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管理 丨 文 / 张伟 滚雪球习惯养成社群主理人
这是椰子私塾第1157篇原创输出
可以没有实力,但必须养成一个好习惯
在昨天的文章里表达了一个观点:我们能够知道自己放弃背后的动机,将放弃起因,反应过程一一置于阳光之下,梳理出隐藏的规则和逻辑。
有小伙伴留言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
Q:放弃原因和梳理过程相对容易,那如何才能挖掘背后的潜藏规则呢?怎么才能更好的知道自己放弃背后的动机呢?
我理解这个问题,是想问,如何做才能梳理出背后的潜藏规则,进而明确放弃的动机。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谜面上。她提到,放弃原因和梳理过程相对容易。事实上,这两个点并不容易。而对这两个问题的梳理,恰恰可以得到答案。
我试着梳理一下。
放弃原因。有时感觉是显而易见的,我要提醒的是这仅仅是感觉而已,或未经仔细分析。举个例子,情绪,可以有多种解读方式。有个人在哭。有人觉得是喜极而泣,有人觉得是痛苦难忍。也就是说,我们对事实的解读有多种方式。哲学上有个有趣例子:
威廉·詹姆士曾讲,他在一次漫步归途中遇见一帮朋友就一只扒着树干的松鼠进行争论。当有人绕着树转圈时,这只狡猾的松鼠会贴着树干绕圈,总让树干挡在自己和转圈的人之间。詹姆士的朋友都承认人是在绕着树转圈。但他们对于人是否在绕着松鼠转圈却不能达成一致。——《哲学是做出来的》
这个例子,引发我们对分析原因的思考,即我们分析出来的原因是真的,还是假。如果我们真能挖到原因的本质,会怎么样。如果我们基于一个错误的断论做进一步的决策会怎么样?这些说的主要目标,是想阐述,找原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轻易得到的答案可能是错的。
说到,现在,我知道你想要一个答案。但,这个答案我给不了你,我只能给你一个探寻答案的心法。有句俗语说:学来的曲儿唱不得。模仿的代价是淹没自己,因此,必须曲调融入自己的世界中,才算是自己的。
我们为什么要分析放弃的原因?大抵上是为了解决生活中亲身实际的问题。从这点出发,问题解决会容易一些。你可以思考3个简单的问题?
我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
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碰到了什么障碍?
我是如何解决这个障碍的?
这是查找原因最小模型,在这3个问题下,那些隐藏其中的规则,会慢慢显然。当然,在一开始运用时,那些隐藏其中的规则如海面下的冰山,不易浮现。却随着,这个方法应用,你就挖掘出更多看不到的规则。这是一个慢功夫。
- End -
觉得有启发,点个“在看”,转给朋友们
我今年的目标:帮助1000人养成写作的习惯,18个月写作能力上一个台阶。认可写作需要长期投入的小伙伴一起来写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