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则美食小记——火锅和烧烤。
1.火 锅
火锅,大概是操作起来最简单的一道美食了。一口锅,几道菜,一勺辣椒,几滴香油,就能满足所有人的胃。
第一次一群人一起吃火锅,是在高考结束后的那个暑假。武汉的夏天,如同蒸桑拿一般,潮湿而闷热。可是大家围坐在空调房里,一边吃着火锅一边大汗淋漓,也别有一番滋味。
虽然现在火锅样式层出不穷,不少地方推出了小锅标配,可我依旧觉得,只有一群人围着一口大锅,才叫吃火锅。能够坐在一起吃火锅的,都是同一个世界的人。其实吃什么无所谓,身边坐着谁才最重要。
大学里,有一家名叫“大东北涮羊肉”的店。和以往吃的重庆火锅不同,那里的锅是黄铜的立式座锅,中间是炭火,总让人有种想把肉片贴在锅边上烤的冲动。老板娘操着一口东北普通话,热情而豪爽,上菜时总会提醒食客什么时候该下什么菜。在那里,我结识了一群要好的朋友。
那是大三的冬天,觉得无聊就约了两个闺蜜去吃火锅。开始嫌人少,大家又纷纷叫上自己的好友,就这样你叫她、她叫他,便组起了一个八人的局。一边是热气腾腾的肉片,一边是忙碌的嘴,配上独特的酱料,一盘羊肉下锅,没一会儿的功夫就被一扫而空。后来,我们八人组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爷爷与葫芦娃,大家一起混迹于校园里的各个饭局。虽然每次总会吐槽怎么又是这群人,可就这么安静地坐着,听着大家有说有笑互相吐槽的时光是真的很快乐呀。
都说重庆是“火锅的天堂”,今年冬天,一个人去重庆玩,最遗憾的事情莫过于没有吃一顿火锅。可是,一个人的火锅,一定很孤独吧。
大约是毕业的缘故,现在愈发期待和珍惜与老同学的每一次见面。这个周末有难得的双休,便约上还在武汉的室友出来。既然大家都想不到去哪,那么不如简单直接的吃火锅吧。两个人面对面坐着,隔着一层层热气,看着翻滚的红油,聊着生活的日常,总觉得吃过这顿饭,我们还会一起走回寝室。直到在路口告别的那一瞬间,才多了一丝离别的感伤。
张嘉佳写过一段很温暖的话——地平线那里有什么?那里有一切你想念的人,正围在一起吃火锅。要是赶过去了,就能加双筷子,边吃边等日出。
所以,等下次相聚,我们还要一起吃火锅,好吗?
图片来源于生活2.烤 串
如果说火锅是冬天的标配,那么夏天就离不开烤串了。
撸串的场地,一定要是露天的才行。穿着宽松的衣裳,踏着人字拖,一手拿着烤串一手举着西瓜汁,兴尽之处,偶尔来上几罐冰啤酒,大家围坐在一起,闷热的空气里不时吹来几缕凉风,散发着喧闹与嘈杂,这就是夏天的正确打开方式吧。
学校里有个叫“南苑”的地方,无论寒冬还是酷暑,每天日落之后,总会出现一排烧烤摊,其中,最热闹的当属“兄弟烧烤”。特别是夏季,过了八点,更是一座难求。忘记第一次是怎样跟着师兄师姐去撸串了,只知道,后来的每一次,我们都只去那一家。也不是说其他的不好吃,大概就是一种情怀和习惯吧。
一直觉得夏夜的大排档是个有很多故事的地方,明暗不定的灯光下,觥筹交错之间,能让一个人做回真实的自己。学校里的烧烤摊,虽然没有那么轰轰烈烈,但也偷听过不少人的喜怒哀乐吧。
记得大二的冬天,我们举办了一场颁奖晚会。十一月,天气渐渐寒冷,晚会筹备进入尾声,期末考试也慢慢临近,加上生了一场不大不小的病,整个人压力很大,情绪很down。第一次做幕后,晚会全程保持高度紧张,直到结束后和大家一起去“兄弟”庆祝,喝了几杯酒,情绪才得以找到释放的出口。大家彼此拥抱,彼此感谢,在街边放声高歌,放声哭泣,大概是大学里做过最疯狂的事。
后来,每到夏天,总会和朋友在烧烤摊约上几顿。有时为减压,有时为庆祝,有时为告别。虽然我总是坐在一旁边吃烤串边默默倾听大家的对话,但内心是欢喜的。有酒有肉有朋友,无忧无虑无困意。这样为数不多的夜晚,是值得被浪费的;这样肆意张扬的青春,是值得被纪念的。
我的大学里有着一份关于烧烤摊与撸串的记忆,而走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的烧烤摊,不知承载了多少像我这般平凡的大学生的故事。这个“深夜食堂”就如基地一般,见证着一届又一届学生的来来去去,也牵动着一批又一批人的归乡之情。
毕业前一晚,也是和好友一起撸串。没有想象中的热闹与狂欢,反而多了一丝平淡。没有喝酒没有话别也没有合照,大家沉浸在打王者荣耀中,就好像明天还会再见一样。
嗯,一定会再见的。那个时候,我们还会像现在一样,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有说有笑,如同昨天从没走远。
t-font-�=��W�E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