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医文化读书想法
从“医巫之争”谈中医创新

从“医巫之争”谈中医创新

作者: 黄岐之 | 来源:发表于2022-07-21 05:55 被阅读0次

      从“医巫之争”谈中医创新

                    黄岐之

      近期,观看了电视剧《医圣张仲景》,剧情反映了医巫之争,张仲景对中医的发展所作出的伟大贡献。一部《伤寒杂病论》将中医进入“方证”时代,开创了中医医治有据可依,尽可能避免医治的盲目性。

      传统医学的医药分类,是与巫医相区别的重大标志。不同类的病证使用不同药方,促进了人类对疾病认识及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医治疾病不再祈求神力,为医者针对不同的疾病及症状不同,用不同的药方去医治,促进医药理论与技术的发展。

      中医通过诸多医圣不断总结,中医理论完整,经历了上千年的检验,具有科学理论架构,中医是人类医学的科学认识和医学技术的重要部分。

      影视《医圣张仲景》剧情表现出医典是独家秘籍,不轻易示人,为此相互争夺,这是落后的生产力形成的保守观念。这种落后的保守观念延续至今,阻碍了中医发展。

      张仲景对中医药发展的伟大成果,如果能象推广现代科技一样,推广、普及再总结,中医药事业就是欣欣向荣的情景。

      中医药的发展需要摆脱落后的“医家”观念,“医家”观念中医药不分,医典为秘籍,医方只传内不传外等,导致中医的神秘和落后。数千年来,中医药没有突破这个封闭模式,不能适应现代商品时代,滞留在落后的生产和销售形式,缺乏竞争性。

      人们常常感叹,中医药缺乏标准化,其实是不正确的。首先,中医有张仲景的“方证”理论,什么病证用什么方,说明中医有医治医方标准!如果,中医与医药分开,中医诊病开方,医药(药房)开药组方,能有效地促进两方面按各自规范标准化发展。这样,能实现中医药治病的大众化,促进中草药中成药化,提高商业化水平。

      国医大师张伯礼提出组分中药的理念,其实就是中草药组方标准研究,其目的是推进中医现代化发展。

      中医药的发展,不应是理论的创新,而是要突破传统落后的观念,使中医药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让更多的中医行医者,有医药标准可循;让中医医学公开交流;让中医走向国际,而不是国际化。交流不仅会促进中医的传承,更会促进中医的发展,守正创新,才是中医传承的大道。

      (《医学随想》文集为原创系列,版权所有,转载和引用时,请说明出处,否则为侵权。)

相关文章

  • 也说中医

    中医热。但是,这个中医名词好像与中医人眼里的中医概念不能完全互相对应。 彼谈中医,说的是医养。养生...

  • 医友谈中医

    中医药最大优势——治未病之病。古法古方各种养生保健之法,防病治病无无形之中,有的甚是简单,方便,易行,有效。但人们...

  • 中医与教育

    中医与教育 ——因最近的中西医之争有感 文/善月 先不说中医,也不说教育,我们先来谈一谈,什么是“...

  • 关氏中医:被誉为“独步天下的肝病克星”的,不只医术,更有精神

    中医传承,贵在创新,中医生命,功在疗效,济世之道,莫大于医!医者,九流魁首;药者,百草根苗。为此,笔者传播:中医药...

  • 白血病泰斗:破解中医治疗白血病密码,大道成大医,全靠悟和勤

    中医传承,贵在创新,中医生命,功在疗效,济世之道,莫大于医!医者,九流魁首;药者,百草根苗。为此,笔者传播:中医药...

  • 天德堂医话 001篇

    中医 ——为大医传承-黄埔医校题 我是中医,是从民间走来的中医。 虽然,我的身上还沾有泥土草叶, 可那是绿色和谐的...

  • 心医随笔

    中医疗法“心”治,与斋醮科仪“心医”一脉相承,说出自己的感想与看法。 音乐也是古老医术 先秦时期“巫”...

  • 古代十大名医之祖-漫画肖像集锦

    古之善为医者,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又日上医听声,中医察色,下医诊脉。又日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

  • 释延振:少林禅医—中医学创新发展的新境界

    少林禅医是佛门医宗源流。少林禅医是历经千年实践融合发展而成的中医药学创新流派。中国禅宗祖师一直善于运用禅修般...

  • 巫与医

    祝由为什么是中医的核武器,它的治病原理又是什么?中医的核心是炁,所以所有的中医技术都是在运用炁,推拿、按摩、针灸、...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医巫之争”谈中医创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yxmi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