”地打起来。
码上几段后,总觉得哪里怪怪的,回头反复看了几遍,越发觉得自己写出来的文字苍白无力,像白开水一样清淡无味,毫无灵魂。
“这样的文字能上首页吗?”我摇了摇头,删掉了刚写的几段,看着空白干净的页面,整个人愈发烦躁。
我不知道自己怎么了,别说好文章,连最初的底稿都写不下去。前两天没有写一个字,不是没有东西可写,而是感觉自己一直在逃避,逃避打开印象笔记,逃避这种不能行云流水地写作的感觉,逃避这种明明有很多话想说却就是下不去笔的尴尬状态。
夜小篱,你到底是怎么了?
刚开始写简书的两三个月里,我兴趣盎然,在时间上采取“化零为整”的策略,抓紧一切闲暇时间写文,课间十分钟、等同学、吃饭排队……
写前几篇时觉得下笔很困难,一是怕自己写不好写不出什么名堂,二是作为理科生上大学后已经两三年没认真写过文章了。但在看了一些简友的写作心得和经验之后,慢慢调整好了心态:“唉,不写的话你怎么知道自己写不好?你就尽管写,先写够20万字再说!”
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两三天一篇地写。即使暑假在备战考研时,也坚持每天花20分钟收集整理素材,保持每周至少一篇文章的更文速度。而现在明明有很多空闲时间可以干自己想干的事,我却左推右推迟迟不打开印象笔记写作。
亦舒曾经说过:“如果你真的想做一件事情,那么就算障碍重重,你也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办到它。但若你不是真心的想要去完成一件事情,那么纵使前方道路平坦,你也会想尽一切理由阻止自己向前。”
所以,我现在不是真心的想要写文,而只是纯粹为了完成竹桃苑的任务吗?
记得五年级我刚开始喜欢上写作时,叫爷爷买了本本子,规定自己每天一篇作文。虽然写来写去都是流水账或是身边的老师同学家人,但真真是不亦乐乎、完全享受于其中。后来新鲜感逐渐消退,便变成了应付式的写作,只是为不打破自己每日一篇目标的写作,并且越来越敷衍。
过年时爸爸翻开我最新的一篇习作,题目是《今天不知道写什么》,全文500多字全是写自己从早上到晚上冥思苦想都不知道要写什么。爸爸看了之后把本子一扔:“敷衍得完全像应付作业,这么痛苦就别写了,又没人逼你!”再后来惰性愈加发作,渐渐地便不坚持了。
现在这个状态,也是惰性在作祟吧?
更何况我已经放下文字快四五个月,一时难以找回状态,以前花几个月养成的每天几百字的习惯也丢掉了。路遥说:“人是有惰性属性的动物,一旦过多地沉湎于温柔乡。就更削弱了重新投入风暴的勇气和力量。”断老师之所以一直督促着大家更文,也是怕有人一歇,就再也回不来吧?
又或许是我太急躁了。竹桃苑的伙伴们都很厉害,篇篇上首页成热文的大有人在,因此我下笔时会感到有压力,写几行就想:“这样能上首页吗?”感觉不对,删掉重来,反反复复写了半天没写几句话,越发觉得心累不想写下去,以为是题材的问题,换个自以为好写的题材另起一篇,结果还是这样的状况。
又或许是我在写作上附加太多东西了。我写作的目的并不“单纯”,并不只是纯粹地为了满足个人爱好,而是带着极强的功利心,希望当上简书签约作者、希望能出版一本自己的书。但自己目前的实力又远远够不上梦想,看到自己可怜的阅读量和点赞数便越发觉得梦想很遥远,萌生退意。
总之,以上种种原因交织在一起,让我逃避写作。不仅如此,我连看简友的文章都会觉得莫名焦虑,大概是看到别人一篇篇地写、写得又那么好而我却如下不出蛋的母鸡一样什么也挤不出来。
于是我只能回头看看自己写过的文章。说来也奇怪,看到自己曾经的作品,我倒慢慢静下心来。
七八月份时的写作状态较好,好几篇上了首页,阅读量和点赞数也比刚开始进步了很多。一开始投首页总是被拒,但我总是不气馁,越挫越勇。第一次过首页投稿时兴奋了好几天,和好友们庆祝,然后渐渐第二次、第三次......慢慢地对过首页投稿的感觉变为淡淡的欣喜。
而考研后回归简书后发的两篇文章,都被首页投稿拒了,这让我很烦很急躁。我失去了面对失败的坦然。
我一篇篇地点开看,原来自己写过好几篇小说,其中一篇长达7000多字。当时写这篇小说花了长达一周的时间,每天守在电脑前四五个小时,写好后又反复删改,一度纠结于情节的连贯和人物形象等细节;还写过几篇感情色彩非常强的随感,写的时候很“入戏”,边写边哭。
作为一个写作新手,“词不达意”是常见的障碍,经常有很多想法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那种搜遍脑海却找不到合适的词语、句子来表达自己所想的感觉,就跟便秘一样难受。但自己当初就是静下心来,克服各种障碍硬撑着写出来了。
而现在,要停滞不前了吗?
再往前翻,翻到了我四五月份时的写作心得以及上田宝写作课的感悟。
对于写作的心态,从前的我说:“不知道自己将来是否真的能成为靠写文养活自己的全职作者,但没有开始永远不会有结果。我现在不想担心忧虑太多,只想像个傻逼一样去写。”
对于自己的焦虑,从前的我说:“把你着急的时间,用在踏踏实实解决掉每一个小问题上吧。做好该做的事,能力到了,明天自然会来。急什么呢?人生那么短,写作路又那么长,我好好走就是了。”
对于写作障碍,从前的我在上了田宝写作课后总结道:“对自己不要要求太高,同时把写作看得平常点。没有谁一开始就写得好,谁的初稿都是狗屎,所以不用害怕自己写得烂,写完再改就是了。”
对于写作的坚持,从前的我警醒自己:“我要写,当我不想写时,我更加要写。就像村上春树说的:‘今天不想跑,所以才去跑。’”
种种类类,我萌生出了诸多回忆感叹。我怀念以前那个纯粹、享受于写作的自己,怀念那个抓紧一切机会打开印象笔记码字的自己,怀念那个不害怕被拒稿的自己,怀念那个想得少、做得多的自己。
而现在的我,大概就是想得太多,期望太大,做得却太少。没有写多少字,却急着要看到结果,殊不知写作本就是一个滚雪球的过程,只会越来越好但这个过程很缓慢。
今天早上虬田老师在群里说:“沈从文自己说,先写10年才会有效果。韩愈说,读了10年书,认识加深了,再开始写作,怕被人表扬,见到人家批评很高兴,这样又过了10年。又怕不精,再不断加深功力,这样才算驾驭了文字。这对我来说,很受启发!”看了之后我更觉惭愧。
怀左同学也说过:“别急着要结果,先问自己够不够格。”
所以,对于写作以后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先别去幻想太多,踏踏实实写上几十万字再说。
下笔时,别老想着这样写能不能上首页,那是编辑决定的,不是你能决定的。放轻松点,把写作看得稀松平常点,把自己想说的说出来,说不出来就死写出来,多垃圾也要写完,写出来就好了。
迷茫时,不如看看自己来时的路,看看别人走过的路,沉淀下来,重新出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