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逐梦水乡

收到蒋老师的两本书已好几天了。当时拿到后,有些好奇,想看看老师为什么不做墙内的苹果,而要做墙外的苹果。于是,我就选择先看《我就是那一只墙外的苹果》。
看了几页后,因家事、公事挤在一块,就束之高阁放一边。
今天有幸休息,又取出来花大半天时间才认真看完。终于理解老师之所以就是那一只墙外的苹果,是因为墙外的苹果要经历更多的风雨和磨难,虽然卑微,引不起人们注意,但只要坚持到成熟的那天,它们一定比墙内的苹果更香甜。
正如蒋老师本人一样,他能出三十几本书,能成为上亿资产的老板,他是经历常人无法经历的苦难,才有今天辉煌的成就,真的可谓名利双收。
全书分五辑。
第一辑:我就是那一只墙外的苹果
第二辑:为自己忙碌是不能说累的
第三辑:我们是多么卑微
第四辑:有没有爱着永远的幸运
第五辑:在繁华中感恩
前边几辑都是写他创业路上的艰辛,苦涩,慢慢地苦尽甘来,最后在繁华中感恩他所遇见的爱情、亲情、友情。
每一辑又是由多篇小文组成的,小文篇幅不长,都是蒋老师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这些小事却蕴含着大道理,让我们从中少走很多弯路。
人一生中都会遇到很多事,区别就在于我们对待事情过去了就过去了,不善于去总结,而蒋老师就会去细心观察、感悟,慢慢才成长、成熟,成为一只香甜的苹果的。
蒋老师做事就在一个持之以恒。就拿写作这件事来说吧!
他十八岁高中毕业后,就去部队当兵。当他听说自己的初恋与村书记的公子交朋友时,悲愤交加,却又无能为力。他就通过写日记来排解内心的悲痛,整整写了三大本啊!那三大本日记记录了蒋老师怎样的心路历程,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都曾年轻过,那种痛失初恋的心情是能理解的。
后来,他化悲痛为力量,在部队学习写新闻稿,随着稿件的不断发表,在退伍前荣获三等功勋章,这些都为他后来的写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写作来源于日常”这句话蒋老师深信不疑,他说,因为我是在生活之中,我的作品就是我的生活。
他说一个人无论你身处何地,做最好的自己便如身处天堂。我们无需羡慕别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快乐,别人指不定正羡慕你呢。
他退伍后曾做过乡办文书,出纳等工作。90年在他阿舅厂做销售,业余一直不忘坚持写作。他有一个爱买书的嗜好,在十几年前,蒋老师家就有一万多册藏书,新华社曾发过报道,《姑苏晚报》还到家采访拍照。
蒋老师说,人啊,你只要不放弃,不泄气,你只要努力往前走,曙光就在前面,你就可以接近你的那个目标。
事实上他也是这么做的,写作是他一生的追求。他左手经营自己的爱好,右手经营自己的事业。他用几十年的时间努力追求着那个目标,终于实现精神物质双丰收。
唯有坚持,才有成功。
他说不管经历什么事,都动摇不了我对写作的热爱。
是的,记得有句话说的是因为热爱,所以喜欢;因为喜欢,所以坚持。蒋老师就是这样一路把写作坚持下来的。
成功之时,别忘了提醒自己,前面也许会是惊涛骇浪;失败之时,也别忘了告诉自己,前面可能就是风平浪静。
多好的总结,多好的提醒。恰恰我们有时成功了就沾沾自喜,失败了就垂头丧气。
四十年如一日坚持读书写作,试问,我们有几人能做到?他每天要打理好他的两个公众号,准时排版发文,还要在简书上日更,这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那得牺牲多少休息时间?若不是对文字的挚爱、虔诚,能有几人坚持下来?
就凭这持之以恒的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仰慕。
想想自己都汗颜,还没学会爬就学走。一会简书、一会今日头条、一会美篇的,搞得满河是滩,到头来一样都没做好,就像猴子掰玉米,好高骛远,囫囵吞枣。
真正热爱写作,就不应该朝三暮四,而应该自始自终、持之以恒地去写,时间久了,功夫自然到家。
当然你有足够的精力,也不是说在其他平台写就不好,就是朝三暮四,只要胜任得了,也是可行的。只是我本人精力有限,确实不适合经营那么多平台。
我要学习蒋老师的韧性、专注,学习他十年磨一剑,学习他的自律,学习他的自我约束能力。
是啊,正如蒋老师说的,人生中的很多经验,要靠我们自己去经历,只有经历过大风大浪,经历坎坷与起伏,才能品味到生命的各种滋味。
你渴望人生的春天,你就得经历人生的冬天。比如那些讥笑、嘲讽、打击、屈辱都得踩在脚下。
相信没人比你好,你也不比别人强。
只要持之以恒去做一件事情,努力了,你的天地自然就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