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
善行者无辙迹,善数者不用筹策,善闭者无关楗而不可启也,善结者无绳约而不可解也:通行版本里还有“善言者无瑕谪”之句。“善者”,圣人也。是以以上均为圣人能做到的事。圣人行走不留痕迹,运算记数不用筹策,闭合不用关楗而不可开启,不用绳锁而结物反而不可解。何为圣人?我个人理解为一种超凡脱俗的存在。前义有“明白四达,能毋以知乎”,也差不多是这个意思。明白四达,并不一定依靠外界吸收到的知识,而靠内心的探索。圣人处世一定要用这具身体去行走世间吗?古人,特别是道家,一直有神游物外,灵魂出窍的观念。所以,圣人行可以不靠躯体,而靠精神。可以说是内心的思索,也可以说是灵魂出窍,神游于天地。
是以圣人恒善救人而无弃人,物无弃才。是谓袭明:所以懂道的圣人善于救人而无弃人。善于利用人才,所以无弃才。这就叫做承袋了道的明理。
故善人,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也:什么是善救人呢?借用上面的句式,善救人者不救其资而无不救。善于救人的圣人,是要教会被救的人懂道,只是起个指导的作用,让其心脉通达,自悟其道。不善于救人的人,则是给予实质的外部资粮,只能救其一时。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乎大迷。是谓眇要:不尊重让其明道的人,不珍惜给予的物质帮助,即便是聪敏一时,终会迷失本心。“是谓眇要”,解释有不同版本。这里采用罗大论博士的说法,“眇”是少一只眼睛看的意思。是谓眇要,这就好像用一只眼睛看待事物,看不到要领,不能直达事物的核心。即失去了道的意思。
二十八: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刚强好动者为雄,柔弱好静者为雌。知道刚强好动的用处,但是在不用雄的时候要守住柔弱好静的姿态。这样才能成为天下溪,汇聚能量。
为天下溪,恒德不离。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成为天下溪,时刻汇聚静的能量,则德行就会回归不离。德行长存,就像是婴儿一样,虽柔弱无比却充满生机。前文有“抟气致柔,能如婴儿乎”,也同样说明守雌才能回归生机勃发的状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知道荣华是好的,但是要守住没有荣华时的状态。木发为荣,寸芽被抑为辱。要时刻保持蛰伏时的状态,才能做到虚空若谷。
为天下谷,恒德乃足。恒德乃足,复归于朴:虚空若谷,则能蓄纳万物。懂得蓄纳万物,则其德行充足。德行充足己身,才能明白朴的重要性,回归朴的状态。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知道白的明亮耀眼,但是要守住黑的原始如一。即便处其白位,也要蒙昧自身,不争光芒,这样能成为天下的楷模。
为天下式,恒德不忒。恒德不忒,复归于无极:成为天下的楷模,德行就不会出现偏差错误,以正确的方式行事,终能回归于无极之“道”。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则为官长。夫大制无割:朴为道,道生万物,其作用于天下万物。圣人利用“道”来行事,则能成为领导者。是谓大道相通,万事万物在大的层面是没有割裂的,万物不离道。
齐悦社群二营二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