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经》第十三章中说:“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老子主要讲“宠”之惊。
我们平时说的是“宠辱不惊”。传诵最流行取自《菜根谭》中的一幅对联: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这说的是是一种境界,为人做事能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视职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能淡然处之。
在《汉语词典》里收的是“宠辱无惊”四个字,它的解释是不要计较个人得失。这个解释容易理解。不要过分计较个人得失,而不是说一概不许计较。卖东西少找你钱或多找给你钱,还是要计较的,不然对不起自己的良心,所以老子的这句话是有所指的。
老子的意思他讲的是一种心胸、一种气魄。
宋未元初的大学者叠山公在《与李养吾书》中有一句名言:“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说的就是这种气魄。
作为我们凡夫俗子,要想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十分困难。面对红尘的多姿、世界的多彩令大家怦然心动,名利皆你我所欲,又怎能不忧不惧、不喜不悲呢?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的人穷尽一生追名逐利,更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失意落魄、心灰意冷了。
一副对联,寥寥数语,却深刻道出了人生对事对物、对名对利应有的态度: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这样才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好一个“看庭前”,大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秋冬之意;而“望天上”,却又抬头放眼,不与他人一般见识的博大情怀;看那“花开花落”,望那“云卷云舒”更有大丈夫泰然自若、能屈能伸的大丈夫情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