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代文化今日看点爱宋史
斧声浊影和金匮之盟!!!

斧声浊影和金匮之盟!!!

作者: 未来基石 | 来源:发表于2016-10-12 15:12 被阅读220次

    今天准备来讲一讲宋太宗赵光义,为什么想到讲赵光义呢?简单介绍一下他,大家就明白了。这宋太宗啊,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弟弟,原名赵匡义,后来由于避讳改名为赵光义,所以问题就来了,在父死子继的封建社会,为什么是弟弟来继承皇位的,而不是儿子呢?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理由了。

    由赵光义继承皇位,难道是赵匡胤非常赏识和相信自己的弟弟,又以江山社稷、黎民百姓为重,以至于忍痛割爱放弃了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皇位的想法呢?这显然有些牵强附会,那事情究竟是怎样的呢?这中间有隐含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宋太宗赵光义

    一、斧声烛影

    据明·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记载:冬十月,帝有疾。壬午夜,大雪,帝王召晋王光义,嘱以后事。左右皆不得闻,但遥烛影下晋王时或离席,若有逊避之状。既而上引柱斧戳地大声谓晋王曰:好为之,俄尔帝崩时漏下四鼓矣,宋皇后见晋王愕然。连呼曰:“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晋王泣曰:“共保富贵,无忧也。”甲寅,晋王光义既皇帝位,改名炅。

    这段描述的是赵匡胤在临终前召见赵光义,两人似乎发生了什么事,后来赵匡胤就突然驾崩了,这里对于太祖宋皇后的描述似乎也在暗示些什么。

    而据司马光《涑水纪闻》卷一中记载:太祖初晏驾,时已四鼔,孝章宋后使内侍都知王继隆召秦王德芳,继隆以太祖传位晋王之志素定,乃不召德芳,而以亲事一人径趋开封府召晋王。见医官贾德玄坐于府门,问其故,德玄曰:“去夜二鼓,有呼我门者,曰晋王召,出视则无人,如是者三。吾恐晋王有疾,故来。”继隆异之,乃告以故,叩门与之俱入见王,且召之。王大惊,犹豫不敢行,曰:“吾当与家人议之。”入久不出,继隆趣之,曰:“事久,将为他人有。”遂与王雪中步行至宫门,呼而入。继隆使王且止其直庐,曰:“王且待于此,继隆当先入言之。”德玄曰:“便应直前,何待之有?”遂与俱进。至寝殿,宋后闻继隆至,问曰:“德芳来耶?”继隆曰:“晋王至矣。”后见王愕然,遽呼官家曰:“吾母子之命,皆托官家。”王泣曰:“共保富贵,无忧也。”(《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七王继隆作王继恩、贾德玄作程德玄,当是,为司马光误记。)

    司马光上距太祖太宗不到百年,其人又是谨严的历史学家,除去时值太宗子孙当朝为君主,司马光出于“为尊者讳”的考虑,对太宗或有辩护开脱(此段文字暗示太祖崩时唯有宋后在旁,太宗不在宫中,自不可能如僧文莹《续湘山野录》所言弑兄)外,其言当较可信。此说日后也为南宋学者李焘所采,编入《续资治通鉴长编》中。

    据司马光言,宋太祖驾崩,已是四鼓时分,宋皇后派宦官王继恩召秦王赵德芳入宫,但王继恩却往开封府衙门召赵光义,晋王的亲信左押衙程德玄已在门口等候。赵光义闻后大惊,说“吾当与家人议之。”王继恩劝他赶快行动,以防他人捷足先登,赵光义便与王继恩、程德玄三人于雪地步行进宫。据此,宋太祖死时,太宗当时不在寝殿,不可能“弑兄”。

    宋后的初衷,是令秦王德芳入承大统,谁料王继恩竟然私召晋王光义,出卖宋后,宋后纵然既惊且怒,作为一个失去庇护的青年寡妇,无权无势,仓促之中只有称呼晋王为“官家”,承认既成事实而已。由此可见宋后之意在德芳,而不在晋王(还有一疑团未释,即为何也不在德昭?),这是否与太祖的意向相符,尚待考究。然而宋后身为一个青年寡妇,若果真如太宗即位后所称,兄终弟及是奉母亲杜太后之命,且有“金匮之盟”的誓书,那么宋后何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毁弃成约,改立他人?

    王继恩以为“太祖传位晋王之志素定”,既然如此,为何身为太祖的妻子,颇为敬重和了解他的宋后却竟然不知此事,反而是一名宦官知晓更深?人或可谓宋后是为了己私而违背太祖素志,然而观诸史书,宋后为人,柔顺识大体,她如何忍心在丈夫尸骨未寒时就拂逆他平生的意愿?

    而王继恩、程德玄两人的言语诸如“事久,将为他人有”“便应直前,何待之有?”等就更加不可思议;晋王既负有太后、太祖顾命,便是当仁不让的嗣君之选,何以意识到强敌的存在,唯恐落于他人之后?更为要紧的是,当宋后见到晋王时,非但愕然失色,至于恐惧到以母子身家性命相求,这是否透露了一些内幕?如此种种,加上太祖的猝死,以及日后太宗对其兄长骨肉的猜忌迫害和对嫂嫂的凉薄,自然不能不使得后人怀疑太祖死因及太宗继位的合法性。除去着《续湘山野录》的文莹几近肯定太宗对太祖之死负有责任外,《宋史·太宗本纪》《续资治通鉴长编》等的作者都不约而同地向太宗对待嫂侄的作为发出了质疑。

    二、金匮之盟

    《宋史·杜太后传》里面记叙:“建隆二年,太后不豫,太祖侍乐饵不离左右。疾亟,召赵普入受遗命。太后因问太祖曰:“汝知所以得天下乎?”太祖呜噎不能对。太后固问之,太祖曰:“臣所以得天下者,皆祖考及太后之积庆也。”太后曰:“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儿主天下耳。使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汝有乎?汝百岁后当传位于汝弟。四海至广,万几至众,能立长君,社稷之福也。”太祖顿首泣曰:“敢不如教。”太后顾谓赵普曰:“尔同记吾言,不可违也。”命普于榻前为约誓书,普于纸尾书“臣普书”。藏之金匮,命谨密宫人掌之。”

    这段说的就是太祖、太宗生母杜太后在临终前告诉太祖要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但金匮之盟存有诸多疑点,特别是当时太祖的长子已经不是“幼年”了,而这一说法也并不是太宗即位之时就宣告的,而是太宗即位一段时间之后才有赵普道出的。如果此事属实,太宗、宋皇后应该早就宣告,为何又要等些年再说这事情呢?而之后太宗扫除赵光美、赵德芳、赵德昭等继承人,以改兄终弟继为父死子替,又是很突出的体现了太宗并不想按照金匮之盟来做。

    最后来看《宋史·太宗本纪》对于这段的记载:“帝之功德,炳焕史牒,号称贤君。若夫太祖之崩,不逾年而改元,涪陵县公之贬死,武功王之自杀,宋后之不成丧,则后世不能无议焉。”

    这里大概说的是:太宗公德彪炳史册,可以称得上贤君,如果不是因为这些事后世是不会有疑义的,这些事分别是:太祖死后,还没过年就改年号。按惯例,改元在一般朝代中都是在老皇帝死后的第二年,况且宋太祖死于开宝九年,距岁末只有8天,太宗便迫不及待地改为太平兴国元年;其弟廷美涪陵县公,被他逼贬而死;武功王是太祖子德芳、德昭,都被逼自杀;宋后即是太祖皇后,太宗在其死后不按后礼安葬。

    好了,关于宋太宗继位合法性的问题,一些相关主流的看法已经奉上,目的就是让大家了解这段历史,至于真相,这恐怕永远是一个谜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斧声浊影和金匮之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seiy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