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烩16|  我家的信

作者: 三月芃芃 | 来源:发表于2017-11-14 22:51 被阅读124次

    文.图.三月芃芃

    三月芃芃手绘作品

    我小的时候,家中来信很多,那时候没有网络,电话也很少,人们之间的联系大多依靠书信。

    爸爸从军三十多年,妈妈随军二十年,我们一家身在异乡,常常依靠书信和老家的亲戚朋友们联系。从前的时光总是那样慢,一封信要等好久才来。

    每次收到老家来信,爸妈小心翼翼地用小刀裁开封囗,一遍遍读着来信,或开心或悲伤。

    那个时候生活条件普遍艰苦,老家的境况也不是很好,常有亲戚来信诉说收成不好,家人病了或者孩子要上学……读罢信,妈妈第二天常常就要去邮局给老家汇钱,虽然我们家也不是很有钱,但比起老家的人们条件要好很多,帮助人家总是应该的。

    后来生活条件渐渐好了,老家的来信里喜事也多起来了,有时候,信里还会夹带着几张照片,一家人读完信,还能欣赏照片,就更加开心了。

    我们小孩子看到信封上好看的邮票最兴奋,小心地剪下来,放在水盆里泡一会儿,待邮票脱落下来,放在玻璃板上晾干,取下来夹在集邮本里,年少时集下的一本本邮册,承载着一家人多少温暖的回忆。

    最难过的一次来信是外公去世的消息传来,那个时候爸妈已有七年没回过老家了,这一次因为工作关系还是不能立即赶回老家。那一天我看到妈妈一边给我们做饭一边流泪,饭好了,她却一口也吃不下去。这件事她愧疚了一生,后来爸爸转业,妈妈执意要回到老家,在以后的日子里一直无微不至地侍奉外婆,直到外婆九十二岁离世。

    爸爸转业回乡后,我们一家人就住进了小楼,这幢小楼建于八十年代,是市里专门安置转业军人的住宅。

    爸妈在小楼一住就是三十多年,楼下的信箱原本是暗红色,木头做的,妈妈在上面挂了一把小巧的锁,每天二次开箱,取信和报纸,后来爸妈老了,不常下楼,就换作家中的后辈每天按时来开箱取信和报纸。

    这时候的来信大多是天南地北的老友们寄来的。郭叔叔一家当年同我们一起住在部队大院里,我们两家人同一年转业,他们去了河南,我们来到浙江。

    每一年,郭叔叔总要给我们寄一些那边的特产:大红枣和花生,顺便也总有一封来信,告诉我们家中的大姐嫁人啦!二姐参加工作,去了遥远的地方⋯⋯收到东西,爸妈总要寄一封信去,感谢他们,也谈谈我家的近况。

    后来爸爸身体越来越不好,这些信常常就由我来代笔。郭叔叔身体一直健健康康,他年轻时就是部队里有名的帅气哥,六十多岁时,腰杆笔直,气宇轩昂,还来过我们这儿看望爸爸。但人生总是变幻莫测,他后来突然得病,最后一封来信竟是他去世的消息,我们都不敢相信,但确确实实,距今已有十多年了。

    罗老师是妈妈刚参加工作时的同事,两人都是教师,住同一间宿舍,一起下乡,一起上课,一起分享罗老师母亲做的美食。后来妈妈随军去了北方的部队,等我们再回到家乡,罗老师却随夫君去了上海,一直在那儿干到退休。

    她和妈妈五十年的友情一直依靠书信维系,晩年时,爸爸一直生病,妈妈一直忙着照顾爸爸,住院,出院,妈妈好象永远奔在路上,罗老师的信隔三岔五就会飞来,洋洋洒洒三四张纸,给妈妈辛苦的晩年生活带来一丝温暖和安慰。

    那时候电话和网络都流行起来了,但老一辈的人还不太习惯使用,罗老师年轻时是有名的文艺女青年,到了晚年文笔还是了得,一写几大张,字迹遒劲有力,丝毫不象出自花甲老人之手。妈妈的字也很漂亮,两个人书信来往了五十年,却仿佛总有说不完的话。

    令人难以想象,五十年间,她俩忙忙碌碌只匆匆见过一次面,但通信却一直维系到妈妈重病以后,那个时候罗老师也得了重病,妈妈走了一年以后,罗老师也走了,两个老友在天堂相会,再也不用写信了。

    许多人的信就是这样,写着写着就断了。我有个上海舅舅,是外婆的娘家侄子,虽说是远亲,却与至亲没有分别,他称外婆为佳娘,称我妈为大妹,是个幽默风趣的老人,见了面总是玩笑不断,信也写得很有意思,看着看着让人总会不知不觉笑出声。这样开心的人,接到外婆去世的信以后,却号啕大哭了一个上午,他就是这样一个有情有义的人。外婆去世以后,上海舅舅与爸妈的通信一直持续,直到十多年前他去世了,家里再也没有上海舅舅的来信,少了很多快乐。

    家里的来信越来越少,近几年每天从信箱里取来的常常是报纸,只有逢年过节会收到许多的明信片。女儿刚学会写字就给外公外婆寄出了人生中第一张明信片,好些字还不会写,就用图画来代替,爸妈从信箱里取来这张明信片开心了好几天。

    爸妈走了以后,每次回到老屋来,我还会常常打开信箱看一看,里面除了乱七八糟的广告纸,永远也收不到任何来信了。

    故事

    故事烩16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子期听琴:我也是半新不旧的人,很怀念那个写信、等信的年代。那个时候人离得很远,心却住得很近,信是一介良媒。
        三月芃芃:@子期听琴 是的,有同感!
      • 翠娥Z:温暖的信件,慢慢变成回忆
        三月芃芃:@掏心窝子 是的,都成回忆了

      本文标题:故事烩16|  我家的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aqx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