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高声朗诵《孟子.离娄章句上下》,其中对于 淳于髡提出“男女授受不亲”观点与孟子进行辩论颇有感触!我倒是对于孟子辩论的结果没有异议,平时可以男女授受不亲,关键时刻,比如嫂嫂不小心掉到水里,小叔子难道袖手旁观见死不救?如果还拘于所谓“男女授受不亲”的礼节,一再犹豫,过来黄金30分钟抢救时间,那么嫂嫂非淹死不可。嫂嫂淹死了,小叔子非被哥哥揍死,全家人都会生气,都什么时候了,都生死关头了,还“男女授受不亲”?救人大于一切!当然,淳于髡又说现在全天下人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跟掉进水里没什么不一样,你孟子要不要去救?孟子反问道:“天下人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需要用道来救,嫂嫂被淹需要用手来拉,你难道希望我用手来救天下人?”孟子一下子就把淳于髡问倒!
原文如下:
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
孟子曰:“礼也。”
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
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
曰:“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
大意是:
淳于髡说:“男女之间不用手传递东西,这是礼吗?”
孟子说:“这个是礼!”
淳于髡说:“如果嫂嫂不幸掉到水里要不要施以援手把她拉上来?”
孟子说:“嫂嫂掉到水里快要淹死而不救,就是豺狼,男女之间不用手传递东西,这是礼,嫂嫂掉进水里快要淹死施以援手,这是权变”
淳于髡说:“今天下的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中快被淹死了,你怎么不施以援手 ,这是为什么?”
孟子说:“天下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快被淹死,需要用道来救;嫂嫂被水淹,需要用手来拉一把,难道你要我用手来救天下人不成?”
大意是:
淳于髡其实是一个非常聪明非常会打比方的高手,先推出儒家礼制“男女授受不亲”这个打框架大禁锢,然后延伸到嫂嫂如果被水淹,小叔子要不要用手拉上来?这样一拉,不矛盾了吗?不是破坏“男女授受不亲”了吗?但是孟子指出这是两回事,人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所变通,关键时刻要救人而不是拘泥于所谓“礼”,然后淳于髡又延伸到天下人水深火热怎么办?要不要救?这又是另外一个概念,救溺水的嫂嫂可以手拉,救天下人于水火难道要用手拉不成?只能用道来救!淳于髡与孟子精彩的辩论,让我们猛然醒悟:如何用国家治理的大道来拯救天下人于水火之中?
从淳于髡提出“男女授受不亲”这个观点看,我们就发现现今许多不读儒家经典的人,马上把这句臭名昭著的话归结于孔子,想当然的认为是孔子说的,认为孔子利用“男女授受不亲”这个封建礼教来隔绝男女交往,压抑人性。其实,“男女授受不亲”的源头就在《孟子.离娄章句上》,是非儒家的淳于髡说的,反过来孟子就这句所谓的“男女授受不亲”的死理进行辩解,觉得要依实际情况进行变通。现代人都把“男女授受不亲”这个封建礼教大帽子盖在孔孟头上,以此反对儒家学派的吃人一面,非人性的一面,压抑人性的一面,这个对儒家经典文化就误解太深了。
其实在上古时代,男女交往完全自由的,但是到了春秋战国时代,私有制的进一步发展,以士大夫为主的贵族阶层,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私有财产,对于诸如非夫妻男女之间交往进行严格限制,由于私有制+暴力+权力的因素原因,女性逐渐沦为贵族阶层的附庸,女性的发展在封建制度中受到极大约束,直到近代,清朝被推翻以后,女权才得到释放,女权真正得到最大释放,应该说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主席提出“女人能抵半边天”,女性得到彻底的解放,现在再提“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礼教,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都不约而同地骂孔孟,认为这是儒家的观点,其实,我要在这里为孔孟正名,不但“男女授受不亲”不是孔孟说的,更体现了孔孟所创建的儒家经典思想所具有博大精深的仁爱与人性化的温暖!
余超林早读《孟子》感言集之138:男女授受不亲
2018-10-9于上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