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几百平方米场地,在几张圆桌上摆放着瓜子、水果,拉几个简易彩带,加上不足200人的观众,这就是1983年第一届春节晚会的雏形。
1983年,上级领导突然想搞一个晚会,让全国人民热热闹闹地过春节。任务派发到中央电视台的时候,已经是腊月二十,离大年三十已经不到10天,根本没有时间彩排。
当时广电局长吴冷西,赶紧找来导演黄一鹤分配任务,上面要求在大年三十搞一个直播晚会,你赶紧去安排。
黄一鹤听说是直播晚会,搞得他头很大。因为之前从来没有策划过直播晚会。心急如焚的他连夜赶方案,终于粗略地敲定了晚会的节目流程。
既然是晚会,那就得有主持人。当时中国还没有晚会主持人这样新鲜的职业,黄一鹤便临时拉来了当红女星刘晓庆、著名相声演员姜昆、马季、王景愚,充当节目主持人。
因为直播是面向观众,所以央视当天晚上,还特意安排了四部电话机,实时收听观众的意见和反馈。
至于表演节目,也不像现在这样固定,而是由现场观众进行投票,决定要表演什么节目。为此,黄一鹤特意邀请了全国近30多名知名艺术家来到现场,随时供观众“翻牌”。现场的观众想看什么节目,想让谁表演,可以实时投票,哪个艺术家的票数多,主持人就让谁上台表演。
确定了整个节目运作流程后,导演和好几个艺术家还一起商量了,节目最后该怎么做更有仪式感。
当时不少人都赞成,以零点敲钟的方式来庆祝新年的到来。但有个难题立刻摆在了眼前,去哪里找古钟?
当时北京钟鼓楼因年久失修,连人都上不去,更别提敲钟。
“要不算了,换一种方式?”有人说。
著名艺术家侯宝林,却站出来表示:“零点敲钟,在我们的文化里,是非常具有意义和传承的,我们想办法找到古钟。”
在场其他人听了也纷纷点头,马季脑子转得比较快,建议到附近寺庙中去寻找。
历经几番波折,他们终于在潭柘寺寻到一口老钟。
一切准备就绪后,时间很快来到大年三十晚上。总导演黄一鹤,原以为已经面面俱到,但在直播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不少状况纰漏。
节目一开始,由当时还是央视报幕员的赵忠祥,首先进行开幕致辞。当时,还没有什么所谓的台词,全靠老赵临时发挥。
不过,赵忠祥凭借着稳健的台风,成功拉开了83年春晚的序幕。
作为该届春晚的艺术顾问,侯宝林在致辞环节,先介绍台上的主持人,当介绍到马季和姜昆的时候,他朗声说道:“这两位大家都熟悉,一个是我的徒弟,一个是他(马季)的徒弟!”
一句简单的话,成为了新时期相声艺术传承的宣言书。此后相声的拜师收徒也成了一股潮流。
由于没有彩排,而且是一边直播一边根据观众的要求上节目,因此这届春晚也不免出现一些冷场。
不过,现场观众丝毫没有因这些冷场而不高兴,反而兴致高昂,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而站在舞台上的艺术家们,也在尽自己最大努力为大家表演。
凭借”虎妞“一角大火的斯琴高娃在现场啃着鸡爪,打翻了王景愚的烤鸡;姜昆把马季要表演的烤鸡偷吃了,两人临兴来了一段相声。
在磕磕绊绊中,晚会渐入佳境,而晚会后台的四台电话机也响个不停。
负责接电话的工作人员,一边拿着笔,一边把观众心愿一一记在纸条上,并放在盘子里。
四个盘子很快装满,由专属工作人员把装满心愿纸条的四个盘子,送到总导演黄一鹤眼前。
当看到四个盘子里的纸条,不约而同要求李谷一演唱那首《乡恋》时,他又头大了。
《乡恋》在当时被列为禁歌不能播放,在那个年代,邓丽君的《甜蜜蜜》从台湾火到了大陆,因为旖旎婉转的曲调,备受听众喜爱。
作曲家李谷一当时也紧跟潮流,创造出婉转悠扬的《乡恋》,但由于其曲风和《甜蜜蜜》相似,部分人觉得这样柔情的歌曲会腐蚀人民群众的心灵,最终导致这首《乡恋》被禁止发行。
黄一鹤想了想,回复工作人员:不能播。
可刚过了一会儿,工作人员又端着四个盘子走进来,里面几乎还是清一色想要听李谷一唱《乡恋》的心愿纸条。
看着这么多来自全国各地观众的心愿单子,黄一鹤一时骑虎难下,不知道怎么抉择。于是他跑去找广电总局局长吴冷西,询问他的意见。
吴局长沉默了好久,内心同样十分挣扎,深思熟虑一番后,他最终咬牙点了头:播,出了事我承担后果。
多年后,李谷一和刘晓庆回忆起这个场景,依然感慨万千。
“放在现在来看,大家觉得不就是一首歌而已嘛,至于如此郑重紧张吗?但放在那个年代,这就是非常严重的事情。吴冷西局长很有可能会因为这个决定,连乌纱帽都保不住了。”
总导演黄一鹤感慨地说:“既然是现场点播,观众点了却不播,那不是欺骗观众嘛?”
最终,领导们顶着被炒鱿鱼的风险,决定满足观众的愿望。
当姜昆拿着一沓纸张,宣布李谷一演唱《乡恋》时,现场一片欢呼,电视机前的观众也是十分激动。
可是没人知道,在这之前还发生了一个小小插曲。那就是在春晚现场,并没有《乡恋》的磁带。
工作人员手忙脚乱地翻找了一番,依然一无所获,一个个急得满头大汗。这时有个工作人员狠狠地拍了一下自己的脑门:“我想起来了,我家有!”
导演黄一鹤赶紧让他骑自行车回家去拿过来,为了不让晚会出现冷场,李谷一在台上连续唱了5首歌。
而在另一边,工作人员把自行车骑得飞快,终于在20多分钟后,气喘吁吁地把《乡恋》磁带送到现场。
当人们心心念念的《乡恋》伴奏响起时,这场晚会也达到了高潮。姜昆和马季在快到凌晨的时候,说起了相声。然而只说到一半,幕后工作人员打断了他们。
“快到敲钟时间了!”
姜昆马季二人赶紧停下来,跑到古钟的放置点。
腊月三十这晚,北京城大雪纷飞,滴水成冰。几个主持人在半夜的寒冬中,抱着30多斤的木头桩子,手被木头上的倒刺划破,耳畔是呼啸的寒风。
但是,他们没有任何人抱怨,一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一起齐声用力抬起木头,敲响了1984年大年初一的钟声。
“当当当!”清脆悦耳的钟声响起,现场响起了热烈掌声。
钟声敲完,身兼主持人的姜昆和马季,又回到台上主持节目,活跃气氛。不知道是不是太高兴的原因,他们早就忘了只说到一半的相声还没结束呢。
伴随着钟声响起,83年的春晚也进入尾声,并完美收场。
春晚结束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部门,搞了一个“群众最喜爱的15首抒情歌曲”的评选活动。
其中,李谷一以超高票数占有4首歌曲,《乡恋》更是得到了十几万张选票。
可最终评审结果出来后,李谷一的《乡恋》却意外落选了。而落选原因也很奇葩,有些观众觉得《乡恋》是一首低俗歌曲。
“投票的都是流氓,这是流氓喜欢的歌!”
当时,中央有个战地工厂在中科院做报告时甚至这么说:“台湾有个邓丽君,大陆也有个‘李丽君’。”
其言外之意,直接剑指李谷一,说她唱“靡靡之音”,她的歌有“亡国之志”。
一夜之间,李谷一成为被批判的对象,不少歌曲都被禁唱了,还有人说她是一个低俗歌手。
无风不起浪,坊间有关李谷一的负面新闻,也如雪花般铺天盖地。有人说她倒卖黄金;而港媒更是爆料她被雪藏的消息。
对此,李谷一感到非常委屈:
“想想我唱过的歌,都是歌唱祖国歌唱解放军的,《乡恋》也是思乡曲,我的歌里一首爱情歌曲都没有,我觉得我是最革命的。”
她甚至决定找机会唱给让国家领导听,让领导来评评理。
好在随着国家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国人的思想也逐渐变得开明。
不久,《乡恋》从“黑名单”中被释放出来,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歌曲。而李谷一因成为83年春晚最受欢迎歌手,因此在一年后的84年春晚上再次被邀请献唱。
在84年春晚,她带来了经典的《难忘今宵》,此后的30多年春晚里,这首歌成为了春晚“钉子户”,几乎在每一年春晚末尾都有它的声音。
值得一提的是,83年春晚还邀请到了“国宝”熊猫来表演节目。
来自四川憨态可掬的熊宝宝,踩着自行车,把现场的观众逗得哈哈大笑,也成为了83年春晚的一大亮点。
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的内幕是,当时83年晚会要开始时,导演还没有想好取什么名字。
经过一番思虑,最终敲定了晚会的节目叫“春节联欢晚会”。而也就是从83年开始,中国有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春晚。
虽然83年的春晚,没有什么高科技,甚至漏洞频出,有些手忙脚乱,但当镜头扫到现场的观众和艺术家们时,他们脸上始终洋溢着欢快的笑容。
到场的30多位表演嘉宾,由于没有彩排也没有固定节目单,他们依然始终饱含激情坐在观众席,耐心地等待被观众翻牌点名。
因为节目是未知的,所以83年春晚充满了各种挑战,但是也充满了趣味和真诚。
这就是为什么多年过去后,在物质和科技并不发达的那个年代,83年春晚成为经典晚会的原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