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花姐姐
我认为一个人“生命的精华阶段”应该是在十五六岁的时候。这时,人们的生命力似乎达到顶峰,行为疯狂、对地位不屑一顾,至少我是如此,而此之后,生命便开始走向腐朽了。
这是一名16岁男孩在一场校园辩论赛中发出心声。
不管这句话是否正确,但至少表明一点,青春期在一个人一生中是最宝贵的,尤其是在学习方面,因为这个阶段,人不用受生活所累,思维相比儿童也变得更成熟,所以,做为青春期的孩子,一定要抓住这个阶段好好学习,让自己变得更聪明一些。
那如何让自己变得更聪明一些呢?
通常我们讲这个孩子很聪明,衡量标准就是考试成绩,假如这个孩子能考到班级前10或是学校前10,我们就说这个孩子很聪明,然而这仅仅代表着孩子解答试卷的能力很强而已,而这种能力强并不代表着孩子能很好的解决生活问题,诸如,同伴关系、师生关系、长幼关系。
因为孩子的世界除了学习,更重要的是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说,青春期是成年期实习阶段,也就是说,在青春期,孩子要学会学习,同时还要学会如何处理复杂的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与试卷相比复杂得多,试卷大部分是是非题,也就是不是对的就是错的,然而当孩子走入社会后,面对的问题更多的是没有标准问题。
例如这个问题:
一名患有癌症的妇人危在旦夕,有一位药剂师发明了一种新药,医生认为这种新药也许能挽救这位女性的生命。仅仅一小剂,药剂师要价2000美元,是他生产这种药的成本价的十倍。病人的丈夫海因茨借遍了所有认识的人,却只凑到了1000美元。他恳求这名药剂师以1000美元的价格将新药卖给他,或者同意他延期支付。药剂师拒绝了他的请求,并且还说“我研制这种新药,就是为了赚钱。”海因茨陷入了绝望,只好闯入药剂师的商店,将药偷走了。海因茨这样做应不应该?为什么?
别小看这个问题,它是一个关于道德两难的问题,而且是生活中经常碰到的问题,救自已的爱人意味着侵犯他人的权益,不侵犯他们的权益意味着自己爱人会死亡。
社会问题很多都没有标准答案,所以,这篇文章我们探讨的不是如何让孩子成绩变好,而是探讨如何让孩子更聪明的处理社会问题,那如何解决这类问题呢?
建立价值观是一种解决办法,如果海因茨的价值观中法律为上,并且不那么爱他的妻子,那么他偷药就不应该;而假如海因茨将妻子视为生命中的一切,那么他将药偷走就是应该的。
去年,有一部大火的电影叫《我不是药神》主题也是关于这种道德两难的问题,帮助病人程勇将会触犯法律,而不帮助病人,这些病人很有可能因为吃不起药而病死,程勇最后选择帮助病人,并因此而坐牢,但是他的这种行为却促进国家医药的改革。
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社会的进步很多都是依赖这样的故事,类似的故事我们还可以在《厕所英雄》,《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等电影中看到。
所以,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那如何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呢?
研究发现,父母对孩子的价值观影响是最大的,因为孩子最值得信任的人是父母,而信任会衍生出忠诚,忠诚意味着孩子会追随父母的行为方式。
例如,当天轰动一时的郭美美事件,最后深入调查发现,郭美美的拜金很大程度缘于母亲拜金。
所以,做为父母,我们的行为方式,以及我们对事物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看待世界的方式,从而影响到孩子的行为。
研究发现,支持性和权威性的父母因为在生活中经常鼓励孩子争论和详述自己的道德推理过程,所以,这些孩子往往价值观比较积极也比较正面。
同时,那些喜欢与亲密朋友并且与朋友相处时间较长的孩子他们的价值观也比较积极和正面。
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为什么喜欢探讨道德冲突的孩子他们的价值观会比较正面和积极呢?
原因是在探讨道德冲突中会训练他们的反思能力。
那什么是反思能力呢?
通常来说,我们人有三种思维:
一种是学习思维,它是正向的;
一种是解决问题的思维,它是逆向的,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先听病人描述病性,然后通过描述再联系到自己所学的知识找到病情的根源;
最后就是反思,全方位来审视自己,可是人的眼睛只能朝前看,他是看不到后面的,怎么办呢?
答案是借助两面镜子,一前一后才能帮助我们全方面的审视自己。
所以,一个人想要具备反思能力也需要两面镜子,一面就是抽象能力,就是能够把发生的事情在脑中重视;
另一个就是道德标准,也就是我们行为准则,他是通过我们长大的过程中不断通过观察,与他人探讨慢慢内化到我们的认知里,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
可是,不管我们的抽象能力发展多么成熟,他总是会有一些视觉盲点,不可能100%的还原事实真相。
著名媒体人沈师波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中国,再众所周知的事情,都起码有一个亿的人不知道,而大多数的时候,是十个亿的人都不知道。”
在今年罗胖的跨年演讲中曾分享过这样一段故事:
林欣浩老师说:”请问等号是什么意思?是左右两边完全一样的意思吗?不,等号的意思是,有些东西不重要。“这个问题听起来似乎有点匪夷所思啊。
可是听完解释就知道他说得有多对了。
比如,我说,1+1=2+1,这其实是在说,总数才重要,次序不重要。
比如,我说,你家3个人,我家3个人,加起来等于6个人,这其实是在说,规模才重要,大家之间批次那个具体关系不重要。
但是到具体的事件中,我家3个人和你家3个人对我的意思能一样吗?
如果是你家碰到海因茨的问题,那我只需要评价你到底应不应该做,而如果是我碰到海因茨的问题,那我可是在决策要到底要不要偷药呀。
所以,只有经由他们,我们才可能避免受情绪和偏见带给我们错误的认知,让我们更加清晰的认识到事实的真相,做出更理性更符合事实真相的决策。
美国历史上的棒球传奇杰基·罗宾森,在青春期的时候差一点变成了少年犯,因为他生活在加利福利亚的帕萨迪纳,这个地方实行非常严厉的种族隔离政策,而他是一名黑人,因为自卑,他加入了一个由贫困黑人、墨西哥和日本男孩组成的街头帮会,专门向汽车和路灯扔石头、砸窗户上的玻璃、从水果摊偷水果等。
直到有一天他碰到改变他一生的人,是那里的汽车修理师,他说:”随大流并不需要什么胆量,勇气和智慧孕育在你想与众不同的意志中。“
如果不是这位汽车修理师,杰基·罗宾森可能不直活在自己的自卑中,认为自己不行,更不可能成为美国历史上的棒球传奇。
所以,做为父母,如何帮助青春期的孩子变得更聪明呢?
很简单,经常和孩子一起讨论发生过的事情,孩子就有可能变得更聪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