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语文“本色课堂”

作者: Lu00蕙质兰心 | 来源:发表于2019-07-11 16:48 被阅读1次

    近年来,我校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为革除形式主义的花架子,摈弃传统教学的弊端,极力倡导回归课堂教学的本质,构建真正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本色课堂”,这的确是一个极富创造力的举措。

    曾几何时,语文课就是教材加上教学参考的复制;曾几何时,语文课上充斥着做题的枯燥与考试的压抑;曾几何时,自己好似驾着语文一叶扁舟在茫茫的大海上漂浮不定,没有目标,找不到前行的方向。“本色课堂”就像茫茫大海上的一盏灯,照亮了我的心。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开始思考:语文到底是什么,语文课是培养学生什么的,我们到底教什么样的语文,学生到底应该学什么样的语文,“本色课堂”是怎样的课堂……我思考着、感悟着、实践着。

    语文本色课堂是超越教材的课堂。超越教材就是基于教材但不囿于教材,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统编版的语文新教材,以“各单元课文”的学习为主(分教读和自读),辅之以“名著导读”和“课外古诗词诵读”,共同构建了一个从“教读课文”到“自读课文”,再到“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

    传统教学中,我们总是按部就班地讲教读课文,自读课文一带而过,课外古诗词甚至不讲就要求背诵默写,名著阅读也难以落实。我力图打破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引领学生既认真学习教材,又科学地补充教材,还尝试加工教材。

    我们的课堂前十分钟是学生诗词鉴赏、美文赏读。课堂教学中,我领着学生读课本目录,关注单元提示、预习提示和课后思考题等;引领学生进行1+x的群文阅读;每周两节名著阅读,或导读课,或推进指导课,或读书汇报等。我们的语文学习中,时常会有吟唱诗词、观赏纪录片、听名家名作赏析等活动。超越教材的过程实际上是师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地从书籍中积累文化知识,获得情感体验、生活经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

    语文本色课堂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我把思考、发现、批判的权利交给学生,我们的课堂上时常会出现这样的画面:学生上台做助教,或阐述自己的理解或拓展学习资料;甚至上台当老师,亲自备课讲课;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敢于提出和教师不同的见解和观点,敢于质疑教材中的不当之处……

    是的,我们共同学习探讨,每个人都来谈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收获、阅读困惑,然后怀疑、批判,争论吸收。我们师生之间有自由的交流,有思想的碰撞,有灵感的火花。陶渊明的“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在我的课堂里变成了现实。

    语文本色课堂是以育人为本的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成人”,而不仅仅是“成才”。特级教师王君老师曾说,课堂教学应该有四个层次:教知识、教能力、教智慧、教情怀。传统教学中,我们只注重教授知识,只强调记忆、思维的训练和培养,却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发展。

    语文课堂教学中,我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能力,而不是一味地让学生背课文、写大量作业来提高分数。我把学生的人格发展放在首位,勤于聆听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诉求,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不足,及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获取新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敏锐发现并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参与竞争、合作的意识。总之,从点滴的小事中潜移默化为学生的行为习惯,从言行举止入手养育学生的人格素养。

    洗尽铅华始见金,褪去浮华归本真。教学路上,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回归课堂教学的本真,不断探索“本色课堂”该怎样上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素养,激发每一个孩子潜在的学习动力。也许千锤百炼的深厚功底还需我们继续修炼,但“本色课堂”的教学理念给我们以拨云见日之感。返璞归真,走进“本色课堂”,让我们的教学之花开得朴实、真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的语文“本色课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ild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