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增长黑客@IT·互联网@产品
答徐志斌先生在社交红利一书21问(一)

答徐志斌先生在社交红利一书21问(一)

作者: 平章大人 | 来源:发表于2017-09-23 13:10 被阅读94次
    “社交红利=信息×关系链×互动”——徐志斌

    不管是微博还是微信,社交网络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我们在社交网络中花费的时间也越来越多。一次又一次的重大事件中,我们在微博上用围观改变着结果;一天又一天的工作空隙里,我们在循环刷着微信朋友圈;不过我们好像不刷QQ空间了,不过那是因为我们老了,丝毫不影响95后的小朋友们在QQ空间上的活跃度。总而言之,人们变得更容易影响他人和被他人影响了。著名运营人李少加在后互联网:无聊已死、社交危机、故事崛起一文中说到:当下用户时间的决策模式是被无数围绕在周边的线上线下的传媒资讯所潜移默化。

    下班后,表面看,你有几个小时的自由时间。这些时间,你可以“自由把控”,可以学习充电、运动健身、与家人静静地散步……然而,如果你在回家的地铁上恰好看到了一个“异常吸引你的游戏广告”、或者你刷微博的时候“恰好”收到了你喜欢的八卦资讯(基于行为分析),那你当晚的“时间”是否因此改变了?大多数情况一定是的。

    社交红利是前腾讯微博开放平台负责人徐志斌先生于2013年创作完成的畅销书,全书以微博、微信、QQ空间为例详细讲述了企业如何利用社交网络带走海量用户、流量与收入。最后得出下面这个结论。

    让信息在关系链中传播并引发用户互动,或者简单点说“让用户讨论你”,这是全文的核心观点亦即社交红利之所在。全书分为社会红利时代开启信息的重量关系链壁垒流动的魅力开放与新红利社交网络中关于未来演进的21个猜想六个章节,21个猜想是徐志斌先生在全书最后(2013年)对未来社交网络的发展做的21个预测。

    岁月如流,今天是社交红利出版的第4年,4年之后再翻开当时徐志斌先生的21个猜想,感慨颇多,为徐志斌先生的远见卓识而赞叹,也为中国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而惊叹。本文斗胆结合中国在2013至2017这4年间的互联网发展,对徐志斌先生的21个猜想进行验证与回答,用实践验证猜想或许能引发我们的另类思考。

    01 社交网络的信息到达,未来是拉还是推的形态?

    原文简述

    拉指当用户follow了一些好友之后,信息会不断拉去取到用户面前,信息的发送和接收不需要同时进行,人们可以在使用微博时拉取阅读这些信息,典型的如微博、Twitter。推指微信这种推送型网络,好友发送消息后会被直接推送到对方面前,人们更加被动的接收信息,典型的如微信、Whatsapp。作者做出的猜想是:微信微博的信息到达形式会出现大融合,在拉取信息(微博)的网络基础上,对信息推送会做个性化的设置。微信可能会推出“收到信息但不显示”功能。

    2017年9月的回答:从微信、微博及今日头条(头条不同于媒体,它的本质仍是Follow人或内容,我将它看做泛社交网络的一种)等典型产品的迭代,我们可以发现徐志斌先生的猜想是非常正确的。拉和推的边界仿佛不再那么明显了,典型如今日头条的个性化推荐、新浪微博特别关注的优先展示。在今天,一个用户可能关注成百上千个账号,如果仅采用拉的形态,那么难保用户有耐心能看完,因此,在拉的基础上,做些个性化的推荐将提升用户体验与用户使用时间的增长。反之,推的过于频繁也会影响用户体验,微信已经不再是当初亲密朋友间的即时通讯应用了,随着我们加的好友越来越多,如果所有信息都推送到用户面前,将非常影响用户体验。我们看到微信已经做出一些改变了,朋友圈的更新提醒、不长联系的朋友等功能,都是在关闭“信息的推”。我认为在未来,拉和推的信息到达方式不管如何发展,一定是朝着让用户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更快更准地看到所需要的方向发展

    02 社交网络的未来发展是中式演进还是美式演进?

    原文简述

    中式演进指中国社交网络的演进受到背后创始集团的基因影响非常大,如新浪微博的强媒体属性继承、腾讯微博的草根属性继承、再到微信、淘宝的微淘频道。美式演进指海外的社交网络发展更多的是从内容和服务的形态出发,如Twitter的140字形态、Tumblr的轻博客、Instagram的图片、Whatsapp的即时通讯,这些产品都是来自小型创业团队。作者做出的猜想是:在中国,图片社交、视频社交(当时并没有较为出名的玩家)等都在路径清晰地演进着,产品基因和服务角度影响在未来谁会占优很难说。但对于新进入的创业者而言,后者是重点。

    2017年9月的回答:通过这几年社交网络市场的发展,我觉得可以回答当初徐志斌先生的猜想了。小咖秀、一直播、秒拍、映客、Faceu、今日头条、探探

    等的出现与发展,充分说明了中国的社交网络发展在朝着美式演进,从解决用户某一垂直痛点出发,创新地做出产品以服务用户。社交从人类诞生就出现,并且社交与经济结构及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你知道95后现在都活跃在哪?谈论着些什么吗?我认为,在未来,社交网络的发展一定是沿着美式演进。

    03 有价值节点的发现与推荐机制将会越来越盛行

    原文简述

    整个社交网络是基于信任而follow建立起来的链条,因此谁值得follow是最有待挖掘的问题。作者做出的猜想是:社交网络中发现有价值节点的工具,将会是未来演进的一个重要课题。

    2017年9月的回答:如今的任何一个社交平台上都充斥着浩如烟海的人和内容,谁值得Follow确实是一个大问题,谁能做好这一点,就能牢牢抓住用户。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这几年个性化推荐备受各个平台重视,我们是否发现,现在打开每一个App看到的几乎都是自己喜欢的内容。靠着个性化推荐,今日头条如日中天,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创新的工具和算法应用到帮助人们发现有价值的节点,数据的价值将会越来越重要。

    04 Follow的极限

    原文简述

    当时社交网络用户follow的平均水平在100位好友上下,在这个数字之内,发现新的节点(新的人或主题)比较容易。在未来不管是降低用户Follow的难度、还是协助用户提升用户Follow的数量都存在巨大的机会。作者提出,在未来人们有没有可能Follow1000个节点呢?

    2017年9月的回答:现在来看,仿佛Follow太多的节点反而给用户带来了“压力”。我的微博关注了312个账号,可是近3个月,我打开微博都不会去看关注好友的Feeds流,而是把时间都交给了“发现”。登录简书、知乎、豆瓣等社交平台也是一样的选择。因此,在浩如烟海的自媒体和信息下,我们要做的不是降低用户Follow的难度、也不是协助用户提升用户Follow的数量,而是把用户最感兴趣的内容和人推荐给他们。冒昧地认为,徐志斌先生在这一个趋势的猜想是错误的,他也许没想到过多的关注其实等于没有关注。李叫兽曾经说过,我们去餐厅点菜,看着写的密密麻麻的菜单一定会犯晕,相反,当服务员给我们推荐几个”特色菜“时,我们会欣然接受,这说明,过多的信息展示会让用户有压力,哪怕这些都是美味佳肴。

    05 Follow一切

    原文简述

    Twitter带来的巨大改变,是推动用户将追随的对象由内容变成了人。在未来随着二维码等技术的发展,人们只要举起手机,就可以关注到自己想要关注的一切事物,相关的信息源源不断地被拉去或推送到用户面前。在未来,人们会Follow一切。

    2017年9月的回答:在这一点,我们不得不佩服徐志斌先生的远见卓识。不必多分析,每个人对于此点应该都有非常直观的感受。我们通过二维码和许多事物建立起了关系,在未来,我认为每一个个体、事件可能都会对应一个二维码,用户只要拿起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了解他,并且产生互动和连接。微信最有可能成为连接一切的大中台

    预知后事如何,请见下回分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答徐志斌先生在社交红利一书21问(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wrc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