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经典中国传统文化国学与传统文化
第四章 明辨是非:辨真识假之术,看清人情世故

第四章 明辨是非:辨真识假之术,看清人情世故

作者: 沿海拾贝 | 来源:发表于2018-12-04 09:46 被阅读3次

一个人要立足于社会,就得有一双看清人情世故的火眼金睛。人情世故当中,关键的因素是人,人的性格、品质、说话做事的方式等千差万别,且常常以一种与事实不一样的面目出现,只有看得清、认得明,才能交对朋友做对事。

1,辨别是非,明识大体

【原典】

毋因群疑而阻独见,毋任己意而废人言,毋私不惠而伤大体,毋借公论以快私情。

【译释】

不能因为大多数人的猜疑而影响自己独到的见解,不要固执己见而不听从别人的忠实良言,不要因为贪恋小的私欲而伤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不要借公众的舆论来满足自己的私欲。

既要尊重人言,也要持有主见

事物是相对的,什么事一旦过度便变质。人固然要有从善如流的习惯,但决不能“人云亦云”,所谓“千人盲目一人明,众人皆醉我独醒”。

2,浮华不羡,淳朴存真

【原典】

交市人不如友山翁,谒朱门不如亲白屋;听街谈巷语,不如闻樵歌牧咏,谈今人失德过举,不如述古人嘉言懿行。

【译释】

交一个市井之人做朋友,还不如和山野老汉来往;巴结权贵人家,还不如和平民百姓亲近;听街头巷尾的流言蜚语,不如多听一些樵夫的民谣和牧童的山歌;批评现代人的错误,不如传述古人的善言美行。

交友,要摒弃庸俗虚荣的心理。

3,不恶小人,礼待君子

【原典】

待小人,不难于严,而难于不恶;待君子,不难于恭,而难于有礼。

【译释】

对待心术不正的小人,要做到对他们严厉苛刻并不难,难的是不去憎恶他们;对待品德高尚的君子,要做到对他们恭敬并不难,难的是遵守适当的礼节。

宁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

孔子说:“世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逊,远之则怨。”

相关文章

  • 第四章 明辨是非:辨真识假之术,看清人情世故

    一个人要立足于社会,就得有一双看清人情世故的火眼金睛。人情世故当中,关键的因素是人,人的性格、品质、说话做事的方式...

  • 我想思考“思考”这件事

    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又说要明辨是非。这两个“明”,不光是要看清自身,还要看清是非,看清世界。 看清这些,就需要...

  • 尽性知命,淡泊宁静

    现在每日读曾国藩之书籍,内心逐渐平稳,除了让自己看清楚自己的缺点,明白生活所不解之事,还能掌握细微之处识人辨人之术...

  • 鉴赏白玉童子

    白玉童子的老化特征和老光特征,它跟仿品的对比,使人具有辨真识假的能力。 玩古玉就是玩张皮,玩张老皮,玩老皮所产生老...

  • 清代传世红釉水盂的老光特征

    清传世红釉水盂,它的古瓷共同老光特征跟仿品光泽的对比,使人有辨真识假的能力 图片一到九是红釉水盂局部老光特征。 凡...

  • 大学

    我读的书是大学,里面的第四章。 好词,博闻强记,明辨是非,学以致用,冻梁之材,风行云从。 好...

  • 2020-02-27-阅读笔记-《传习录》

    原文: 来书云:“人之心体,本无不明,而气拘物蔽,鲜有不昏。非学、问、思、辨以明天下之理,则善恶之机、真妄之辨不能...

  • @荷边书房@解读王阳明《传习录》【113】知行同体,反求诸己。

    【来书云:“人之心体,本无不明,而气拘物蔽,鲜有不昏。非学、问、思、辨以明天下之理,则善恶之机、真妄之辨不能自觉,...

  • 094【初三复习】之名句默写形近字

    1.辨/辩 ①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①与之论辨 ②欲辨已忘言 ③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2.做/作 ①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 五绝 面具

    装腔君子相,思句小人观。 若识假真面,台前幕后看。 注: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网友评论

  • 乐道也:不错,学习了👍👍👍💐💐💐

本文标题:第四章 明辨是非:辨真识假之术,看清人情世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vap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