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间赴一个小型聚会,觥筹交错间喧闹无比,让人头疼。好不容易吃完喝完,还没聊上几句,一个个又都低头划拉着手机,嘴上有一句没一句的敷衍,真没意思!罢了,找个借口散了吧,喧闹的人群从来都不适合培养真正的情谊,当然更不适合内心的淡泊宁静了。
在浮躁的城市里,宁静似乎成了一种罪过,连一位多年不见的同学,也曾嘲笑过我,因为我的微信朋友圈好友数不及她的十分之一。人们本能地寻找恋人,结束单身,从一种寂寞过渡到另一种寂寞;迫切地加入各种圈子,然后在众人的裹挟中奔跑前行,从一个人的孤独,奔向一群人的孤独。我们几乎忘了自己还有思维,逐渐丧失思考的习惯,只依靠谋生的技能苟且地活着。
作者拍摄先生的朋友小张,多年前曾在山区的一所小学当了七年的校长。学校只有六个班级,连他在内十位老师,每位老师都教了不止一门学科。那时候的他,相貌清奇,风骨凛然,大有一副“世人皆浊我独清”的范儿,在他的一亩三分地里辛勤耕耘,播种文明,周末闲暇,带着孩子们栽花种草,不亦乐乎。后来,开了连锁酒店的张总中年发福,常常能在政府活动的现场见到他的身影,那大致是因为他又赞助了多少银子的缘故。我曾羡慕他转型的成功,在先生面前也常常提起,直到听到他的死讯,一切戛然而止。他是自杀的,我们都感到很突兀,可据他的妻子讲,早在几年前他就有过厌世的苗头:他经常感到茫然,被人赞颂的圆满给足他的只是表面的风光,独自背负残酷商业竞争的他,还要举重若轻地在家人和朋友面前谈笑风生。因为忙碌,唯一的孩子少了父母的陪伴和教育,在爷爷奶奶的溺爱下沾染得满身恶习,十四岁就因赌博,伙同抢劫进了少管所。这,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冰冻三尺,绝非一日之寒。
人这一生,大多数时候都活在不必要的喧闹之中。劳累、喧嚣、浮躁充斥着这个忙碌的世界,渐渐地,人类已经找不到自我。不知道是我们已经习惯奔跑,还是奔跑的路上并没有让人歇息的场所,我们只是盲目地,近乎疲于奔命地奔跑着。已经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究竟需要什么,追求着什么。
鸟为食亡,人为财死,似乎是为了钱?有钱能使鬼推磨,有了钱我们就可以掌控更多的社会资源,有了钱我们就能更快乐地生活。于是,号称为自然之灵的人类变成了一部部被金钱奴役的机器。然而,那么多有钱人,又有多少人真正快乐,认为自己到达了追求的彼岸?
成人世界的奔忙,直接导致了孩子的学习和模仿。他们为了成为优秀的孩子,或者说是人们眼中的“好孩子”,努力取得优秀的成绩和成就,从而得到赞誉和推崇。那些赞誉和推崇,几乎成了心灵的一种“毒”,他们嗜毒成瘾。这些为了得到肯定和赞誉而努力的“好孩子”是我们眼中非常优秀的人,成长中也没有明显创伤,个人条件优越,却常常感到内心空洞,找不到生命的意义和活着的动力,甚至找不到自己,如漂泊在茫茫大海上的孤岛……经常听到某某学校的某某同学,学习非常好,因为偶尔成绩不理想,遭到家长或老师的批评,自己也觉得落入人后,从而走上轻生的路;就连许多进入名校的“天之骄子”,未来完全可以成为某一领域的优秀者,却在极度的烦躁中走到了生命尽头。
丢失了内心的宁静,价值观缺失,自然形成强烈的孤独感。自己所做得一切,需要维系在他人眼中良好的形象,一切只是为了别人的喜好而做,必然非常辛苦,让人疲惫不堪。生命的存在若只为了跟这个世界和周围人的联系,那么一旦这种虚幻的联系中断,一切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图片来自网络在一群人中无尽地疲于奔命,不知道是习惯了被驱赶,还是忽视了自己才是真正的主人,到头来忘记了为什么而跑,要跑向哪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在奔跑中,也许应该时常回头看看,停下歇歇,让内心恢复宁静,让灵魂得到安放,恢复思考的本能。生活包含着更广阔的意义,得失取舍并不在于你得到了多少羡慕的眼光,丰厚的物质,而在于你在前行路上的创造,给社会,给他人带来价值的同时心灵是否宁静,是否充实。既脚踏实地于现实生活,也不时登上理想的高台张望一眼,给自己的内心建起一座宁静的城池,丰满而健硕,引领我们不迷失,不懈怠。即便跌落在现实的泥潭中,也可以毫无怨言地勇敢承担起生活的重担,无论结局悲喜,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
生活是一片充满迷雾的原野,原野上有各种各样诱惑的深井,有可能挤着挤着就不小心掉下去,与其掉下深井,摔断了腿,拼命叫喊也难以救赎自己,何不宁静而行,坦然以对,看他人的精彩,舞自己的独特,与内心的宁静,在生命的原野上相拥而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