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内容:《佛陀的智慧》第236-245页
【现在,很多不会讲经的人老是说些莫名其妙的话,把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归咎于人类,认为是因为众生的心坏了,所以感召了灾难。其实这是不全面的。众生若是破坏自然,当然会招致恶报。但器世间也有它自己的规律,不一定完全受众生情感的左右,有时它确实会受到众生的影响,但有时也不会。即使不受众生的影响,它也难免有成住坏空,这是自然规律。】
【不要把器世界的灾难都归罪于人类。当然,也有一些灾难确实是人类感召的,比如环境的恶化,像泥石流、土地沙化等等。我们不能将一切绝对化,我们要明白,万事万物都有无数种可能性,不要削足适履,不要用一种理论去套所有的现象。要明白,即使没有人类的破坏,器世界依然会毁坏。】
【植物有季节,有生命,但植物没有情感、智慧和觉知,所以植物不属于情世界,也不属于众生。】
【不过,当众生的灵体附着于植物时,它们也会呈现出一种有灵的状态。】
【要明白,一种见地只能指导一种修行;一种宗教哲学只能适应一种宗教体系。】
【对于不同的体系,可以比较研究,但修行时不要混为一谈,因为体系不一样,有时目的地也不一样。】
【混在一起修,会出问题的,最后变得什么都不是。】
【菩萨以愿为力,罗汉以戒为师,所以必须守戒。】
【所有的傲慢和执著都打碎之后,完全无伪的真心才会出现。】
对于本节内容,得到的启发是,佛法的智慧主要是针对心灵本身的,除了最根本的空性真理之外,对于其他很多属于方便法的内容,不要生搬硬套到所有的事情上。
另外还有一个感受,就是很多在佛陀在世的时候修行人所要遵守的规矩,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都逐渐改变了。这些变化其实是历史的必然。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变化,人类在变化,所以修行人所要的遵循的规矩也在变化。这更说明了佛法是一种鲜活的智慧,其核心精神是超越的智慧和无我的慈悲,而承载这种精神的容器以及体现这种精神的具体方式却是可以适应时代的需要而相应变化的。但不管怎么变,般若智慧和大慈大悲的精神从来都没有变过,只要这种精神还在,只要愿意用生命去实践这种精神的人还在,佛法的火种就可以一代代薪火相传......
2020.06.1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