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旅行·在路上婚姻育儿
朱自清和陈竹隐:相濡以沫的爱情,才是真正的浪漫!

朱自清和陈竹隐:相濡以沫的爱情,才是真正的浪漫!

作者: doc_6f24 | 来源:发表于2019-08-13 10:42 被阅读70次

引言:他们虽经媒妁之言相识,也没有太多浪漫曲折的恋爱故事,却共同经历了17年的风风雨雨,相濡以沫,携手走过半生。他,是民国大才子,她,是锦城才女

        1932年8月4日,一场热闹喜庆的婚礼在上海杏花楼酒店举行。茅盾,叶圣陶,丰子恺,夏丏尊,胡秋原以及柳亚子,柳无忌父子等当时的文坛名流均到场贺喜。

       婚宴朴素却喜庆,来的人不多,却都是当时文坛上数一数二的人物。新人向嘉宾敬酒,嘉宾也纷纷举杯向这对新人送上新婚祝福。新郎一反往日的谦和儒雅,酒兴高涨,一杯一杯复一杯。而新娘则面带微笑,紧跟着新郎,一边和嘉宾寒暄,一边不时地望一下身边的丈夫。

       不知不觉,夜已深了,宴席也散了。此时,洞房内红烛高照,新娘正在温柔细心地照料喝醉了的丈夫,新郎则在半醉半醒中温柔地握住了她的手。四目相对,无须多言,那份朴实的深情早已融入了彼此的心中。

        他们经媒妁之言而相识,没有太多浪漫曲折的恋爱故事。他们才高家贫,所以用最简单的方式举行了婚礼,甚至连洞房都只是一家旅社的客房。但是他们凭着相互之间的尊重和包容,真诚地相爱了,共同驾驭着家庭的小舟,穿越了17年的风雨巨浪。

        17年里,他们相濡以沫,用真爱演绎一段真正的人生浪漫。这位新郎便是民国著名的文学家,朱自清,这位新娘便是锦城才女,朱自清的第二任夫人陈竹隐。

        一:糟糠之妻不幸离世,留下6个年幼子女。父母年迈,山河破碎,自古忠孝难两全,朱自清左右为难

        时间回溯到1930年的一个夜晚,清华园南苑18号,一间冷冷清清的屋子里,一个苦闷的身影在屋中来回踱着步。他就是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朱自清。

        此时,月已西沉,周围寂静地可怕。他眉峰紧锁,神情痛苦而落寞。他在想些什么呢?是扬州老家的6个孩子吗?还是家中年迈的父母?孩子们此时正在做什么呢?有没有吃饱穿暖呢?是不是又淘气又不听话了?是不是又惹得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气着急了?

        家中的父母都已年迈,身体也早已不再硬朗,自己不但不能为他们分忧,在他们膝下承欢尽孝,反而还丢下6个年幼的孩子,让他们受累。想到这里,朱自清更加烦恼惭愧了。

        他轻轻地叹了口气,将目光落在书案上。书案一角静静地立着一张相片上。相片上是一位文静安详的女子。望着相片中的女子,他轻轻的说道:“仲谦,你还好吗?”

        相片中的女子温柔娴静,沉稳大方,她就是朱自清的原配夫人,他的糟糠之妻,武仲谦。武仲谦出生于扬州一个名医世家,温柔善良,内敛沉静,与朱自清年龄相当,性情相投,是一位传统的贤妻良母型的女子。

        1916年,经双方父母包办,武仲谦与朱自清成婚。婚后,武仲谦与朱自清夫唱妇随,共同生活了12年。在这10多年的夫妻生活中,武仲谦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妇女特有的温柔贤惠吃苦耐劳,在风雨飘摇和战乱不断中努力地维护着这个家庭。

       时局动荡,山河飘零,她时常要独自一人带着几个孩子东躲西藏。而朱自清也因为忙于救国大业,不得不时常与妻子分离。终于,武仲谦积劳成疾,于1929年身患肺病去世,年仅31岁

       武仲谦与朱自清共生育了6个儿女,3子3女。他们的结合虽然是旧式的包办婚姻,但两人之间感情深厚、情投意合。婚后,武仲谦打理家事,朱自清则专心于文学创作,婚后的生活虽不富裕,但他们琴瑟和鸣,日子过得虽清苦,但却幸福和谐。

       妻子武仲谦死后,朱自清曾做出了终生不再娶妻的决定。但是,面对六个年幼的孩子和已经年迈的父母,朱自清常常感到十分地无力。一边是父母和孩子,一边是自己的文学梦想,朱自清陷在深深的痛苦之中,不知道该如何抉择。

        此时距离妻子世已经一年多了。这一年多里,陪伴朱自清的就只有那滴答的钟表声和夜空的几颗冷星。失去了妻子,家便不能再成家了,那些曾经温暖幸福的时光也偷偷溜走,再也回不来了。

        因为不太善于操持家务,渐渐地朱自清连连每日的饮食都成了一大难题。最后,一日三餐都有挚友俞  平伯的夫人做好后送来。可是,这并不是长久之计呀!

        这一年里,家中父母多次来信,规劝朱自清续弦,都被朱自清以沉默回绝了。他的朋友们眼看着他形影相吊,一日一日地消瘦憔悴下去,也都不止一次地有意无意地向他暗示,要为他牵线搭桥,另选一个佳偶,都被他婉言谢绝了。

        可是,此时的朱自清还沉浸在丧妻的沉痛之中,根本无心娶妻。山河破碎,时局昏暗,整个国家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作为一个有良心的爱国文人,朱自清时刻关心着国家的命运,根本无心考虑自己个人的幸福。

       只是,想到家中年迈的父母和6个年幼的子女,作为父亲的他,心中也不免会伤痛会自责。自古忠孝难两全,朱自清真是左右为难!

        二:一位美丽善良的崇拜者无意中走进了朱自清的世界,爱情的火苗被再次点燃

        陈竹隐,出生于四川成都一个没落的书香世家,身世不幸,16岁便失去了父母双亲。后来在家中亲友帮助下,几经辗转,她考上了北平艺术学院。

        她是一个艺术天分很高的女子,是国画大师齐白石和书法家寿石先生的爱徒。她的工笔画尤其出色。此外,她还痴迷昆曲,是当时的戏剧名家红豆馆主溥侗的学生。

        这样一个多才多艺的美丽女子,即使搁在现代社会,倾慕的人也必定数之不尽,更何况是在当时那样一个新旧思想激烈碰撞的时代。在那个时代,品貌出众的新女性无论在哪里都会引来众人的注目。

        这样一个才女,对爱情对婚姻必定会有着自己独立的想法,必定不会将自己的心轻易地交付他人。而且,当时的北平作为新思想的发源地,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才俊,无论如何,在后人心中,托儿带女的穷文人朱自清都不可能在陈竹隐的考虑范围之内。

        然而,缘分这东西就是定数,来无形去无影。生命中的缘分,向来就是由许多的不经意拼凑而成。朱自清与陈竹隐此前虽未曾谋面,但作为朱自清的一位崇拜者,陈竹隐对他早有耳闻。

         她曾读过他的散文,文中柔和细腻的笔调,恬静淡雅的画面,都令她深深感动。她也曾无数次地想  象,能写出这样美丽深情文章的男子,究竟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

        一位是民国享誉文坛的才子,一位是蜚声书画界的才女。在那样一个各种思想交替登台,无数文学团体交流活跃的时代,他们二人自然也渐渐有了交集。

        1931年4月,好友顾颉刚(近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告诉朱自清,今天是自己的生日,他要在北平的大 陆春饭店请朋友们吃饭。于是,朱自清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朋友拉去了饭店。

         可是,他不知道这是朋友们刻意为他安排的一次相亲。怕他不去,故而以生日为由将他诓去。因为是一次好友聚会,那天的朱自清并没有刻意地打扮,一件米黄色的绸大褂,一双土气的双梁鞋。

        然而,谁也不知道,就是那一次聚会上,他的一位崇拜者无意中走进了他的世界,最后她成了他的妻子,成就了近代文坛史上的一段佳话。她,就是陈竹隐。

         对于这次初识,陈竹隐在她的回忆录中写道:

        “那天,佩弦穿了一件米黄色绸大褂。他身材不高,白白的脸上戴着一副眼镜,显得文雅正派,但脚上却穿着一双老式的双梁鞋,显得有些土气。回到宿舍,我的同学廖书筠笑着说‘哎呀,穿一双双梁鞋,土气得很,要是我才不要呢!”

        可是,那双土气的“双梁鞋”,并没有让朱自清的形象打折,反而让陈竹隐对朱自清更有了好感。因为在此之前,陈竹隐对朱自清的才华已深深折服。今天,看到眼前真实的朱自清,陈竹隐的心中并没有大失所望。

        她觉得,她心目中的朱自清就是这个样子的。而陈竹隐了,也给朱自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面庞白皙,一头利落的短发,谈吐不俗,落落大方。与逝去的前妻不同,陈竹隐就像一株清新的绿荷,带给朱自清完全不同的感受。

        他似乎有些心动了,他心中的爱情之火似乎又要被重新点燃了。

        三:红叶似火,诗歌传情,一对有缘人情定此生

        在西方,关于爱情有这样一句名言:荷尔蒙决定一见钟情,柏拉图负责白头偕老可是在古老的中国,日久生情情投意合才能保证爱情的良性发展。

        初次见面,朱自清和陈竹隐二人都给对方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于是。这对情愫暗生的男女便开始了他们的浪漫之旅。

        一个美丽的秋日,晴空万里,秋高气爽。不知为何,伏案急书的朱自清突然想起了陈竹隐,那个如绿荷一样清新的女子。于是,他便从书桌前拿了一张信笺,邀约陈竹隐明日同游西山。

        他为她写去一封一封的情书,希望用自己的真心真意来打动她。于是,这些情书一封比一封肉麻。

        一开始时,朱自清称陈竹隐为“竹隐女士”,落款为“朱自清”;后来朱自清又改称她为“竹隐弟”,落款成了“自清”;不久,“竹隐弟”又变为更亲切的“隐弟”,而“自清”也变成了“清”字;再以后就变成了更加甜蜜的“亲爱的宝妹”“隐妹”.......

        在一封写给陈竹隐的情书里,内敛的朱自清写到:

        “亲爱的宝妹, 我生平没有尝到这种滋味,很害怕真会整个儿变成你的俘虏呢!”

        1931年6月12日朱自清的情书中写道:

         “隐,一见你的眼睛,我便清醒起来,我更喜欢看你那晕红的双腮,黄昏时的霞彩似的,谢谢你给我力量。”

四:生活无论多么苟且,幸福都会悄然而至,一切不过是因为爱

        现代人常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然而这句话对朱自清和陈竹隐来说一点都不适用。不过,爱情与婚姻毕竟不同,婚后的生活正如陈竹隐想象中的一样,充满了千难万苦。

        陈竹隐嫁给朱自清以后,夫妇二人又生育了两个孩子,这就使原本清贫的家庭负担更加沉重了。为了养家,朱自清每日只有奋笔疾书,不停地写稿子。而陈竹隐也丢掉了自己的画笔,告别了心爱的昆曲艺术,整天围着锅台转,围着几个孩子转,围着自己的丈夫转。   

        这样的日子持续一天两天还可以,时间久了,任谁都会心生怨言,更何况陈竹隐还是一个独立而有思想的新女性。对她而言,婚后的生活确实是一种从未有过的人生考验。

        婚后的一地鸡毛曾让陈竹隐心生怨言,也曾让这对恩爱的夫妻产生了大大小小的矛盾。可是最终,还是因为爱,让两人互相理解,互相包容。最终,两人之间的爱情越来越深,夫妻的情谊也越来越重。生活无论多么苟且,幸福都会悄然而至,一切不过是因为爱。

        为了让朱自清更好地进行创作,陈竹隐甚至像朱自清提出了约法三章:

第一,家务事由她大包大揽,朱自清不必插手,只需专心写作,备课即可;

第二,要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意识和生活能力,该让他们去做的事便不用父母代劳;

第三,虽然家贫,但也不必为此烦恼,各项开支能省则省,能维持基本生存就够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朱自清和陈竹隐:相濡以沫的爱情,才是真正的浪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cqv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