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8年9月15日交了学校80周年校庆的师生书画大赛作品之后,我就很少动笔练字了,到现在差不多8个月,大半年的时间足以让那些曾经的坚持毁于一旦。
2017年10月份社团招新的时候,凭着一份对书法的热爱,我加入了学校的书画协会。虽然以前接触过描红字帖,但是对于书法也算是一无所知的。曾经老师问过我们:什么是书法。我们各抒己见但是都回答不上来。老师说:“简单的说,书法,就是书协的法度。”这句话我至今都牢记。
平时的常规活动中,老师跟我们讲握笔姿势,讲毛笔的保养,讲如何选择毛边纸和宣纸来练字,讲笔法,讲书法文化,讲书圣王羲之,讲楷书四大家“颜欧柳赵”,也讲了我们学校书协的发展史,还跟我们分享老子《道德经》的智慧和庄周的逍遥。我听得津津有味,本来我就对传统文化和国学经典感兴趣,老师说的都是我没听说过的,让我耳目一新。
也许是因为真切的喜欢,所以才一直在坚持。不管有多忙,我都要抽出至少一个小时的时间来练字,不管是上课的时候还是放假的时候,我都没有放下手中的毛笔。也会遇到瓶颈期,一开始连横竖撇捺都写不出,到慢慢地驾驭了字的结构,从坐着枕腕练字,到站起来悬腕写作品,其中的辛酸只有自己知道。老师说,以前他们练字,往往周末都在宿舍,几个人把桌子拼起来,然后摆好笔墨纸砚,一写就是一天。站着写字,时间一久脖子就酸痛得要命,而且手臂也会发软,拿不稳笔。
坚持成了一种习惯 基础不能丢我们在书协社团活动的时候,会时不时地跟同学交流,有时候看着他们写的很漂亮,而自己的却老是跟字帖上的不一样,也苦恼过,也想放弃过,但是看到书友们写得那么好看都还在坚持练习(我有一个练字氛围很浓厚的书友群),瞬间觉得自己有愧于“喜欢”二字。于是又拿起笔,调整好心态继续练习。有时候也会急躁,练了那么多都没见到显著的进步,就会焦急,看到同学被点名表扬,自己却不见进展也会难过。但是静下心来想想,练字的初衷是什么,不过是基于一份单纯的喜欢罢了。如果添加了急功近利的成分,那这份初心就变质了,为了不负初心,唯有勤勤恳恳地坚持。老师说过:“做学问贵在老老实实地耕耘,写字也是一样。”
量变引起质变,有些进步是看得见的,当听到老师肯定地说我的字有进步的时候,心里一阵喜悦,也坚定了写字的信心。当自己的作品得奖的时候,心里真是百感交集,这是对我的进步的一种肯定,也是对我继续练字的一种支持和鼓励。那些写得比我好的同学,一开始会暗暗努力,想要跟他们一样好,但是后面发现跟别人竞争很无聊,跟自己较劲才是提升自己的捷径。我深知书法的田野里,有很多名家大师在辛苦耕耘,我们才刚起步,不为成名,亦不为荣誉,只是纯粹的喜欢。但是当写字带给我力量和惊喜的时候,还是会把那些进步深藏,让自己的心冷静,让自己的功底慢慢沉淀。
学书先学楷。老师说过,对于初学者来说,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和欧阳询的《九成宫醴碑》比较好练习,容易入门。当初选字帖的时候,我喜欢颜体的端庄大气和变化灵动,所以我入门学的是颜体。我记得之前的学长说,当我们把自己练的字体精临过之后,应该把它通临一遍。可是到现在我都才临摹了一半,还有一半一直未动笔。
是什么让我搁浅了这么久没有写毛笔字了呢?大概是太忙了吧,毕竟那时候我在学车,在准备考四级,还有课业,还有很多生活琐事。可是我一开始坚持练字的时候也很忙,课多事也多经常早出晚归,但是我依然坚持每天练字一小时,往往是凌晨了还在借着台灯的光琢磨一个字的结构。
很多事情都想做,但实际上很多事情都没做。我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当初的热爱,何以变得连笔都不想拿了?难道不喜欢书法了吗?不是的,翻开被我包了书纸小心保存的字帖,那一份单纯的喜欢还是让我动容,闻到墨香,心里还是会像见到老朋友一样欣喜。大概是因为懒吧,懒得动笔,所以才离初心越来越远。
翻开之前获奖的作品,再翻开前几天写的字,感觉纸上的字都被我写崩掉了。一笔一划都变得苍白无力,毫无生命力,它在透着忧伤,感慨为何我把它搁置不管,又似乎在质问我,曾经的初心被我安放到哪儿去了。
近期写的字 最右边的是自己的入展作品通过对比前后的字,我深感歉意,对书法,也对曾经一心喜欢书法的那个自己。我意识到了危机感,如果我再不重新执笔练字,可能之前所有的坚持都将白费!
如果用时间不够来搪塞自己不练字,要么是没有合理安排好学习和休息的时间,要么就是不够爱,对书法的喜爱还不算深。从2017年10月到2018年10月,我也才写了一年左右的时间而已,在书法文化上也只是冰山一角,我还有什么理由不继续耕耘,有什么理由停下来?
曾经有学长跟我说过:“很多人都知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还有下半句,初心易得,始终难求。”
如果爱,请深爱;如果真的爱书法,就不要轻易放下手中的笔。对于一个人来说,这是一种意志力的考验,而对于一种文化来说,这也许是一种无力的悲哀。
断笔半年多之后,我的字已笔不成笔画不成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