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儒释道传统文化佛、儒、道专题南怀瑾老师讲述文章
【南怀瑾老师】学佛求解脱,“依师”是如此的重要

【南怀瑾老师】学佛求解脱,“依师”是如此的重要

作者: 传承网 | 来源:发表于2018-10-29 11:21 被阅读6次

学佛求解脱,“依师”是如此的重要

【至上上师极令喜,以闻、思、修调自心,特于真实耳传诀,勤而续修若昼夜,刹那亦不随凡俗,世夫励行真实义。】

这个文字都很容易懂,普通显教是三皈依,密宗的修法是四皈依,把皈依上师当作第一。密宗是把上师当作活佛想的,因为修持所说的佛法僧三宝,是由上师的传授而来,假定没有上师的传授就不知道佛法,所以上师是指导者,最重要。密宗的供佛拜法,上师是面对佛,弟子们又面对上师,背着佛;因为依上师的领导而知佛法僧,普通修持上也是这样。所以密宗的依师,专门有事师仪轨,对于上师的规矩,非常严格,甚至于说,对上师的讲话,上师的行为,处处要作佛想,没有一点是不对的,就有这样严重。

其他依师的理论,《大智度论》上也有,要使上师能够心喜,才可以教,所谓师徒的道业要相合。上师喜欢教,自己不喜欢学时,缘不合,也没有办法;自己想学想修,上师不愿意教时,缘不合,也没有办法。所以说要使“上师极令喜”,以上师的教导,从闻、思、修而自修心。闻是听到了佛法,思是道理要研究清楚了再修,这是呆定的道理。以这样来调整自心,尤其对于上师修持成就的经验,面传耳授的口诀,就是上师亲自教的,不是经典法本上可以看得到的。

修道的人,必须要上师的亲传,所谓耳传面授,要精勤来修,昼夜不懈。我们一般做不到,但在这里出家的同学们,要修持的就要注意。“刹那亦不随凡俗”,一刹那之间的行为与心思,也不能与凡夫一样,不能随着俗人一样,不能原谅自己,连一刹那都不跟凡夫心走。“世夫励行真实义”,这是世间大丈夫的行为,要努力去行,这是瑜伽士走的第一条戒——依师。

下面讲依师的道理太多了,这个平常我都不太愿意讲,因为至少今天你们还叫我老师,讲起来像替自己在解释。所以你们自己找佛经去看吧。照佛经的道理,我们现在一般人,跟老师学法的,根本就不合法。假定我有一点佛法,这是假定,假定我有修持的话,几十年跟大家在玩,是我的布施,是将就大家在做,并不是将就佛法,这都是不合“法”的。尤其要说够得上学佛法器的,真是没有,非常少,很难。因为这一段你们自己去研究。很多地方也因为大家程度的关系,都要保留一点,不是不想讲完,讲完很麻烦。现在看它的解释:

“盖由上师使入解脱门故,为求悉地,故使上师心喜,与闻思修合。行本续真义。”这都是修法的前行,是前面的准备工作。所以叫我们对于上师的信念,不是普通讲的信任,而是像信佛那么信,由上师才能够使我们得到解脱法门。“悉地”是翻译名词,为求成就进入佛的境界。所以我们为想达到修成佛的境界,所以要使上师心喜,喜欢传法,喜欢教我们,才从闻而思,由思而修,而得慧成就。这样的修行,是这本法本的真正意义。

“励力精勤,不可散乱。”这是勉励我们学佛学法的人,尤其是出家的同学们注意,因为我对于出家同学们的要求和希望,大一点,也管理得比较严一点,因为在家真正学佛的很少,真正修道的更难得,所以出家的同学们应该给在家的同学做个榜样。尽我们所有的力量,一天到晚要精勤修道,不能使自己在散漫中。尤其是出家的同学们注意,今天是“布萨”说戒的时间,当然在家人不准听。这一次从三千威仪方面开始讲,由外形而到内在,要严谨起来。为什么说戒时不准有在家人听呢?我也没有资格说戒,不过因为没有大和尚在这儿,我以法代表,暂时代理一下。

“具德尽四大本续云:欲求悉地具信者,悉地由上师喜生。”所以修上师相应法是密法里头很重要的,要想得到三昧的快速成就,必须修上师相应法。所以修密法里头,有上师相应法,观想本尊。有些理论说,本尊的成就当然大,但是距离我们远,假使有成就的上师,修上师相应法,感应比较快,自己成就也比较快,也可以解释成电感的作用。欲求悉地成就具信的,都要由上师喜而生,心喜,心的感应来。

“是故凡诸所有者,供上师即真实勤,复次展铺解脱之基者。”所以修上师相应法,就是为自己得到解脱成就而铺路。

摘录自 《大圆满能禅定休息简说》

我不是曾告诉你们,我是多骄慢的一个人,碰到袁先生那个样子我还不服气呢!一放下来如何?替他做种种的事,无话不听,事之如佛。你们没有看到,我怎样事师,所以我才提出那些密宗事师规矩,但是我并不是叫你们对我这样。我的个性,你们如果对我这样,我也受不了,我也不愿意。可是那时候我对他是真的,师就是师。讲中国文化,儒家也好,佛家也好,都有这一套。······

你们跟我学禅,都带一种骄慢心。人我之见非常高,没有放下来搞,所以自己进步得慢,各人拿自己的主观来的,拿一个成见来的。有时候听我一两句话讲得好,你觉得我讲得好,合了你的尺码,你没有像我那样,学佛学得一身都滚进去了,信你的就是信你的。你们都有习气,习气太大了,没有真正的放下我见,看起来各个人敦敦如君子,很谦和,但一点都不谦和。我向你们讲出来,这是多少次打七当中我都不讲的,看你们自己能不能警觉。同时你们都是世法非常深的人,多讲了没有意思,本来都是好朋友,为佛法弄成朋友都不是朋友了,这种经验我是太多了。又何必呢?你成你的佛,我下我的地狱,不是一样的,何必一定得罪你呢?免得下地狱的时候,你我还是冤家,在地狱中又打起架,那多可怜呢?没有真放下,连这些都要放下,人我相都要放下。你不是听我说,后来我对袁先生当作释迦牟尼佛来看,佛就是老师,老师就是佛。那时第一天第二天我就是这样,自己就放下来了,真正彻底放下来了。你们和我相处朋友那么多年,我并没有想做老师,再三讲过,你看态度也看出来,人之患在好为人师,这一点我早就看出来了,参透了。可是话要说回来,你们想成道的话,自己没有像大地那样平静下来,那还谈什么呢?你自己所有的东西都挡住了,我所讲的种种,都被你的主观挡住了,同时你们现在正在世法中滚的人,自己有个尺度,拿来比量一下看。救世救人,哪一个不可以救?只可以救知识分子吗? 救别人就不可以?什么人都可以救。反省啊!痛切地反省,学佛就学反省,反省都没有反省,还谈什么呢?

摘录自《习禅录影》

相关文章

  • 【南怀瑾老师】学佛求解脱,“依师”是如此的重要

    学佛求解脱,“依师”是如此的重要 【至上上师极令喜,以闻、思、修调自心,特于真实耳传诀,勤而续修若昼夜,刹那亦不随...

  • 当下解脱

    早起听南怀瑾先生解的《维摩诘经》一道光闪出,南先生说:学佛为了解脱,学道为了逍遥,而往往学佛的学的更束缚,不得解脱...

  • 踏实

    在人生迷茫的时候又想起南怀瑾老师。原来读书是如此重要。人能够清醒的面对未来是重要的。想起南怀瑾老师内心...

  • 解脱

    学佛能使解脱,学佛之人自然解脱,因无所求而解脱。学佛不能解脱,学佛之人不得解脱,为求解脱而不得。前者主动,后者被动...

  • 【南怀瑾老师】学佛修道是求无为之福

    学佛修道是求无为之福 本文摘录自 《金刚经说什么》 《金刚经》的第十一品,是无为福胜分。这个题目,虽然都是后世加的...

  • 博大精深的佛法

    以前对于佛法只是心灵的寄托,把希望寄予来世,把力量给予外在!希望依靠佛菩萨得以解脱。最近失业中看了南怀瑾老师的书,...

  • 《禅话》小结

    磨砖做镜木求鱼, 打坐问佛佛不理。 性合诸种见于道, 三昧无相莫捉劳。 看完了南怀瑾老师的《禅话》,对佛教,尤其是...

  • 让自己的心与善知识的心相应

    亲近善知识的目的,是为了依师学法,按照闻思修、戒定慧的次第一步一步深入,走解脱、成佛之道。因此学佛需要两方面的条件...

  • 佛教各种经文、咒语功德及用途

    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大悲咒:消灾、求子、求平安,女性解脱病痛等非常灵验;更重要的是增长慈悲心。...

  • 【南怀瑾老师】学佛观佛的修法

    学佛观佛的修法 本文摘录自 《金刚经说什么》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南怀瑾老师】学佛求解脱,“依师”是如此的重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qqb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