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熟悉我家功能性结构的人都会知道,在我家,可以说是......
“男主内,男主外”。
我妈呢,就负责上班,
和打麻将......
她真的超级喜欢打麻将,就是上桌四个小时,除了双手以外,其他身体部位动都可以一动不动的那种。
走在我们小县城的街上,十个人,有九个人可能都是她牌桌上的朋友。
她牌品好、技术好、时间又多、也没有家里的琐事,跟这种人打牌,省心。
有的人就不行,自己很爱打牌,但家属不给力。
有时妻子看家里没事就出去打打牌,过不一会儿丈夫就找到牌场上,又是孩子哭了、老人闹了,变着法的把人叫走了。
这都是轻的,脾气差点的就冷嘲热讽含沙射影,把一桌东南西北四方的朋友都说成“狐朋狗友”,不顾家庭。
更有甚者,当着众人面又打又骂,弄得一片狼藉。
呐,打牌呢,最重要的就是开心啦!
打着打着来这一出好戏,多影响心情。
再说了,这半场下来,已经错过了约人的最好时间,中场换人,未必找得到人。
烦不烦。
我妈打牌就从没有这种后顾之忧。
因为我爸。
我爸,不是我爸的那些年-02-
我爸是出了名的老好人。
上班又忙,又洗衣服又做饭,还得带几个不省心的熊孩子。
又得养鸡、种菜。
这么多年,我就没见过我妈早晨起来做过饭。
导致小时候的我尝尝暗自怀疑,我爸的工资是不是比我妈少很多,导致家庭地位如此失衡。
他连架都不吵的。
唯一一次,就是我妈晚上去打麻将,忘了给我们做饭。
我爸加完班回来之后发现家里几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已经饿得死去活来,导致作业也没做,还为了找零食把家翻得乱七八糟。
终于,他跟我妈大吵一架。
就这还是等我妈十一点多散完场回来之后。
不去牌场上抓人,是我爸作为一个“麻友”家属最基本的原则。
如果我没记错,就这回吵架,我妈还特别理直气壮。
吵完架的第二天,她居然带着我们几个离家出走!
是的,是我妈觉得自己超委屈,要立即出走!
我这么多年一直想问问她:
“你到底在委屈什么啊我的妈?!”
我爸,不是我爸的那些年后来我想了想,难道是打牌赢了钱回到家没受到表扬?
百思不得其解。
他们唯一的一次吵架,以我妈离家出走的路上,看到某个卖糖葫芦的小摊,买了几串糖葫芦回去而宣告结束。
我爸看似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
呵呵,天真。
不久之后,我妈不顾我们的拼死反抗,给我们统统报了课后补习班。
下午放学后,直接去上补习班,管饭的那种,吃完饭继续上俩小时第二课堂的那种。
从此,家庭和睦。
救救孩子!
-03-
相对我爸来说,我妈绝对的外向型人格。
以前工作的时候就是,我爸很少出去应酬,一年也就和老战友聚会有个固定的饭局,其他时候除了局里,就是家里。
退了休就更加少,闲不住,就自己出去找份临时工作随便干。
后来我妈也退休了。
同样都是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我妈退休之后,决心将自己的余热都发挥在麻将桌上。
她整天说我爸没有兴趣爱好,最喜欢的就是看电视。
乡村爱情故事的十级爱好者,《亮剑》的骨灰级粉丝。
其实,我爸在成为我爸之前,才真是一个文艺青年。
可惜,我都没机会见着真人。
就看看照片吧。
我爸,不是我爸的那些年我爸年轻时候的照片,特有艺术感。
看人家拍照,从来不看着镜头傻笑。
我爸,不是我爸的那些年都是四十五角仰望天空,
或者侧身正立、双手插兜,
或者坐在山头上、单手托腮......
很有镜头感呢。
我爸,不是我爸的那些年我的文艺细胞可能就是这么遗传下来的......
可是,为什么这帅气的外貌没有呢?
哎。
终身抱憾啊。
-04-
前段时间,我回家找东西,在电视柜下面的一堆旧书下,扒出一册歌词本。
全是我爸年轻时手抄的歌词。
我爸,不是我爸的那些年 我爸,不是我爸的那些年我初中的时候,也有这么一个歌词本,不同的是,我那本里面花花绿绿还贴满了明星照片,用五颜六色的彩笔抄不同的歌唱。
红色抄写开心的歌,绿色抄忧郁的歌,黑色抄摇滚。
它已经丢失很久了。
我爸的这册歌词本也已经快丢了。
我是在旧箱子里找到的。
他什么时候抄的这些歌词呢?
也许二十年前,也许三十年前。
也许是在广西打仗的时候,也许是在东北当兵的时候,又或者是在西安上学的时候。
那时,我爸还不是我爸。
他不是任何人的父亲。
只是一个穿着绿军装白衬衫的小小少年,喜欢唱军歌,也喜欢一些靡靡之音,为记不住歌词而苦恼。
只好在小本上,一字一句记下自己在广播上听到的歌词,有时候运气好,报纸上有整篇的歌曲,剪下来直接粘上就好。
空闲的时候,就捧着小本本,一首一首歌地哼唱。
我爸,不是我爸的那些年这本子,现在已经发黄发脆了。
属于我爸一个人的那些年,
就这样被压在旧箱子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