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用户体验角度分析在行APP/行行APP

作者: 产品匠 | 来源:发表于2016-07-13 10:59 被阅读1710次
线下沙龙

一.前言

体验时间:2016-7-9

体验设备:Iphone6S(IOS9.3.2)

体验名称:在行3.0.1、行行1.4.0

关于在行和行行共同之处:

1.知识型社交APP:行业、瓶颈、交流、分享;

2.核心功能:线上找行业专家,线下实现沙龙聚会;

3.商业需求:找顾问,找咨询、找圈子、实现共赢;

优化理由:

1.建立行家与用户的使用率;

2.用户界面满足用互的心理;

3.用户能够快速,充分理解使用场景;

二.流程对比

在行 行行

从流程梳理来看,在行在寻找专家中比行行,会更加精确地域和细分行业,用户的选择细分化,有助于增强成交率。

申请

经梳理后,可看出在行与行行,在行家申请资料流程上,基本相似。

行家申请,作为重要功能之一,它需要满足“货真价实”的要求。通过以上申请资料,暂未能完全保证行家是否真属于行家。

优化建议:1.加强实名制申请方式;2.开通证书上传通道;3.专家案例展现方式多样化

三.主要功能界面对比(*左为在行、右为行行)

首页

首页共同处:1.底部功能区都分为3个版块;2.头部以幻灯方式展现;3.幻灯下方展示行业类型;

首页列表

首页不同处:在行在专家列表上,采用调用文字方式,凸显专家个人亮点;而行行在专家展示上,更侧重图块的方式,每张图上面增加了交流内容标题,更能吸引用户的点击;

板块

在行第二功能板块设置为评论区和最新线下活动列表区。评论区是给专家打分的重要功能区。首先线上找专家,然后线下见面,最后再在线上评论与交流,形成了一个系统的闭环;最新线下活动列表区,第一有助于专家和用户查看活动状态;第二从时间维度增强活动展现率。

行行在第二功能板块,主要侧重了通知、订单、明细,方便用户信息获取和账目把控;

优化建议

在行评论区可以增加行业分类选择,有助用户迅速查看所关注的行业与专家,在线下沙龙后所得出的评价;

行行消息通知功能,可增加相关推送。例如,小李参加了《创业团队股权架构》线下沙龙,系统可根据小李所参与的内容,推送与创业相关线下沙龙。

四.其它优势对比

在行是由开放、多元的泛科技兴趣社区果壳网打造。2010年,果壳上线,目前已积累了一系列的爱知识、乐于分享的年轻人,当然也少不了业界的大咖在果壳撰稿。果壳以科学为出发点,并蔓延出各类需要科学来论证的内容,细分形成小组,吸引不同口味的兴趣人。所以,在知识的聚合上,果壳可实现多类型,多角度。这有助于帮助在行APP提供各类行业专家人员上的补给。

行行是由著名前央视制片人王利芬女士创办,王利芬女士前后创办了优米网和举办了全国性商战真人秀节目,大型励志创业电视活动《赢在中国》。只要有关注过这档节目的朋友都知道,节目的评委都属国内顶尖商界名流(马云、柳传志、俞敏洪等等),优米网也是主打为创业者提供创业相关教程视频服务。因此,《赢在中国》观众和优米网会员对行行APP可能会产生独有的情怀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用户体验角度分析在行APP/行行APP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kued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