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宛和冒辟疆的爱情往事

作者: 一笑作春风 | 来源:发表于2023-01-11 06:23 被阅读0次

    每冥痛沉思,姬之一生,与偕姬九年光景,一齐涌心塞眼,虽有吞鸟梦花之心手,莫克追述。区区泪笔,枯涩黯削,不能自传其爱,何有于饰。

    读《梅影庵忆语》开篇这段文字,如果不知道后面的故事,很自然地会觉得冒襄是一个深情的男人。他哀伤、他痛哭,甚至恨不得追随她死去,他的表白那样地真诚,让读者为他而感动。

    然而,当你知道他对她曾是那样绝情暴戾时,可能会倒抽冷气,心中暗叹:人生就是一场戏。

    当她活着的时候,她在演一场独角戏。

    当她死了之后,他在演一场深情戏。

    锣鼓“咚咚咚咚”响,好戏开场了。拉开帘幕,让我们看一下他们背后的故事。

                                            ——题记

    01所谓“深情”

    对于董小宛的名字,大家相对比较熟悉,她是苏州人,秦淮八艳之一。因为家世没落沦为歌妓,与柳如是、陈圆圆、李香君齐名。

    冒襄,字辟疆,江苏如皋人,生活在明末清初(距今400年左右),是明末四公子之一。

    冒辟疆和董小宛的背后,有什么样的爱情往事?他们是如何从相识相恋到生离死别的?

    我忍不住八卦的心,细细地读完了冒辟疆《影梅庵忆语》这篇对亡妾的追悼文章。作者写这些文字,自以为很真诚,很深情,但是,若深入地读下去,你会看到的是他的居高临下,沾沾自喜,和这世间的芸芸众生一样,冒襄,同其他男人,并无太大区别。

    就好像在月上柳梢的晚上,你带着惊喜,带着美好的憧憬,去撩开窗角那块儿的帘子,期待着一场内心的欢喜。然而,看着看着,从头到脚都是冰凉的。

    冒辟疆说,“余不知姬死而余死也!”姬,是小妾的意思。小妾死了,自己魂飞魄散,追随而去,这是何等的深情啊!悲酸痛哭,都无法化解心中的悲伤。写诗不够,再来写文追悼。

    所谓盖棺定论,冒辟疆对董小宛是认可的。他说小宛跟了自己九年,这九年中,小宛与家中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相处得很和睦。她辅助自己静心著书,又帮助他的夫人精研女红,还亲自汲水、舂米。无论是遇到灾难或者遭遇疾病,小宛都能化险为夷,以苦为乐。

    小宛如果九泉下有知,应该也可以含笑了吧。她要的就是一个温良贤妻的封号,如今,他赐予了她。她在爱情中的独角戏也告以剧终,她获得了圆满。

    然而,看过董小宛生前的故事,你一定会深深感慨:这份圆满来的太不容易了!她要放弃自尊,要足够坚强,要自我欺骗,要心中无我,还要足够勤劳聪慧、牺牲自己的全部,才能换来这个男人说一声“好”。

    站在我等俗人的视角,这一声“好”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我们更在乎的是自我感受。人死之后,所谓的深情并不能消解生前的薄情,冒辟疆再多深情的抒怀,也不能掩盖他在爱情中就是一个渣男的身份。

    我这么说的时候,可能会有很多人站出来为冒辟疆辩解:在那个年代,女子的地位本来就低,你不能超越时代对男人有更高的要求。

    是的,时代的局限性无法超越,但是真情永恒。

    同样在封建时代,沈复对芸娘是有尊重深情在其中的。而冒辟疆对董小宛,则始终把对方看成一件随时可以丢弃的瓷器,他们之间缺少爱的对等。

    然而,在这个世间,想求得一份爱的对等太难太难!没准,董小宛要的就是一个独角戏,戏的搭档是谁,无关紧要。洗白自己,跳出风尘,做一个贤妻良母,是她梦寐以求的追求。至于爱或不爱,都没那么重要了。

    02初相见

    一见杨过误终身,只发生在武侠世界里。才子佳人的相遇,也并非都是春风玉露一相逢,胜却人间无数。

    冒辟疆和董小宛的初相见一波三折。

    那时,冒辟疆是世家公子哥,镇南王的后代,少负才名,名扬四海的四公子之一。

    1639年的那个夏天,冒辟疆28岁,为求取功名,去南京应试。可能彼时冒公子也没把考试怎么当回事,在考试之余,还能赏名胜,觅名妓。冒辟疆的一个哥们儿叫方密之的,色眯眯地对冒大才子说:““秦淮佳丽,有一个叫董小宛的,正处芳华妙龄,才色为一时之冠。”方同学为董小宛打了一个很好的广告词,因为冒公子阅人无数,不是随随便便什么人都能入他法眼的,他寻觅的女子就是才色双绝。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山涧。当冒公子慕名赶来的时候,董小宛因为厌弃南京的繁华,举家迁到苏州了。身为艺人,在当红之际躲避喧扰,可见小宛性格中有遗世而独立的成分在内。

    不久,考试成绩公布了,冒公子又一次落第。他也无所谓,反正有万贯家财,考上了是锦上添花,考不上浪荡江湖也不错。冒公子又来到了苏州闲游,因为昔日寻不到的遗憾时时上心头,所以他多次去找小宛。但每一次都是失望而归,小宛一直在洞庭湖畔逗留,迟迟未归。

    这个董小宛,到底上演的哪出戏呢?身为歌妓,她不敬业乐业,反而整日游山玩水,像隐士一样神出鬼没,莫非?她压根就不想做一个风尘女子?

    找不到董小宛,岂无其他佳丽?当时与董小宛齐名的有沙九畹、杨漪照等名妓,冒公子就日日在这两人之间逍遥度日。

    得不到的总是最好的,在一次次寻小宛未果的过程中,“一定要得到”的欲望越来越强烈。

    将要划着小舟离开苏州时,冒公子终是放不下这个心结,他又一次来到了小宛的住处。这一次,他终于见到了。

    当时,小宛薄醉未醒,睡眼朦胧间,被母亲扶着从花径走过来,到了曲栏之边,与冒公子相见。

    这一见,冒辟疆心中兴起了惊涛骇浪,果真不同一般女子:面含春色,双眼迷离流盼,姿容美艳,有天然神韵。冒公子既惊又喜,果不负他多日的期待啊!

    然而,董小宛却懒散倦怠得不说一句话。或许在她眼中,这个男子和世间其他男子相比,无甚太大区别。他们都是来欣赏美色的,自己就好像那曲栏边的花儿一样,任人折弄。至于谁来观赏,她压根不愿意区分。

    这一年董小宛16岁,冒辟疆28岁。这是他们的初相见。看上去似乎是流水有情,落花无意,冒公子心中有一点点的心动,又带着一点点的失落,离开了苏州。

    这是一种淡淡的缘分,一种很美好的情愫,像细雨落过水面,有一晃而过的涟漪,接下来终归于平静。世间大多第一眼的情缘都是如此,虽然也有“这个妹妹我见过的”刻骨铭心,但若不修上三生三世,大多都是如此擦肩而过。

    冒辟疆和董小宛的初相见是美好的,那惊鸿一瞥,在冒公子心中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念念不忘,可有回响?

    第二年的夏天,他又去寻她,小宛去了西湖和黄山。又一年的春天,他再去找她,小宛仍滞留在黄山。

    总之,他们总是在错过中。董小宛似乎不是一个敬业的歌姬,身为当红一线艺人,她不在最美好的年华极尽风流,反而像古代的侠客一样,游遍五岳,四海为家。

    她不爱繁华,总想寻找一片静谧之地。山水大概是她躲避世事喧嚣的桃花源吧!

    可是乱世当中,战火纷飞,一个弱女子朝不保夕,像件物品被抢来夺去,哪里有真正的桃花源呢?

    03:他心头的另一枚朱砂痣

    从一开始我们就知道,冒辟疆的《影梅庵忆语》这篇文章是在亡妾董小宛死后写的一篇追忆文章。他自负深情,然而,文章还没进入叙他和董小宛的款款深情,冒公子就开始插播自己和陈圆圆的故事了。

    对,这个陈圆圆,就是让吴三桂“怒发冲冠为红颜”的那位,因一个女子,整个王朝的走向被扭转。从此,这个女子变成了传奇。而这样的一个传奇女子,曾经低下眉眼,放下自尊,要追随他冒辟疆。由此看来,冒辟疆的这段追忆就格外有必要了。冒公子到了老年,回忆起自己当年的风流韵事,是有点洋洋自得的。尤其是,还和那样的一个传奇女子有过瓜葛。

    这又是一段什么样的过往呢?

    错过了绝色佳人董小宛,纨绔子弟身边不能没有美女相伴,冒辟疆要继续猎艳。

    恰好冒的朋友许宗节赴宴归来,许兴致高昂,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怂恿冒辟疆:“此中有陈姬某,擅梨园之胜,不可不见。”看,冒公子的每次猎艳都是被动状态,是在朋友怂恿下完成的。但他也不想想,为什么朋友对他说“你不可不见”——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朋友心中还没有两杆秤吗?

    于是两人一道,见了绝色佳人陈圆圆。陈圆圆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美呢?冒辟疆没有描写他的五官,他说陈姬淡雅而有风韵,轻盈柔曼,穿着华美的丝质香衣,那舞蹈中回盼长裙的芳姿,犹如一只孤鸾在烟霞中。

    “意态由来画不成”,陈圆圆的美,不在于五官,在于神韵。五官是一种静态之美,神韵是一种动态美。她美而不艳,盈盈冉冉,如在水一方的美人,勾引人溯回从之溯游从之的欲望。

    陈圆圆善舞,更善歌。一首通俗歌曲,被她唱出了新的意境,如彩云出岫,如珠玉在盘,冒公子忍不住长叹道:欲仙欲死啊!

    夜深了,风起浪涌,冒辟疆必须离开了。他拿着陈圆圆的衣服,约定再见之期。想必这是风月场合的习惯,她是如此的美,一面之后,谁不想再约呢?

    圆圆也不推辞,这个多金的贵公子看上去还不是那么令人讨厌,她说:“光福山的梅花如万顷白云,明早你能同我一游吗?我们可以有半个月的游玩时光。”但是冒辟疆没有时间停搁,他要赶着回去探亲。于是圆圆说,那我们就约八月份再见面,如何?

    乱世当中,风云突变,有很多事身不由己,更何况这小小之约?八月份,冒公子护送母亲和家人路过西湖。当时,冒辟疆的父亲被调往了襄阳,那里是马上就要攻破的前线,随时都有性命危险。再询问圆圆的消息,方知已经被豪家掳走。冒辟疆心中一片惨然。

    心存憾意,他忍不住向朋友叹息“佳人难再得”。这倾国倾城的陈圆圆,何处可再觅?没想到朋友哈哈一笑,“兄弟啊,你误会了。前几天被掳走的是赝品,真正的陈圆圆就在此不远,我陪你去。”

    陈圆圆藏身之处很隐蔽,如芳兰在幽谷。两人再次见面,相视一笑。圆圆微笑说:“你不是那夜舟中和我定下约定的那个公子吗?”她执意拉他在明月桂影之下,商量点事。

    刚刚见面,有什么事要商量呢?看了后面的情节,我们知道原来陈圆圆要和冒辟疆商议婚事。也就是说,在那一刻,陈圆圆心中已经打下了主意,她要对这个男人托付终身。这段日子,她被人抢掠,担惊受怕,急需找一个好的下家来接盘。爱与不爱都无关紧要,他们本就只有一面之缘,重要的是,这个男人是一个合适的人选。年轻又多金,在江湖上还有着好名声。

    但这一晚,陈圆圆没商议成,因为外面传来了炮火声,像是落在冒家的船边,冒辟疆星火般返回。

    第二天早晨,陈圆圆化了浅浅淡妆,来拜见冒辟疆的母亲。陈圆圆真是一个大胆的奇女子,不管这个男人同不同意,先去拜访他的母亲,真够自信的。

    这一晚,陈圆圆向冒辟疆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她说自己久在樊笼里,想找一个人托付终身。见了冒的母亲之后,感觉其母是个温和仁爱之人:“温和如春云,仁爱如甘露。”说完,圆圆补充一句:冒君啊,请你千万不要推辞!

    陈圆圆太自负貌美了,在冒辟疆不知情的情况下,她先去拜见其母,最后再和冒公子讲终身大事,心中便是料想这个男人不会推辞。想一想也是,天下第一绝色红颜,谁能抗拒得了呢?

    但是陈圆圆错了,在冒辟疆这样的男人眼中,女人只是艺术品,他欣赏,他陶醉,但你若让他带回家,他要掂量一下自己是否有收藏的能力。

    所以,冒辟疆被陈圆圆的话吓了一跳,断然拒绝:“天下哪里有这么简单的事呢?况且我父亲还在战乱中,这次回去,我当抛弃妻儿,前去舍命救援父亲。我两次路过你这里,都是船不得行才闲步而来。你突然如此一讲,我很惊讶。即便你真要这样,我也会塞耳婉拒,我不想白白耽误你。”

    冒辟疆的拒绝中有三层意思:其一,我父亲在战乱中,无暇顾及你。其二,我两次和你相见都是顺便而来,不是有意为你。其三,请你断了念想,不要在我身上耽搁时光。

    这是非常生硬的拒绝。如果说第一层意思里还拉着老父垫背,属于借口,那二三层意思却连借口都不想找,直接了当拒人千里之外。

    陈圆圆也不是固执到底的人。面对男人的强硬,她退了一步,委婉地对这个男人说,“你要是不嫌弃我,我就在家中等你回来。”

    话都到此了。冒辟疆也退了一步,“既然如此,我可以先和你定下约定。”这次,应该是婚约吧。陈圆圆很惊喜,两人缠缠绵绵,依依惜别。

    冒辟疆回家过了秋冬,为父亲的事儿东奔西走,历尽曲折。在这期间,陈圆圆多次写信催促,冒辟疆都没来得及回复。当父亲的事处理完毕,冒辟疆路过苏州,再去找陈圆圆,才知道圆圆已经被势家劫走。听到此消息后,冒辟疆怅惘万分,但转念一想,为了救父于危难,辜负了一个女子也没有什么可悔恨的。

    他知道自己辜负了陈圆圆。如果圆圆求他带自己走的时候,他能不推辞,陈圆圆当避过这一难以及以后的劫数重重。但是冒辟疆后悔了吗?并没!他义正言辞地说:然以急严亲患难,负一女子无憾也!”

    当然,内心是有惆怅的。当夜,他和朋友划船去虎疁夜游,雾气升腾,冒公子内心隐隐失落。

    那些日子,冒襄公子的心头端坐着两个女子:

    一个是董小宛,是他的明月光,因为久久访不到。

    另一位是陈圆圆,是他心头的朱砂痣,因为已永远失去。

    爱情中有两种情况令人难以忘怀:得不到+已失去。恰恰冒公子都遇上了。

    但无论是明月光还是朱砂痣,都比不上他头顶端坐着的父亲大人,所以他虽然惆怅,知道自己辜负了陈圆圆,还是自我宽慰:

    以急严亲患难,负一女子无憾也。

    04再遇董小宛

    得知陈圆圆被世家掳走,冒辟疆也没做什么努力。乱世当中,保全自己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儿了,哪里还能匀出力量和权势对抗?

    带着万般惆怅,冒辟疆准备划着小舟回归故里。

    舟过一小桥,见一小楼立在水边,臭觉很灵敏的冒辟疆问朋友,“何人居于此?”朋友说,这是董小婉的住处。

    舟,桥,小楼,水,佳人……冒辟疆有一种敏感和直觉,此处居住的人必然非一般。当猜想和现实吻合时,冒辟疆狂喜不禁。果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佳人就在灯火阑珊处。他坚持行舟访问,朋友阻止他说,董小宛也刚刚被权势家所扰,十有八九在病困中。并且她的母亲刚刚去世,如今她闭门不见客。

    朋友的劝阻不无道理,那是对女性的一份体贴之心。但是冒辟疆一定要坚持,可能是等待这一天久矣,也可能是想给董小宛困境中一点安慰,他再三叩门,门终于开了。

    室内一片静寂。冒辟疆盘折登楼而上,只见几案卧榻上堆满了药。小宛低声问冒辟疆为何而来,冒追忆往事,谈及昔年曲栏前曾有一面之缘,当时小宛在薄醉中。

    小宛始忆起故人。和陈圆圆的处境一样,她们都处在此一时彼一时的巨大反差中。当年她们是一线当红明星,想和她们见一面都是很难,需要预约。如今,虽然红颜还未老去,却是门前冷落鞍马稀。

    董小宛禁不住流着泪说:“你屡次来访,虽然只得一见,但我母亲却经常在私下说你人才出众,惋惜我不能与你相来往。一去三年,母亲刚刚病逝,见到你我又不由得想起她。”

    董小宛已多日吃不下睡不着,每天昏昏沉沉,惊恐不安。国愁家愁,齐上心头。此时,任何一点温暖都显得格外珍贵。“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在这个良夜里,他们在塌前举杯共饮。夜已深,她仍舍不得他离开。

    但是冒辟疆急着向父亲报调离襄阳的喜讯,不得耽搁。良夜会晤,终是一别。

    在冒辟疆离去的这一个夜晚,董小宛一定彻夜无眠。她打定了主意,要为自己找一个安身之所,冒辟疆无疑是最佳人选。在这个念头上,董小宛和陈圆圆是一样的,都是在困乱中想急于安定下来,都把目光投向了冒大才子。

    但是冒辟疆既然可以拒绝陈圆圆,会不会也拒绝董小宛呢?

    05:她把自己低到了尘埃里

    良夜会晤,促膝长谈,处于困境中的董小宛感受到了一丝别样的温暖。

    第二日,冒辟疆要赶回故里。临行前,他原不想和董小宛再做告别。但是他的朋友和仆人都劝他,小宛待你情深意重,如此真诚,不可不别。

    如果冒辟疆知道这次告别会惹来大的麻烦,不知道他会不会后悔死了?

    麻烦正来自董小宛。当冒辟疆的船只傍岸时,董小宛在登楼倚望,看到冒辟疆的船只过来,她带着自己的行李,急急地登上船,说要随路相送。

    这情深意重,让一个男子怎好推辞呢?冒辟疆想推辞又不好推辞,想阻止又不忍阻止,于是,这一送就是二十七日的行程。

    这二十日日,想必冒辟疆也看出了些眉目,董姑娘是不打算离开了!他日日此别,却又无法阻止住董小宛的坚持。小宛对着江水发誓说:“我此身如江水东下,再也不回苏州了!”

    冒辟疆脸色大变,他对董小宛有倾慕是不错,但那只限于一夜情,很快就要化成昨夜星辰昨夜风。要把一夜情变成一生一世,冒辟疆从来没有这样的打算。现在董小宛像黏黏胶一样粘着他,早就令他厌烦了。先前碍于脸面,加上董小宛打着相送的名号,他不好翻脸。既然董小宛挑明了,他也没有什么顾忌的了。

    还是以父母为借口,冒辟疆说自己很少顾及家事,现在要归还打理。这是一个非常牵强的借口,毕竟董小婉是不妨碍冒辟疆回家打理事物的。更重要的原因是在后面,先前不知道董小宛是因为什么原因,欠下了一堆的债务,冒辟疆不愿意为这堆债务买单,同时要帮助董小宛脱离乐籍也要费一番周折。

    话已至此,冒辟疆的态度很明确,他不愿意做一个冤大头,为娶这么的一个身份不好的女子费尽周折,他不乐意。

    就这样,董小宛跟随了27天,面子还是碎了一地。满船的人都望着他们两个,董小宛也用求助的眼光望着大家,谁能替她说一句话呢?

    有一个朋友,开玩笑说,“桌上有骰子,你去掷一下,如果掷出好的点数,就能如你所愿了!”

    这句戏言成了董小宛此时的救命稻草。她对着船窗祈祷,然后郑重地掷下骰子,闭上眼睛,听从命运的安排。

    居然全是六点,一船的人无不称奇。大家都说这是天意,董小宛把乞怜的眼光投向冒辟疆,希望在他这里能得到最终的欣喜。

    可是,当一个男人拒绝一个女子的时候,他是铁石心肠的,也是没有回转余地的。冒辟疆还是劝董小婉先回去。

    董小宛的目光渐渐暗淡了下来,她掩面痛哭。失去了全部的尊严,带着全部的行李,她想傍上这个男人,想寻求一份平安,却不想这是一个奢望!

    她无奈又绝望地告别。看着董小宛远去的背影,冒辟疆如释重负,他终于可以轻松回家了。

    董小宛足够大胆决绝,即使放在今天看来,她的举止也是主动追求爱情自由的好样板。然而,主动放下尊严,就一定能获得幸福吗?就一定能够追求到自己想要的了吗?她是那么美,恰好是18岁的最美年华,她又把自己低到了尘埃里,以死磨硬缠的姿态一路相伴,最终依然是绝望心碎。

    说到底,还是她的出身太低贱,身份太卑微,哪怕她是一块珠玉,在男人这里依然只是一个玩物。冒辟疆看一看品一品,却不想收藏回家。


    06奔赴一场无望之爱

    董小宛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任男人冰冷似铁,她自坚韧如刚。

    为冒辟疆送别二十七日,依然被赶下船,董小宛没有放弃不屈不挠的努力。她先让父亲到了冒家,表白了自己的心意。意外的是,冒辟疆背后有一个贤妻,这个贤妻乐意成人之美,并不反对丈夫和董小宛的事儿。

    董小宛送去消息,自己闭门吃素,等待冒辟疆去金陵考试时携她一起。

    但是,冒辟疆并没有没有履行与小宛一同赴考的约定,独自去了金陵,据他的说法,想考后再告诉小宛。

    董小宛则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冒公子的行踪,见他不辞而别,她自己买了一只小船,带了一个老妇人,千万里迢迢,追随冒辟疆赶考的脚步。

    董小宛这一行并不顺利,途中遇到了劫匪,船藏在芦苇中,但不巧遇到船舵坏了不能行,船上三天没有吃的。

    又饥又饿又怕又累,一个娇弱女子,一个老迈妇人,想一想也知道此行的坎坷。我猜,董小宛一定想急切地见到冒辟疆,扑到他的怀里,诉说一路不易。然而,理智如董小宛,知道男人的功名是第一大事,不能扰乱了考试大事,所以她在考场外等待着,一直到冒辟疆参加完考试,她才小心翼翼地相见。

    谈及分别百日中闭门吃素,与遭遇江上风波和盗贼的惊魂情景时,董小宛声泪俱下,愈加坚定跟随冒辟疆。

    董小宛选择了一个好的表白时机,当时天大文士都汇集于此,无不佩服小宛的胆识,同情她的诚心,纷纷赋诗作画鼓励她。

    至此,董小宛苦追冒辟疆之事,天下皆知。董小宛把冒辟疆逼得别无选择,同时,也把自己逼到无路可退的境地。

    当时,冒辟疆的心情也不错,一方面董小宛的追随让他在天下文士面前挣足了面子,另一方面他自以为考得不错一定能中榜,开心之余,他答应帮助董小宛处理落籍事务,完成嫁给自己的心愿。

    冒辟疆终于为董小宛画了一轮月,一切似乎朝着柳暗花明的方向走。却不曾想,这轮月是水中月,经不起任何风浪。

    冒辟疆的老父亲突然现身,老父倒还不知道董小宛的事儿,冒辟疆就突然想起自己身为孝子的责任,他屁颠屁颠地跟着父亲回了老家,又把董小宛凉到了一边。

    董小宛立刻从桃叶渡的寓馆坐船来追冒辟疆,然而,船只在燕子矶遇到风浪,差点出大事,见追不上了,她陡然停下,留在銮江的船上继续苦等。

    过了几日,发榜了,冒辟疆只中了副榜,几年的辛苦付诸东流,心情自是消沉,他日夜兼程地奔赴回家,小宛则痛哭相随,不肯返回。冒辟疆心中也是烦透了,自己摆着眼前这一堆的烂事,哪里还有心情帮着董小宛去还债呢?

    冒辟疆冷面铁心,黑着脸与董小宛告别,他告诉小宛自己无力解决她在苏州的麻烦烂事,劝小宛先回苏州,稳住债主,后事再议。

    董小宛回去了!她的内心,一定被这一行的江浪水打得翻天覆地,无处可遁。

    07:孤绝之境

    董小宛把自己逼上了孤绝之境,那时,全天下人都已知道,董小宛对冒辟疆情深义重,若不嫁给冒公子,她无路可退。

    然而,冒辟疆一直在躲避。他说,自己的父亲在危困中,要先顾及父亲大人;他又说,自己没有办法处理董小宛的债务问题,也无法帮她赎回乐籍;他还说,自己考试未中功业未成,没有心情考虑个人问题……总之,她追得越紧,他躲得越远。

    董小宛是个狠女子,她以死相逼。从南京回去,被冒辟疆赶回后,她一直穿着先前的衣服,天凉了仍然身着薄纱,放下话给天下人,若冒辟疆不去接她的话,她甘愿被冻死。

    冒辟疆就这样远远地遥望着,视若无睹,这个女人的生死,和他有多大的关系呢?

    这时,冒辟疆的一个朋友叫刘大行的看不下去了,他指责冒辟疆,“你冒辟疆枉称有情有义之人,怎么可以辜负一个女子呢?”冒辟疆依旧推辞,说无法应付权贵之事。刘大行是豪义之人,奋然拂袖说:“假如给我千金用作打点,我今日就去调解。”冒的另一个朋友陈大将军马上资助数百金,刘大行也拿出数斤人参来支持。谁知,刘大行不是一个善于谈判之人,从他的直爽性格也知道,他太耿直,不善于屈伸,缺少谈判技术。最终招致与债主的谈判破裂,董小宛的事又被搁置。

    至此,小宛在苏州进退无门,处境艰难。

    最终把这件事儿解决了的是钱谦益。他是董小宛生命里的一道光,是把董小宛从死地中解救出来的救命稻草。钱谦益和董小宛有旧交,两人曾一起携行过,但也仅限于此,钱谦益当时正和柳如是打得火热,他真正爱的是柳如是。

    钱谦益听说了董小宛的事,不想看这场悲剧继续演绎下去,他亲自去了半塘,把董小宛接到舟中。那些索债者,上至达官贵人,下到市井平民;和他们有关的所有大大小小的事,三日内都由他全部处理完毕,讨回的债务文书有一尺多厚。他写信给自己的学生,消除了小宛的乐籍。然后钱谦益又在楼船上设宴,在虎疁为小宛饯行,买船把她送往冒辟疆的家乡如皋。

    总之,冒辟疆纠结了好久办不成的事儿,钱谦益三天就搞定了,并且直接把人送到冒辟疆身边。

    董小宛心意终于落地,为了这一天,她把自己埋到了尘埃里,攀爬着,希望能找到遮阴的大树。成为冒辟疆的小妾后,她的生活如何呢?

    08:从良之路

    从风尘女子到良家妇人,这一洗白的路太艰辛,董小宛经历了风雨路八千,终于实现了理想。

    但是,灰姑娘嫁给了王子,并不都一定是幸福。穿在脚上的水晶鞋,不知道要磨多少的血泡,才会合脚?

    爱情,是董小宛一个人的独角戏。那成婚之后呢?她在新的这出戏中又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董小宛给自己的定位是最贤的妻。想起“最贤的妻”这四个字儿,我的嘴角居然浮起了一丝微笑。这四个字的背后折射的是男性社会的价值观,如果一个女人来迎合这种价值观,那么她这一生,何曾能做过自己?

    董小宛第一做到的就是勤劳。当她被钱谦益送到冒辟疆家的时候,先来迎接她的居然是冒辟疆的妻子,这也真的是一个贤惠的妻子。在她的丈夫还没准备娶董小婉宛的时候,她就已经接纳了。她为小宛清扫整理了一间屋子。帷帐、灯火、器具、饮食无不在最快时间内备齐。

    自此以后,董小宛把自己关在这间屋子里,不弄管弦,不施粉黛,精学女红,几个月后,小宛对女红无所不精通,绣花工整而精美,刺绣裙裾时针脚像虫眼一样不见痕迹,且一日可作六幅。无论她的剪彩织字、缕金回文,还是飞针走线之绝,简直是达到了前无古人的程度。

    众所周知,女工是古代女性必备技忆,连林黛玉这样的女子都会做。但是会做和能做到极致是两码事儿,董小宛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如此精通女工,其一说明了她的专注和用心,其二也说明她是极灵秀的女子。

    当然,这是她向往的生活。她本性沉于清静,享受恬淡。对于自己五年的风尘生活,她把其比作是万顷火海,能够嫁到冒家,则是到了清凉之地栖息。

    董小宛第二做到的就是谦卑。在外面的房子里住了四个月之后,董小婉带着精湛的女工技艺正式来到了冒家。她把自己的姿态放得极低,比婢女仆妇有过之而无不及。烹茶剥果,都是由她亲手递上;她善解人意,替人搔背挠痒。当遇到大冷大热,寒冬酷暑之时,她总是拱手站在边座上,要她坐下吃饭,却会吃上几口,又起来侍候大家,拱手而立如初。由此,董小宛得到了全家人的认可。冒辟疆的母亲和妻子非常喜爱她,小姑子和大姐对她也非常亲近,大家都说她的德性举止非于常人。是啊,卑躬屈膝到这样的一个程度,能不被接纳吗?

    除此之外,董小宛还做了冒辟疆两个孩子的家庭教师。冒辟疆每天教两个孩子写作文的时候,稍不称意,就会用教鞭责罚孩子,但是董小宛则耐心督导孩子修改文章,并让他们把作文抄得端端正正,哪怕到很晚她都不懈怠。做家庭教师这个工作绝不轻松,每个老母亲都深知,更何况董小婉还是以冒辟疆小妾的身份教嫡出的两个孩子,其难度可想而知。这就好比让赵姨娘去教王夫人的孩子贾宝玉一样,在红楼梦当中,想都不用想的。

    董小宛还是这个家庭的财务部长,相当于红楼梦中王熙凤的角色,管钱。但是董小宛管钱没有任何的私心,纯粹是因为她有这方面的才华,并且兢兢业业。冒辟疆的交际应酬费用和妻子的日用花销,都由她打理;她从不私藏一点钱财,也不爱攒钱,从不给自己置一点金银首饰。后来在逃亡的路上,没有零钱,冒辟疆的父亲很为难,董小宛拿出一个布袋,里面从几分的到几钱的,每十两中有百多块小钱,都写有数目重量,以便在仓促中随时取用。冒辟疆父亲看到后,惊讶且感叹,说小宛怎么有时间心细到这种地步。

    在董小宛的弥留之际,她叮嘱冒辟疆除了身上穿的之外,金玉饰物、绫罗绸缎都不陪葬,她这种对待金钱的态度,让冒辟疆叹为奇人。

    确实令人惊奇,第一,她没有任何的私欲,让人惊奇。第二,冒辟疆夫人的开销由她打理,这说明他们相处到了多么亲近的地步,就像王熙凤和平儿之间的关系一样。又让人惊奇。

    总之,从良之后的董小宛仿佛不是人间的人物,她似乎还是在戏台上,演着一出贤妻的戏,至于冒家的老老少少,都成了她演出的配角。这些配角都为她惊叹,她自己呢?入戏太深,沉浸在一片掌声中。

    09:岁月静好

    董小宛嫁给冒辟疆,是一条洗白之路,是想从污泥坑里跳出来,获得一份现世的安宁。

    如果删去《梅影庵忆语》中的其他章节,只看这一章,夫妻的生活真是让人羡慕,他们过的是艺术人生。

    董小宛在诗歌方面很有造诣,她喜欢读《楚辞》、杜甫、李商隐,王建等人的诗,高高的书堆,环绕在她的座椅四周,即使在夜深人静的枕边,都还放着一卷记录着数十个诗人的《唐书》。在那个年代,董小宛更像是一个文人雅士,是一个孤高的诗人,可是,高处不胜寒,更何况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她的这些才华终没于世。

    不仅读诗歌,董小宛还读史书。冒辟疆在读《东汉》时,读到陈仲举、范冉、郭亮这些人物传时,为之拍案叹息。小宛便一一求解这些故事的始末,也为他们愤愤不平,并给他们作评。能为历史人物做评价,这女子,胸中一定有大丘壑。

    董小宛还擅长书法。他刚到冒辟疆家时,看到钟繇书法,非常喜欢临摹,便四处找钟体碑帖来练习。她每日都要写几千字,从不错漏。凡是读书,冒辟疆有摘录之处,或史论或诗歌,或是轶事妙句,她都立即抄进册子,这不就是我们今天的摘抄吗?冒辟疆把她比喻成记事珠。她还经常替冒辟疆写小楷扇面,赠送亲戚朋友。可见董小宛的书法,已经到了比较高的境界。

    她还热爱画画。还在苏州的时候,董小宛就开始学画,能画寒树枯枝,笔墨相当生动,如今,她经常独自在几案上画画写写,对古今绘画非常热爱。偶尔得到长卷小轴或家中所藏旧画,董小宛常常是爱不释手,逃难时宁愿舍弃化妆用具,也要把书画捆好带走。到后来为了减少累赘,她把书画的装裱都剪裁了,只留下纸绢画面,冒辟疆忍不住赞叹说,小宛对书画的喜爱是真诚到了极点。

    董小婉好酒,但是冒辟疆的酒量太浅,于是她每天晚上都和冒辟疆的妻子浅饮几杯。这真是一幅美妙的风景,两个本来该是勾心斗角的女子却在凉夜静坐,小酌杯酒。她们已经略过了这个男人的身影,达到了彼此欣赏的境界。

    好酒之人一般又好茶。董小宛和冒辟疆都喜欢喝界片,那茶片像蝉翼一样奇异,文火煮茶细烟袅袅,同时不断往小鼎中注入清泉,小宛便用口吹嘘鼎中的茶水。每次见此情景,冒辟疆都要对她念诵左思《娇女诗》中的“吹嘘对鼎鬲”一句,小宛便会心而笑。水沸之后,水面如蟹目跳动、鱼鳞翻滚,白瓷茶盏也犹如月魂云魄般明洁,传神至极。

    每当花前月下,冒辟疆便和董小宛静静相坐而饮,茶水中绿叶慢慢下沉而香味慢慢上浮,犹如木兰带露,仙草临水,抵达“茶圣”陆羽饮茶的境界,又有一点“晴窗细乳细分茶”的感觉。

    古人的生活中不可无香。李清照《醉花阴》一诗中,“瑞脑消金兽”,讲的就是瑞脑香在金兽炉中缭缭袅袅的场景。董小宛和冒辟疆也常常静坐在香阁中,细细品味各种名香。他们对于香格外研究,冒辟疆说宫廷里的香味儿过于艳靡,而沉香又有些俗气。他们发现沉香里有种质地坚硬细腻而带横纹的,叫“横隔沉”,也就是四种沉香里有横纹相隔的那种香的香气特别好。每次熏香时,他们用慢火隔着砂瓦炙烤,使它不冒出烟,这样屋子里就像有风吹过的伽南香、露水浸润着蔷薇的花香、琥珀被热磨后发出的松香和酒倒入犀牛角杯的异香,实在是极其美妙!后来,冒辟疆又从皇宫府里得到过西洋香,董小宛又制作了百颗香丸存放。这被香熏过的梦魂,又混杂着肌肤的体香,甜蜜香艳,令人极其安稳舒适。

    这一刻,董小宛似乎达到了自己的理想生活。她低眉,她谦卑,为的就是这一刻的岁月静好。在那样的时代里,一个风尘女子想抵达这样的生活,格外地艰难,如果她不嫁给冒辟疆,就要为谋生担忧,乱世当中,朝不虑夕,哪里有这样的闲情逸致?如果她嫁给的不是一个文人,而是商人或者是政客,那么他们就不能欣赏她对艺术上的这份追求,只贪图于她的外表。从这个层面上讲,董小宛的选择似乎又没错,她真的是一个内心强大的女人,貌似在处处折腰,实际上在追求着自己想要的人生。

    10艺术人生

    李清照在少女时遇到一个客人来家,她“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是一个娇羞少女的姿态,也初步展露出李清照的文青气质。

    后来,她嫁给赵明诚,写过一首词,《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在这首词里,李清照又一次发挥了她的文艺女青年气质,买了一枝花,还担心自己不如花好看,偏要丈夫比比看。

    和李清照一样,董小宛身上也不乏这样的文客风流。

    比如说,她爱花。在室内和园亭的空隙之地都种上了梅花,爱梅的人都是有着孤高气节的,像那个梅妻鹤子的林逋。冬去春来,小宛都出入梅花当中,如在浪漫的香雪里。在梅花刚吐蕊时,她先观察哪些花枝的形态与几案上的瓶罐相配,或头一年就要适当修剪,到花开的时候刚好采摘回来插放。她慧心打理着家中的草花竹叶,享受着花草的淡韵和幽香,整个家中都充盈着清雅的味道。

    中国文人的这种趣味流传千年。前两天我去了梅州的农村,经过一个农家小院,看到这户人家的2楼房子四周种满了菊花,真的是美极了。屋前还有一潭溪水,还有一个古井,我一直在猜想,这里面是不是住着一个隐士呢?

    董小宛也喜欢菊花,秋天,她还在病中,已经卧床三个月了。冒辟疆的朋友送来一盆儿“剪桃红”,那花开得繁盛而茂密,叶色碧绿像染过一般,枝条的姿态像轻云覆盖又被风吹斜了一样。小宛看到,爱得深切,把花放在自己卧榻旁,每天晚上燃起芳香之烛,以白色屏风围成三面,摆张小座在花间,等位置和菊影调到了参差横斜的妙景,人在菊中,菊与人俱在光影中,她回视屏风,又看着冒辟疆说:“菊的意态已淋漓尽致了,人与花谁更瘦呢?”也亏得冒辟疆是一个文人,和董小宛的这个情趣是相通的,能够欣赏到她的淡雅秀丽,若遇一个粗人,估计会不屑地来一个字儿,“作!”

    那花儿,和董小宛整个人都融在了一起。她的房间里种有春兰和秋兰,从春到秋,屋中都有湘楚之地的气韵,也增添着肌肤的芳香。到了她生病的时候,兰花儿都枯萎了。还有一株黄梅,每年的腊月都会万花竞放,可供三个月的采摘插戴,但是当董小宛生病静养时,数百枝梅花不开一朵,只传来阵阵松涛声,皆是凄凉之音。

    花和月是中国诗人的好朋友。“空里流霜不觉飞,月照花林皆似霰”,花和月融在一起,是非常美好的意境。小宛酷爱赏月,常随月的升落而起居。夏夜里,她和孩子们一起在小园,边纳凉,边吟诵唐人的咏月、流萤、纨扇诗,为了四周都能照到月光,小宛把床榻桌几移来挪去。回到了屋里,她又推开窗让月光照在枕头席子上。月隐去了,她还要卷起帷帐倚窗而望。那“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又是一幅美妙的画卷。

    董小宛抄写《月赋》,抄到诗句“厌晨欢,乐宵宴”时,她说夜晚时最舒适安逸,月光静谧,海天明净,冰霜玉洁,与白天的滚滚红尘比起来,就像是仙界与凡尘之别啊!小宛的这艺术品味,实在令人叹服。她厌恶这人世间的熙熙攘攘,欢喜这月中的秀雅和冰清玉洁,享受着夜晚飘来的淡淡幽香,静静体悟着人世间的美妙。

    在对自然的这份热爱上,她和陶渊明的性情有着相通之处。他们都有着敏锐的感受力,都是本性爱丘山,在自然中,他们拓展着生命的宽度和厚度,使身心丰盈。

    烟火人生,离不开美食。董小宛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美食家,她擅长做各种美味佳肴。她把甜食酿成露汁,拌以咸盐和酸梅;凡是有色香的花蕊,都在其刚刚盛开的时候采摘下来腌制成渍。这样腌成的食品,经过一年,其香味和颜色都不会变,红艳鲜嫩像刚采摘下来一样,花的汁味融入到液露中,入口香味扑鼻,那浓郁的芳香和奇异的艳丽是不可多见的。最美味的当属秋天的海棠露,香气袭人。

    屈原在《离骚》中写了很多花花草草,那是君子高洁人格的象征。到了董小宛的手下,梅英、野蔷薇、玫瑰、丹桂、甘菊,都变成了美味佳肴,她把他们做成甘露。至于黄橙、红橘、佛手、香橼等要剥开后去掉果瓣上的丝缕,这样色味更胜一筹。冒辟疆喜爱和友人一起饮酒,话说回来,若有人做美味,谁不喜欢这样的生活呢?每次冒辟疆和友人饮完酒,董小宛都会端出数十种美食,五色在白瓷碗中浮动,解酒又止渴,这人世间有什么仙露可以同此相比呢?

    她还善于熬制膏糖。取五月的桃汁、西瓜汁,把穰肉都剔除干净,用文火煎到七八分的时候开始搅上糖细细地熬制,桃膏像大红琥珀、西瓜膏像金丝糖。她制豆豉,粒粒可数,香气、颜色、味道浓厚而特别,同普通的豆豉完全不一样。她腌制各种腌菜,能使黄的如蜡,绿的如苔。蒲、藕、笋、蕨、鲜花、野菜、枸、蒿、蓉、菊等各种植物,她都能采来制成食品,香美满席。

    董小宛做菜的这份才华,源于天赋,更源于对美食的热爱。她善于仔细研究食谱,只要发现四方的名厨有独特技艺,都要加以查证推敲,然后心灵手巧地进行变化处理,使烹饪出来的食物无不绝妙异常。有妻如此,夫何其幸也!

    董小宛对艺术对文学有着极高的品味。李贺有诗云:“月漉漉,波烟玉。”小宛每次读到“波烟玉”这三个字,都要反复吟诵,说月的精气神都被这三个字写绝了。何为其然也?董小宛的想象非常妙绝,她说,假如人的肉身进入这“波烟玉”的世界,眉眼如水,温柔荡漾;神气如云,飘逸多姿;身体如玉,纯洁晶莹。人如月,月如人,二为一,一为二,谁又分得清?听董小宛的这一段评论,简直感觉她如月中嫦娥,和月合而为一了。

    春江花朝秋月夜,都是人世间最美好的风景。但不是人人都能享受,苏东坡先生曾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大自然之无尽藏也”。能够去享受清风朗月之人,都是深谙自然之真谛,深深地思索过人生,从而使人与自然得到了交融。

    当一个人感受到了自然的美,生命的气息,就会把孤独的自己和世间万物进行了一种关联,个体成为静美自然的一部分。

    从这方面看来,董小宛是一个有着精神家园的女子,她在心中修篱种菊,诗意地栖息在这片人类的土地上。

    11.逃亡生涯

    董小宛和冒辟疆一起生活了九年,这九年中大部分时光还算是岁月静好,他们有着丰裕的物质生活,又有着极高的艺术品味,过的是文人雅士超凡脱俗的生活。

    然而,那不是一个太平的时代,崇祯十七年,大明帝国土崩瓦解,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冒辟疆一家也过上了流亡的生活。他们一家人辗转于深山老林、荒僻之路、破陋茅屋和江上孤舟之间,或一月迁徙一次,或一日迁徙一次,或一日迁徙数次,凄风惨雨,饥寒交迫,苦不堪言。

    都说患难见真情,那么,在这样的艰难时刻,冒辟疆和董小宛之间是不是有了真切的夫妻之情呢?

    并非如此。董小宛是冒辟疆的小妾,妾,且也,苟且生存。董小宛的幸福来得不容易,先前为了能够嫁给冒辟疆,她步步相随,以死相逼,丢尽了颜面和自尊,才得以嫁到冒家。不管她后面做的多么优秀,在冒辟疆的眼中,她的出身,她的沦落红尘是她的原罪,她始终不是冒家名媒正娶的妻子,不可登大雅之堂。

    冒辟疆在《影梅庵忆语》中追忆了两次逃亡,第一次逃亡中,冒辟疆一手扶着老母,一手搀着妻子,让董小宛一人蹒跚而行,粗暴地让她快点跟上。董小宛跌跌撞撞地差点死于竹林中,最后勉强逃出险境。

    第二次逃亡,冒辟疆的安排更有意思。他先是带着家人转移到城外村庄居住,让董小宛带着婢女妇人守护寓所,不让一人一物出城,以免招来后患,以便他和家人能够轻身而行。

    想一想吧,他一个大男人都不敢守在南京城,留下一个弱女子带着一群妇人守护家院,这不纯粹是把羊放在虎口旁吗?董小宛愿意,可是冒辟疆的那一群家人不愿意了,家人们带着行李偷偷出城,让冒辟疆这个计划只能泡汤。

    后来他们一家决定躲到山中去,冒辟疆又一次对董小宛做了不可思议的安排。他把董小宛送给了自己朋友,然后对董小宛说,“我这个朋友又讲信义又有才华,若我们有缘再相见呢,就再结平生之欢。不然,你就听你自己决断,不要以我为念。”这言外之意,不就是把自己的女人送给一个自己认为还不错的男人吗?他把董小宛当成了什么?一个可以随意相赠的物品吗?

    在冯梦龙的《警世通言》里,讲了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杜十娘也是青楼女子出身,将全部的希望和爱恋寄托在富家公子李甲身上,但是李甲偷偷地把杜十娘给了另外一个朋友孙富。以前听这个故事,我总觉得是编的。但看了董小宛和冒辟疆的故事,我想杜十娘这个女性也一定是有原型的。董小宛和杜十娘都是青楼女子出身,都被自己看上的男人转手他人。但是,她们两个人的反映却是截然不同。杜十娘是怒沉百宝箱,跳入汪洋大海中。董小宛呢?她当即发誓,一定要等冒辟疆回来,若是自己不能保全,就跳到汪洋大海中葬身。

    董小宛最终没被转手他人。倒不是因为冒辟疆回心转意了,而是冒辟疆的父母看不下去了,他们舍不得董小宛,不让冒辟疆把董小婉独自留下,要带着一起同行。这婆婆和公公,还算是比较有情有义,否则的话,董小宛岂不又流落风尘?

    也不知道董小宛在听到冒辟疆的安排之后,会不会有心凉绝望的感觉?那一刻,会不会对人性失望?听冒辟疆的意思是,董小宛挺吃他这一套,对他说,“当大难来临的时候,你要先照顾好母亲,再照顾好妻子、儿子、幼弟才是。我即使跟在后面赶不及,死也没有任何遗憾。”对此,冒辟疆感叹小宛的深明大义、豁达灵变,认为谁能做到她这样呢?

    身为读者,我却要感叹,做一个深明大义的人太难了,要牺牲自我,要违背人性,要委曲求全,如此,才能顾全他人的大全。一个人,该有多自欺欺人,才能装作看不见对方的凉薄?

    别人虐我千万遍,我依然待他如初见。这就是董小宛的人生哲学。当你对她的才华钦佩时,又觉得一颗珠玉掉入了泥淖中,她还安之若饴。

    12.病榻卧守

    在逃难结束的日子里,冒辟疆感染了风寒痢疾。在他生病的一百五十多天里,小宛卷了一张破席守在他的床榻边,天寒时抱着他,酷暑时为他打扇,痛时为他按摩,或用身体为他当枕,或为他暖足……长夜漫漫,万籁俱寂,董小宛从未安眠过,总是要格外留心倾听和观察。替冒辟疆喂汤药时,她手口交用,甚至粪便她都要目辨鼻闻,为之忧喜。

    生病的人因心情不好,总是性情古怪,冒辟疆在病中动辄发怒,对董小宛辱骂交加,但是小宛从来没有一点埋怨之色,时时跪守在冒辟疆的眼前,温婉地安慰他,希望能换来一笑。

    在冒辟疆生病最重的时候,他整夜不能入眠,我有小宛陪着他。听着窗外风吹屋瓦声,夜半鬼哭狼嚎声,如万箭呼啸。那时,冒辟疆背贴着董小宛而坐,小宛紧握着他的手,静静倾听那凄厉激亢荒凉悲戚的声音,直到唏嘘不止而泪流满面。

    冒辟疆的病好了,董小宛却脸黄如蜡、骨瘦如柴。可以说,没有小宛的陪伴和精心照顾,就没有冒辟疆的康复,小宛对冒辟疆不仅有夫妻之间的爱情,还有恩情。

    又一年,冒辟疆被人诬陷,内心压抑,又生了一场大病。他大量下血,肠胃压石,身体忽冷忽热,常常几个昼夜昏迷。后来病情严重时,二十多日滴水未进,所有的人都认为冒辟疆必死无疑。又是小宛,在酷暑之际,挥汗如雨,不停驱蚊,昼夜煎药,不曾安歇,守候在冒辟疆的枕边足畔整整60多个日日夜夜,最终换来冒辟疆起死回生。

    冒辟疆第三次生大病是背上生了毒疮,这种病极其凶险,项羽的亚父范增就是生了这种病,在归家的途中去世了。而小宛同样以前两次照顾冒辟疆的方式陪伴他100多天,使他转危为安。

    冒辟疆五年内经历了这三次生生死死,全赖董小婉无微不至的照顾。而董小宛在临终时,担忧的不是自己,其一她担忧自己的死会增添冒辟疆的病情,其二他担心自己死后无人照顾冒辟疆,在生死之间缠绵纠结,还是放不下身后这个男人!

    冒辟疆很清楚,自己能够活下来,是因为董小宛的牺牲,为了照顾他,小宛自己憔悴不堪,先他而去。若是对此再不感念,岂非猪狗不如?所以他深情地怀念追忆过往,这个世界上,再也不会有第二个董小宛如此对他了!

    夫妻之间,同甘易,共苦难。尤其是一方对另外一方无底线的付出,生死之间见真情。人不生大病,不经磨难,很难看透一些事儿,很难懂得一些情。前段日子,我们身边的亲戚朋友们和我们自己都经历着一场大病,在疾病的考验前,美好的、丑陋的都一览无余。如董小宛对冒辟疆一般,甚至粪便都要闻辨一下的,试问,夫妻之间有多少人能做到呢?可能父母对于小儿女可以这么做,除此之外,世间还有什么样的关系能让人如此奉献呢?

    13救赎之路

    《影梅庵忆语》这本书是冒辟疆的自述,是以男性的视角来写的。然而读完他和董小宛之间的故事,我常常站在女性的角度上来思考,那么优秀的一个女子,为什么选择了这样的一条人生道路?为何对这个我们看上去比较凉薄的男子如此深情?

    显然,他们之间并没有太深的爱情。一个还算是正派的纨绔子弟,闲逛青楼时,遇到了一个对他死死缠着不放的女孩子。因为这个女子在烟花巷陌中,债务缠身,可能就是几千两银子的事吧,男人拒绝躲避,把她置于孤绝之地。

    后来,因为文坛老大钱谦益的帮忙,董小宛嫁给了冒辟疆。在逃难之时,他又要把董小宛独自留在家中,甚至托付给自己的朋友,反过来赞美董小宛的深明大义。

    这两件事儿做得太凉薄了。以至于站在董小宛的角度上,我的心中总是过不了这个坎儿。男人对女人,不仅要看他对这个女人怎么好,更要看在危难情境下,他对这个女人怎么差。差到了什么程度,这牵扯到一个底线的问题。

    漫漫长夜,黑暗袭来,难道董小宛就没有心痛的时刻吗?难道她从来就没有对人性失望过吗?想起自己曾经被抛弃时的难堪,难道不会心生寒意吗?

    可能和我们这些平凡女子相比,董小宛内心太强大,她能吞咽下那些垃圾,变成滋润自己的精神食粮,支撑着自己继续走下去。

    从书中的介绍中我们知道,董小宛饱读诗书,多才多艺,深爱诗词,厌弃繁华,身上有着文人雅士的韵味,这使她有着一个独特的精神家园,也使她做出与众不同的选择。

    《红楼梦》中有一个尤三姐,在年少时,曾经和贾珍贾蓉之间发生过不伦之事。后来她长大了,特别痛恨曾经的自己,往事像一根刺扎在她的心底,她想嫁给柳湘莲借以洗白自己。当柳湘莲许了这门婚事时,尤三姐吃斋念佛,安分守己,完成了斩钉截铁的转身。遗憾的是,当柳湘莲知道尤三姐的身份时,还是不能接纳她,两人最终以悲剧告终。

    董小宛和尤三姐在气质类型上有相似之处。她们都属于狠人,内心强大,对自己狠。

    董小宛也想转身,洗白自己。她本是江南名妓,但那是为生活所迫,情非得已。她真正的性情非常淡泊,厌弃繁华,热爱自然,也没有很强的物欲。在这样的矛盾中,她一定非常痛苦,极力想摆脱这种地狱一般的生活,她曾对冒辟疆说过,“谓骤出万顷火云,得憩清凉界,回视五载风尘,如梦如狱。”这句话的意思是,离开了烟花巷陌生活,就像是从万顷火海中逃出来,来到了清凉的地方,回想过去的五年风尘生活,就像噩梦和地狱一样。

    14.冒辟疆之流的魅力

    在那个时代里,一个女子想洗白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找到一个接纳自己的男人。以董小婉的性格,她肯定不会选择商人和政客,这和她淡泊的性格相悖,他要选择一个才名不错的文人,足以配得上她的才华。

    在这样的选择局限中,冒辟疆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冒辟疆的家世好,他是忽必烈第九个儿子镇南王的后代,世代仕宦。冒辟疆有才华,10岁就能作诗,14岁刊印诗集,才名远扬。冒辟疆有清名,他很讲义气,朋友众多,广施钱财,在当时和侯方域等并称四公子。并且,他很年轻,风流倜傥,站在哪个角度上来看,都是好人选。

    尤三姐选择的柳湘莲也具备这个特征,年轻又帅,豪气仗义。

    这一类的男人对于有想法的女孩来说,是个诱惑。借冒辟疆洗白自己,脱离红尘,是董小宛之流最大的心愿。这也是为什么绝色佳人们,包括陈圆圆都想嫁给冒辟疆的缘故。

    或许我们会有疑问,这类男子不是豪气仗义吗?为什么冒辟疆不愿意为了董小宛拿出几千两银子替她还债呢?我想,大概有三种原因:

    第一种原因,冒辟疆不愿意做冤大头。他找董小宛仅仅是满足一时的感官之娱,并不想真正带回家。当董小宛背着一身债,要死要活地缠着嫁给他时,他有一种被黏上的感觉。这种不自主让他很不舒服,男人要的是一种主宰的快乐,而不是被动的有女人投怀送抱。

    第二种原因,冒辟疆确实拿不出这么多钱。他家是多金,但那是他老爹的钱,冒辟疆是个孝子,把钱贴给一个风尘女子身上,他觉得花得不值。当他把钱施舍给众人做好事的时候,他得到了一种被赞赏的快乐。但是当他把钱花在董小宛这样的风尘女子身上时,他是被主流社会所鄙弃的,在父母那里,这是一个不争气的儿子。

    第三种原因,冒辟疆打心底看不起烟花女子。冒辟疆柳湘莲这类男子,都是睡过很多女人的,但是,在他们眼中,男人寻花问柳是正常,是多情的表现,女子风流就不可以了。也正是这个原因,柳湘莲拒绝了尤三姐。冒辟疆呢?他未尝没有这种想法。董小宛是名妓,但是名妓的背后,也意味着有不清白的过往。男人想要一个只属于自己的女人,而不是经历过很多云雨的女人。

    这也是为什么董小宛想嫁给冒辟疆如此艰难的缘故。在冒辟疆的步步后退里,处处躲避中,董小宛难道看不出对方对自己的无视吗?他就不觉得卑微和难堪吗?

    当然能够看到。董小宛是多么聪明的女孩儿啊,天资聪慧,又阅人无数,也正是因为如此,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一旦认定了这个男人,无论前面是刀山火海,她都会向前奔赴。若是达不到这个目标,她就投身滚滚江海。她这么说,也绝对会这么做。从尤三姐身上,我们就可以看出这类女子是何等的刚烈!

    至于对方对自己的无视,她压根不放在眼里,因为在心底,她比所有的人都后悔自己的过往,她更鄙视那个流落风尘的自己。所以,难堪对她算得了什么呢?她认可主流社会的价值观,自己就是不清白的,自己坠入了万劫不复之地。

    15.独角戏

    董小宛的强大在于她是一个目的主义者,为了达到洗白自己的目标,过程的千辛万苦都不算什么,我们认为的失态卑微,她压根就看得风轻云淡,只要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折一下腰又如何呢?

    董小宛对于冒辟疆也不是爱情。冒辟疆是帮他走出泥潭的一个抓手,是渡她走出苦海的小舟。嫁给了冒辟疆,离开了红尘地,从此她就得到了一份庇护,获得了一份心灵的安宁。

    从董小宛和冒辟疆婚后的九年生活看来,董小宛实现了自己的这份梦想。她勤劳持家,对家人毕恭毕敬,赢得了公婆,冒辟疆的妻子和小姑子们的一致认可,她像一个平凡的低眉顺眼的贤妻一样,获得了世俗意义上的好名声。

    在骨子里,她又保留了自己文人雅士的品趣。她种花、赏月、写诗、作画、酿制美食、制作香丸……冒辟疆是她的最佳欣赏者和交流者,他们之间有着对诗书自然共同的爱好,这让他在精神层面又保留了一个独立的精神家园。

    这,不正是她想要的吗?至于冒辟疆爱不爱她,在危难时刻考不考虑她,她压根就不放在心上。和沉溺在爱情中的小女子不一样,董小婉曾经阅过太多的男人,她眼中已无爱情,她也不需要爱情,穿越爱情的重重帘幕,她直接抵达到自己想要的人生境界。

    远离了爱情的女子太高远了。压根就不把世间的蝇营狗狗放在心上,更不把男欢女爱放在心头,这也是为什么董小宛能和冒辟疆的妻子相处融洽的原因。她心胸开阔,她通情达理,她冷静达观,为此,冒辟疆都赞叹说,董小婉深明大义达到了如此境界,那些世间那些读万卷书的人也比不上她啊。

    她活成了三毛笔下的那棵树,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

    她感念冒辟疆带给她的这种生活,这是她在做歌伎时从来不曾想到的,如今成了现实。所以当冒辟疆生病的时候,她悉心照料,一次次的把他从鬼门关里拉回来,是她发自内心的感恩。

    冒辟疆给了她九年的安稳生活,她的心愿已满,对于死亡,本来就是或早或晚的事儿,她并不太眷恋这世间的一切。

    当我们为她叹惋时,当世人为她不值时,她只是拈花一笑。这一生,她都是舞台上的角,别人都是配合她演戏的道具,她喜欢这样的独角戏,自说自话,像山涧里的一朵花一样,自开自落自欢喜。


    亲爱的朋友,我是热爱红楼热爱诗词的春风,若有缘相聚,邀您一路同行:

    点下面蓝色链接成为春风旗下会员:

    https://www.jianshu.com/mobile/club?ref=79bb6d1c

    自主开通后我会接到通知,主动打赏返还200贝。如果贝不够,简信我,赠您180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董小宛和冒辟疆的爱情往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bkd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