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逍遥堂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南怀瑾老师讲述文章
【南怀瑾老师】如何方能不动于心,进而证到内外皆空?

【南怀瑾老师】如何方能不动于心,进而证到内外皆空?

作者: 传承网 | 来源:发表于2018-01-31 13:30 被阅读31次

如何方能不动于心,进而证到内外皆空?

本文摘录自 《瑜伽师地论 声闻地讲录》

“设复于此内外空性不证会者,便应作意思维无动。”内外空的这个境界,不是理论,硬是要拿身心来作证的;如果不能证会,那就要再作意思维“无动”,就是不动心。这一段是说,如果理上知道,但空不了怎么办?他说要作意思维“不动心”,这个不动心与孟子的“四十不动心”不同。

“言无动者,谓无常想,或复苦想。”想做到“无动”,是先作无常的观想,或世间一切皆苦的观想。一切万事无常,就像赚了钱,但又被人家骗了,虽然也很气,但应作“无常想”,一切无常,天下钱嘛,给人家用也是一样。就像楚庄王失弓的典故,楚庄王说,“楚人失弓,楚人得之”,他是楚国的皇帝,掉了弓,充其量楚人拿到,一样用,所以楚王了不起。但是孔子听了说,还差一点,应该说天下人失弓,天下人得之,何必限于楚国!万事本来无常,世间没有一件我们能永远把握住的事,感情也好、夫妻也好、兄弟父母也好、财产也好、生命也好,连我们身体都不属于自己,只是暂时归我们使用,并不是归我们所有,所以一切应该作“无常想”。人世间的“有”就是苦,没有固然也苦,但是比较起来,在我的经验,没有的苦比有的苦轻松。有的苦真是苦,你们在座的人大概不了解,如果给你一亿财产的话,你就晓得那才真是苦,非常苦;不要认为有钱就快乐,非也,那才苦呢!那时候求其穷而不可得,而且习气也大了,所以要对世间一切作“苦想”。

“如是思维,便不为彼我慢等动。”由这样开始思维,看一切世间无常,一切皆苦,慢慢对外境界,名也好,利也好,不大动心了。这是讲理啦!如果讲实际,到殡仪馆工作,或者医院太平间接一个小工作,包你就看空了,再漂亮的,再富贵的,抬进来都是一样。有一次朋友死了,我们去认尸,那个管太平间的人正在吃火锅,他一边端着饭,夹一块红烧肉,一边用筷子指给我们看,这个,这个。我很佩服他,他工夫高,白骨观、不净观对他都没有用了,因为他对死人都不动心了。可是他对活人还会动心,这就叫做人。所以无常想、苦想,是要真作意思维的。能这样思维,就慢慢不会动心了。我们之所以动心,重要有一个下意识的动力,就是我慢,慢就是自我,慢心就是现在普通讲的自尊心。普通说人要保持自尊心,拿佛法来说反而要你去掉自尊心,因为自尊心是后天自卫之心,就是慢心,人能把这个慢心放下,烦恼就没有了。

“由彼不为计我我慢,乃至广说,动其心故”,“彼”就是对方,“计”是计较,认为如果这样不计较,都看开了,那不是给人家看不起吗?这就是计较心。认为你脾气大,我比你更大,你骂起来,我吼起来,你跳八尺,我跳一丈,这个就是我慢的心,都在计较比较。计较心理去不掉,是不可能做到完全不动心的,要把“我”、“我慢”去掉才行。要把一切会使我们动心的外境界都放下,就会不动心了。

“便于二空心俱证会”,这样可以证到外空、内空,当然这还是小乘的空,但你不要看不起小乘的空,那也是很难证到的。小乘空证到了,大乘就容易了。一般人讲佛法,动不动就讲大乘,实际上真害死人,你大个什么?你先把小乘证到了再说。像上楼一样,上了二楼,你还不会上第三层吗?光想一下子上到十二楼,可能吗?现在一般学佛的人,路还不会走,就想要跑,你有什么能力跑呀?就是这个道理。

相关文章

  • 【南怀瑾老师】如何方能不动于心,进而证到内外皆空?

    如何方能不动于心,进而证到内外皆空? 本文摘录自 《瑜伽师地论 声闻地讲录》 “设复于此内外空性不证会者,便应作意...

  • 不动于心

    一个人不能使得一个人哭或者笑,他只是做自己的事情,对事情的感受是另一个人的事,虽然造成了哭与笑看起来与你有关,实际...

  • 不动于心

    我的刻意靠近 我的心冷离去 你只消旁观无需施舍恩泽

  • 2018.08.01  Day 3

    我心不动,万事皆空 ! 上班路上,我一直在体会冯老师的这句话,怎样才能做到我心不动,万事皆空 ?做到了后又会是怎么...

  • 无惧

    问心无愧,方能无愧于心。 无愧于心,方能无惧于世。 无惧于世,方能勇往直前。 勇往直前,方能有始有终, 有始有终,...

  • 南师开示:真把气的道理体会出来,七天以内一定证果

    南师开示:真把气的道理体会出来,七天以内一定证果 来源:如何修证佛法 作者:南怀瑾 南公怀瑾老师开示: 调息炼气,...

  • 成功的人具备什么要素

    有青年学生请教南怀瑾先生:什么样的人最容易成功? 南怀瑾回答到:“一个不玩弄自己的聪明、不耍手段、不动歪脑筋、诚实...

  • 读南怀瑾《如何修证佛法》

    最终的最终就是见地、修证、行愿。行愿就像一个人的根本驱动力,有了行愿见地很容易得智慧,有了见地修证也更加方便。对于...

  • 2018-11-03

    吾日三省吾身,方能不乱于心!

  • 2019-06-21

    2019年 不动产证 图片2019年不动产证样本 2019年 不动产证 图片2019年不动产证样本2019年 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南怀瑾老师】如何方能不动于心,进而证到内外皆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xik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