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论语读书
《论语》讲堂留影252

《论语》讲堂留影252

作者: 饮酒扬波 | 来源:发表于2024-09-08 09:11 被阅读0次

2024-9-6 二百五十二课

古文经典交流学习群 郭老师

郭志强,199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 ,中学高级教师,曾任《中学政史地》编辑部主任。

10.13  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语音整理
前面说过,整个《乡党》篇没有师生间的对话,也没有孔子的高谈阔论,只是孔门弟子对老师日常行为的观察和记录。这一章就是讲了孔子的敬老之礼,就是如何去尊敬老人。
“杖者”,又叫“丈人”,就是指老人,出行依靠拐杖的人。《礼记》里说,“六十杖于乡”,也就是说,“杖者”指当地60岁以上的老人。60岁在春秋时代已经是高寿了。
在春秋时期,被天下人普遍尊重的有三样,第一是年纪,第二是爵位,第三是道德。在本乡本土,也就是同宗族里,就是以年纪为尊,这个时候不论官职大小。而在朝堂是以官爵为尊,就是说在公堂之上是论爵位,不是论年纪的。而普天之下则是以道德为尊,有道德、高尚的人会获得普遍的尊重。
我们回到文本上来看。“乡人饮酒”,同乡里的、同宗族的人一起吃饭饮酒。这一点和现代社会不一样,古代是宗法制,宗族里每年在一定的时节都要进行聚餐。一般就是同宗族祭祀结束以后要聚餐,还要饮酒。现在宗族的观念越来越淡薄了,基本上都是以家庭为单位聚餐饮酒,同宗同门这种大型聚餐的情况已经不多见了。
“杖者出,斯出矣”,是说孔子在与同宗族的人聚餐饮酒时,尊重老者。具体的表现就是饭后先请这些年龄大的长辈先走,他们走完以后,年轻后生才允许陆续离开,这是对老年人的一种尊重。
总之,孔老师在参加日常宴饮的时候,规矩还是比较多的,怎么就坐,怎么说话,吃完以后谁先走,这都要按规矩来。
现在一些大家族里平时聚会饮酒结束的时候,一般也都是让老者先走,老者也可以提前离开。职场上的聚会大多只有领导才能先走,而年轻人提前离开,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当然现在社会容忍度越来越高,对于这种状况呢,大多也都不去计较。

李零讲解

这是讲乡饮酒。

“乡人饮酒”,指乡饮酒礼。参看《仪礼·乡饮酒礼》。

“杖者”,是拄拐棍的老头儿,古书也叫“丈人”。古文字,“考”字的字形就像拄拐棍的老头儿。中国古代,50岁就算老人,现在看,不怎么老。英国绅士,过去喜欢拄棍,卓别林扮演的角色就拄,他们的stick,我们叫文明棍。中国,没有年轻人拄棍,拄棍的都是老头儿。酒会结束,要让老人先走。

相关文章

  • 《论语》讲堂留影62

    2023-10-10 六十二课 古文经典交流学习群 郭老师 郭志强,199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 ,中学高级教师...

  • 每日论语

    不要人云亦云,要考察真相(论语2 252页) 原文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陈昌文解读《论语...

  • 欢迎关注《论语大讲堂》和《三笑集》

    《论语大讲堂》发表友友们关于《论语》的解读和学习笔记,各抒己见,一起学《论语》。 《三笑集》发表友友们关于儒、释、...

  • 子厚论语讲堂

    语文百群读书会讲座076期 主题:《论语·八佾第三》上 时间:3月29日周四20:00-21:00 主讲:子厚(博...

  • 《论语》252◎不正不坐

    席不正,不坐。 本章出自:乡党篇 【注释】 ①席:古代没有椅子和凳子,在地面上铺席子,坐在席子上。 【翻译】 坐席...

  • 读《论语》有感

    高中语文老师酷爱读《论语》,还曾多次赴北京听《论语》讲堂,即使在高三那样时间紧迫的情况下还抽出几节课来给我们讲《...

  • 橘子郡每天读《论语》第252天/共270天

    橘子郡每天读《论语》第252天/共270天 19.24: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

  • 道德讲堂开课有感

    河南长垣 朱利民(2019.3.4) 昨天在众人的努力下,大张庄村《论语》一百公益读书会和道德讲堂成立。按...

  • 252、贤人四品(《论语》先进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论语》先进第3节。这一...

  • 【新月《论语》小讲堂】为政篇1

    新月论语小讲堂 学而篇小结1至7 据上次洋洋洒洒一日万言,冒着灵感的小泡泡,写完《论语》学而篇小结,已经足足半个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讲堂留影25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zbsl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