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稳定情绪,再慢慢说
课间活动的时候,幼儿园大小班的孩子一起在操场玩耍。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都玩着一种跳马的玩具。两个小孩子高兴地玩着,一起想着相同的方向跳着。可能是玩的太忘乎所以了。小女孩摔在地上。小女孩大声的哭着。小女孩爬起来,看见我走过来,哭的更凶。我在她的头上抚摸着,口里安慰着不要让她哭了。小女孩的脸上有泥土,刚才玩的太猛,脸着地了。小男孩知道自己犯了错误,乖乖的站在女孩的旁边。后来,小男孩伸出手,去擦小女孩的泪水。小男孩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小女孩听了这句话,哭的声音更大了。幼儿园的孩子停止了玩耍,都聚集在小女孩的旁边。幼儿园的老师听见哭声,也慢慢的走来了。幼儿园的老师怀有身孕,行走不方便。
育儿园的老师走到小女孩的旁边,观察了孩子的脸部,检查是不是有伤口。在检查的过程,小女孩一边哭,一边投诉小男孩碰了她。旁边刚过来的孩子,尤其是一个大一点的男孩,很坚决的告诉幼儿园的老师,“老师,是他故意碰的。”老师并没有听他的话。老师先是告诉小女孩,先稳定情绪,不要急着说。老师一边说,一边帮着小女孩子擦着眼泪。老师等着小女孩的哭声没有了,情绪稳定了。老师让小女孩说是什么事情?小女孩认为是小男孩推到了她。当时,我恰恰过来,看见了发生了什么。
女老师看了一旁很害怕的小男孩。又听见旁边同学很肯定的说,是小男孩故意推的。老师看小女孩不哭了,开始玩了。也就没有说小男孩什么。告诉小男孩以后玩的时候,注意不要伤害其他小朋友。小男孩高兴地走了。
我后来告诉了老师。其实,小男孩和小女孩不存在谁碰谁。而是两个玩的的时候,跳马的底部撞在一起,小女孩摔倒了。小女孩的哭声,让小男孩误以为是自己撞了别人,而小女孩也认为是小男孩撞得,而且是故意的。
看来,有时候我们感觉到的,并不是真相。在两个人的时候,如果出现什么错误,就相互猜测是对方,从来没有考虑过还有什么另外的可能,这是一种直线的思维,定势的思维。看来,我们在没有充足的证据的时候,千万不要凭着猜测去处理事情。
好在这个老师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并没有伤害这个小男孩。其实,应该安抚一下这个小男孩,他也是一个受害者。
不过,老师的先稳定情绪,再慢慢说。这是一句好话,也是处理问题有效地话。这可以把事情的紧张趋势先降下来,再慢慢的处理。这样的方式,会化解很多冲动的事情。很多时候,不是事情本身有多大,而是我们在冲动的情绪下,做出错误的事情。这个对于处理很多棘手的事情很有效,先处理情绪,情绪处理好了,我们再处理事情。很多的冲突,如果情绪平复,还会有什么事吗?
我还看到了一个现象,就是帮腔的男孩。他其实不知道事情是怎么发生?但是,他看见女孩哭了,就断定是男孩推得。也许这个小男孩平时就很调皮,大家大脑中有一种定势的思维。为了证明他的推断,男孩不惜说谎,坚定是他看见了经过。
这让我想到了,其实别人的证据有时候也不一定准确。很多人并没有看到真相,只是凭借以前的影响去猜测。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测,会不惜说谎。人都有这种劣根性。我们很多时候,凭借的是我们的影响去讲一件事,并不是在真的看见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毕竟知道真相的人不是很多。
看来,孩子之间的事情,不是简单的,不是A就是B的思维。也不是别人指证,就一定发生的。我们需要真相,就需要慎重处理,不要伤害孩子。至少先让情绪稳定,再处理问题。
�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