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半月的日更过后,我虽然养成了写作的习惯,可是却进入了新的迷茫期。
每天早上,在看过写作小打卡题目之后,我就开始构思当天的写作内容。中午,我会搜集一些与主题相关的内容去延伸阅读,并列出文章框架。吃过晚饭后,我会花2-4个小时完成日更文章。
一开始,我写作的效率比较低,一篇千字左右的文章就要花掉两三个小时。经过49天的练习,我的思路越来越流畅,故事越写越顺手,速度也就慢慢提高了。
然而,我又遇到了新的问题。
当每天更新一篇1500字左右的文章于我而言不再困难之后,我也失去了最初的兴奋和愉悦。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我明明每天都花了大量时间在认真练习,为什么却越写越迷茫,越来越感受不到自己成长了呢?
这时我想到一个词,叫做
“平台期”。
平台期这个词最早是用在减肥上的。
减重初期,管住嘴、迈开腿都能让体重轻易下降。可一旦身体适应了更少的能量摄取和更大的体能消耗之后,我们就进入了减肥平台期,此时体重就很难再下降了。
换句话说,减肥平台期就是身体进入了新的舒适区,此时想让体重继续下降,就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我们在努力过程中,也会遇到这样的成长平台期。
当我们通过练习提高了自身能力之后,舒适区也相应变大了。此时想要找回当初完成任务后的成就感,就必须设定难度升级的目标,寻求新的刺激,让自己重新进入学习区。
让我们失去对生活的热情的原因有两类:
外部环境因素——生活过于规律,工作缺乏挑战,身边的朋友圈太稳定。
内部心理状态——能力进入平台期,没有新的奋斗目标,缺乏多元化激励反馈。
此时,就需要对症下药,
找初心,定目标,寻刺激,推自己。
我的一位前辈,在环保局待了近十年,除了第三年有过一次升职,从科员变成科长以外,往后的日子就再没有变动过。
他一直想跳出体制,但又贪恋体制内安逸、规律的生活。尽管工资不高,可他庆幸自己享受到了事业编制的购房补贴,每个月的公积金也基本能覆盖房贷。
这种既想逃离又留恋不舍的状态,一直持续到他的妻子生了二胎。孩子出生后,他的父母从老家赶过来照顾母子的起居,这让本就不大的家显得更加局促了。
在妻子的鼓励下,他终于决定换一套更大的房子。
新房的首付几乎花光了他全部的积蓄。抚养两个孩子的支出和偿还房贷的压力,终于把他推出了舒适区。
他不再安于体制内的平淡,开始寻找新的就业机会。
功夫不负有心人。三个月后,昔日同窗邀请他一同创业。好友在原来的公司里积累了不少业务和人脉,此刻正缺一个懂政策、有政府关系的人合伙,而他恰好是合适的人选。
换做往日,前辈可能就犹豫了,或许就错失了这个收益与风险并存的机会。然而此时,他最需要的就是钱。当朋友开出一个远高于他现在稳定工资的待遇后,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半年之后,新公司的运营就正式走上了正轨,前辈的事业做得风生水起,心态也比原来积极、乐观了许多。
住进宽敞的新房时,他的薪水早已能够覆盖偿还房贷、养育子女和赡养父母的支出。此外,他还积累了一笔旅游资金,带着全家人一起去了海南。
在海南度假时,前辈发了一条意味深长的朋友圈:
当你在目标前犹豫的时候,狠狠推自己一把,你会发现事情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
如果不狠狠地将自己推出去,我们就看不到更有挑战也更有魅力的新目标。
走出去看看,你就会发现当自己窃喜于周末睡了懒觉时,老同学跑完了人生第十个全马;当自己还在算计这个月少交了多少个人所得税时,同事已经把业余爱好发展成了能赚钱的副业;当自己兴奋于又秒杀到一件特价商品时,朋友已经拖着行李箱走完了半个世界。
走出去看看,你才看得清自己的舒适区小的有多可笑,而大牛却依然在不断征服新的领域。
推自己一把,当你去看更经典的书籍,买更优质的商品,与更优秀的人为伍时,你才能为自己设定更有挑战性的目标,完成更具成就感的任务。
当你也进入成长平台期,给自己找一点新的刺激,你会收获意想不到的心跳感觉。
END.
2018/09/1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