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起来第一次做这件事是什么时候吗?”
“五岁。五岁给我弟弟偷一架邻居的望远镜。”
“得手了吗?”
“嗯,很轻松。”
“你用了什么方法?”
“邻居家里没人,我大大方方进去,那架望远镜就挂在墙上,我拿走了。”
“后来呢?”
“后来,后来有邻居是目击者,给妈妈告发了我。邻居和我妈妈一起审问的我。”
“你把它藏在哪里?”
“我母亲之前在乡下支教,学校里面有一片红薯地,我把它埋了。”
“母亲找到后什么反应?”
“母亲气的直哭,打了我。但是我觉得我没有错。我只不过和弟弟,都想要一架一样的望远镜罢了。”
王乐烜,我看着这位咨询者的资料:32岁 已婚 育一子 七岁 某集团高管
“我可以叫你烜子吗?”
“没问题。”烜子朝我笑了笑。白皙的脸庞,精致的五官,着装讲究,看起来完全是一个优雅成功的女性。凭直觉你很难把她和另一重身份结合起来,那就是小偷。或许,只是她自己认为,自己是个小偷吧。因为,并没有被其他人察觉到。
“那您,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现自己无法摆脱这种身份暗示了呢?”作为一名咨询师,我需要更清晰的了解眼前这位来访者。
“我发现我儿子开始偷东西后,我害怕极了,这难道也会有遗传?这并不是我生活的主流啊?”说到儿子,眼前的烜子显然被戳中了内心,有些激动。
不要着急,我们慢慢来讲,好吗?
1、当偷窃成为习惯
五岁时,烜子第一次偷东西(望远镜)顺利得逞,虽然母亲在之后狠狠揍了她,但“容易得手”,却给了她一种莫名的快感。
母亲当着失主的面,大声训斥:我的孩子是小偷?我的孩子怎么能是小偷呢?烜儿,你再这样下去就真的成为小偷!还是个女小偷!到时候全家人的脸都要被你丢尽了!
烜子听着这些话,不以为然,在她童年的哲学里,她确实很想要那架望远镜。如果一样东西自己没有,拿别人的来玩一玩,用一用,大不了再还回去,有错吗?
这样的哲学,代表烜子对母亲的最大怀疑。接下来,她屡次尝试,屡次得手。她在商场里,偷手感舒适的毛刷子、精致的小镜子,包装好看的巧克力糖果;她在家门口王奶奶的小卖店里,偷小零食,泡泡糖;她在文具店里,偷笔顺本子,她偷所有在她看来精美的东西。
因为那个年头没有摄像头,烜子因为偷,带来了享用的快感。
“你有没有发现,你都没有偷什么太大的东西?”我开始提问烜子。
“是的。年龄的原因吧,想要的东西并不贵重。”烜子脸上有一抹不易察觉的羞涩。谈起这些过往,她好像还不能和自己和解。
“我还偷过父亲的钱,几十块。但是那时候就可以用好几个月。几个月时间里,我都可以成为同学心中的有钱人。”烜子笑了:“是不是挺可笑的?我父母一直管我很严格,他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的女儿偷东西偷到了初中。”
“什么时候开始收手的?”我咬了咬笔头,继续问。
“初三吧,初三那一年。”烜子停下来,望了望窗外。
2、喜欢什么可以说出来
初三那一年期末考试前,烜子去了一家文具店,准备购买一些文具。因为母亲对自己零花钱控制的很严,她看上的一些文具,手里的钱,根本买不了。母亲是老师,信奉的最大哲学就是:控制孩子的欲望,不然孩子就会变坏。而在今天的烜子看来,那是一种刻薄的控制。
她在精美的钢笔橱窗流连忘返。她被那支祖母绿色的钢笔深深吸引。看了看价签:15元。她出门的时候,母亲只给了5元钱,在母亲看来,足够买到最普通的本子和笔一大堆了。
她四下里张望了一下。咽了咽嘴里的津液,她发现自己今天穿的是那件衣袖很长的毛衣,长的似乎可以藏的下很多东西。她看了看那支绿色的钢笔,用手迅速拿起,塞到了衣袖中。
出门结账的时候,收银的阿姨笑盈盈的看着她。烜子淡定的把几个演草本放在桌上,拿出那五元钱。可就在这时候,尴尬出现了:
钢笔的笔帽处,那个用来别书的别子,通过粗线毛衣的空隙,挂在了衣服上,那块绿色的别子,被眼尖的收银阿姨一眼就看到了。
“孩子,你是不是忘记结算别的东西了?”阿姨问烜子,依然笑盈盈的。
“没,没有啊。就是这几个。”烜子的脸有些发烧。
“真的没有吗?你再确认一下?有时候人一着急,容易记错。”阿姨的表情始终很好看。
“真的没有,阿姨。我还有事儿,你快结账吧。”烜子的右手颤抖的厉害,她下意识用手指把袖口捏在一起,凭感觉,她知道那支钢笔还好好的挂在衣袖孔上。
“那好的。那我就给你结账了。”阿姨顿了一下,笑了笑。两三下后,阿姨给烜子把买好的东西收拾进了一个纸袋子。递到烜子手里:“孩子,以后常来光顾。喜欢什么你就讲出来,那样别人才能知道。”
烜子听完头也没抬的“嗯”了一声,就急匆匆地离开了文具店。
“这个阿姨一定是看到了我拿了那支钢笔。”烜子若有所思,好像还沉浸在这个故事里。
“是。成年人看那时候的我们,是很容易看透的。”我回应着。
“所以,从那天起,我感受到了偷东西,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我感受到了一种羞耻,从未有过的羞耻。正像你说的,那位阿姨是看穿了我。”烜子的眼里闪着泪花。
“谢天谢地。宝贝,你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不过,总算结果是好的。”我下意识的握了握她摊放在桌子上的右手,冰冰凉。
“可是,我的孩子为什么也开始偷东西?”烜子慢慢讲到了自己深层的忧虑。那就是七岁的儿子,如今也频频偷一些东西回家:“跟我那时候一样,没有什么大的东西,都是橡皮球、玩具车之类的玩意儿。”
“你觉得这件事情有多严重?”我问。
“特别严重!天哪,我真的快要以为这是遗传了!”烜子懊恼不已。
“之所以让你回顾你的过往,就是因为,对于小孩子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十恶不赦的事情。需要正确的引导。如果你的妈妈当时能够正确的看待这件事,保证你不会有日后的痛苦。”我看着可爱的烜子:“试想一下,每个人的童年,都有一些做坏事的过往。比如偷老乡的西瓜?哈哈。关键在于我们家长如何去引导他们。”
“那,到底该怎么做?”烜子追问。
“宝贝,孩子的小偷小摸行为,一般有几种情况,除了一些物质上的不能满足以外,还有,他性格里有“英雄”的成分。他觉得自己轻松拿到别人一样东西,却不被察觉,是一件很厉害的事情。”我帮助烜子,一步步分析她的焦虑:“首先,你得跟儿子谈,他拿这些东西的动机是什么?针对孩子的动机,去帮他调整。”
“我简直是习惯性就往坏处想。我听到他拿了别人的东西就非常生气,从来没有跟他谈过这件事。”烜子语气里,有些自责。
“所以,是不是应该了解一下孩子内心的需求?到底哪里出了错?更不能在心里把自己的孩子已经定义成小偷,那样,他觉知到的就是一个小偷儿子的角色,他会默认这个角色,也许,会真的走上这条路。”我希望烜子能够从自己的经历中,挣脱这种焦虑,去看清楚孩子行为背后的力量。
“嗯。从自我的经历中,挣脱。再去看孩子。我先得放下自己曾经是小偷这个阴影,才能更宽容的去看我的孩子。”烜子站起来,一边往外走,一边嘟囔了几下:“姐姐,谢谢你。我想我找到答案了。”
很多时候,我们先要和自我和解,才能摘掉那副有色眼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