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在喊太忙了。
似乎没有人闲着。
有一次,我的公公婆婆也说忙死了。我说不就是忙老两口自己的三餐吗?简单一点不就可以了?不过,他们没有改变什么,仍然到很远的地方买新鲜的菜,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喊忙只不过是一种口头习惯而已,并不愿意改变什么。
有趣有意思的一件事分享给大家。有一个经理常常很晚才回家,他的一个有潜力的下属有一天提出离职,问为什么,他说未来升迁的可能,也是去到他经理的那个位置,可是看到经理天天那么晚才回家,觉得这条道路走不下去,要探索另外的人生道路。我们就去和经理沟通,看看如何舒缓这个关系。经理笑了,我因为有新的梦想要提前准备,所以每天自己研究一些方法论,这个是很有激情的一件事,怎么他看起来就成了苦行僧了呢?
看来,人们对于时间的感知,是有区别的。
那天看《前瞻性思维》,当中有个小故事,大意是一个男孩子跟着老爸去奶奶家,要翻越一个个山头才可以到达。男孩子看着远远的山,炎日烈烈,想到要走很久,就有点走不动了。他的爸爸教导他,注意安全,低头看好脚下,走好每一步。于是男孩低头看两边的花与草,不知不觉就走到了奶奶家。
从上面两个案例可以看到,有目标了之后,低头做自己的事,是一件非常有趣又高效的事情。
我因为工作的关系,常常要关注员工的工作时间,也学习各种理论,探索各种时间管理工具。我们引导员工一年一次时间盘点,社会上很多年轻人现在用时间管理APP也很流行。总体感觉,因为时间管理工具和理论相对比较抽象,一般人不容易接受,另外,如果一直关注时间,也容易有管窥的心态,还可能衍生焦虑情绪,因为不可控的事情总归是存在的。与其花费很多时间运用工具管理时间,不如每天关注目标任务来得实际。
对,就是把远期目标拆解为当下的事情。然后每天问自己,今天要完成一件事,一定要落实的这件事是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做这件事解决什么问题?这个问题还有没有更简单的解决方法?这个解决方法,只是暂时的,还是可持续有效的?
假如有一件事,做了只解决今天的问题,明天问题还在,这个就需要提到重要的位置上来关注,说明没有抓到根本问题。我有个同事,遇事常常思考远期解决方案、中期解决方案、近期解决方案。。。这样就很好,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挑战是你敢不敢停止做那些琐碎的事情。可能的障碍是自己还没有长期解决方案,做一些事情可以安慰自己说已经采取了行动。我们的大脑很有意思,他一旦忙起来,就喜欢重复。当我们把行动计划罗列出来,大脑会误以为事情都已经完成了。知道大脑有这个缺陷,要紧去做的一件事,就是把任务拆解放到日程表里面去,让日程表提醒做事情。
重要的事只有一件,那就是关注目标,关注每天具体在做什么事,这件事是否和目标强关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