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写作技巧读书历史
如何从个体细节写宏大事件--读《巴黎烧了吗》

如何从个体细节写宏大事件--读《巴黎烧了吗》

作者: 德万托阿 | 来源:发表于2017-02-02 18:26 被阅读344次


    天朝书写的传统是宏大,在历史洪流面前,任何个人都是渺小而不值一提的。

    在这样的传统面前,任何历史最终都会变成一串串数字、人名和地名的组合。这也是我们多年前学历史觉得枯燥无味之处。

    实际上,再汹涌的洪流,也是一滴滴水组成的;再宏大的历史,也离不开一个个人,而这千千万万个体,虽然不能改变洪流的走向,但他们在洪流中的色彩是不同的。每一滴水会折射出阳光的不同色彩,而我们记录并阅读这些不同的色彩,也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二战是上个世纪最值得书写与记录的重大事件,在这一重大事件中,又有无数片段值得铭记。撷取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事件的一个片段,都可以敷衍成宏观巨著。

    但其转化的成果如何,取决于转化者的眼光与文字。

    不同的人会关注不同的片段,而最吸引人的往往是最激烈精彩的战争场面,比如诺曼底、斯大林格勒、中途岛、冲绳、昆仑关、滇缅……

    巴黎解放这个片段,此前从未觉得有何重要意义,或者说可以写得如何精彩。

    要感谢美国和法国的两位作者,以非虚构作品的方式重现了巴黎解放前十几天的历史(当然,只可能是部分历史)。

    因为他们的写作建立在采访当事人基础上,故作品切入点是个人视角,是以个体感受面目呈现的。

    以个体切入,可以将宏观视角下简单的历史走向呈现得更为复杂多变细致:巴黎解放不仅是盟军与德军的战争,中间更穿插着--或者说更多穿插着--德军内部的矛盾,盟军内部的矛盾,法国抵抗力量内部的矛盾,以及不同人物之间的矛盾,以及他们的悲喜。

    巴黎最终没有烧起来,首先要归于德军大巴黎司令肖尔铁茨。这个在鹿特丹和塞瓦斯托波尔血战过的将军,面对着希特勒与德军统帅部不断催促,一直在拖延毁灭巴黎计划,甚至在最后关头催促盟军尽快进军巴黎。

    也许他算不上名将,但其行为价值可能更高。因此,他应该是这本书的主角。

    战争成就了戴高乐。没有战争,他可能只是一个寂寂无名的小将军,但战争令他成为法国的领导者。而这过程并非自然而然,至少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他的坚毅与无畏。他从阿尔及利亚飞赴法国,迷途亦坚持不降落英国,落地时飞机只剩下两分钟油料;巴黎解放次日举行游行时,他坚持昂首阔步,不理会数次在身周响起的枪声。

    而这场事件为千千万万小人物带来的悲欢离合,一点也不逊于上述敌对双方的两个大人物。

    有人告诉妻子去买烟,于是离家投军,三年后随军杀回巴黎,怀中揣着一包烟,但倒在了回家征途的最后一步。

    有人一到巴黎就到处散发纸条,让人找到他的家人,说他回来了。当他的家人终于找到他时,他倒在已经十分零星的枪声中。

    有美国兵希望成为第一个进入巴黎的美军,他做到了,但再也没有离开,同样牺牲了。

    除了这些英雄事迹,还有更多人性中的多面与复杂。

    大多数巴黎人对投降后的德军是希望报复,施以拳脚、唾骂以及唾沫。一位巴黎起义者俘虏了两名德军,带他们向区公所走去,路上不断有人向他们吐唾沫,他三次拦住了这么做的人,说“他们是俘虏”。德国人反攻了,把区公所的人都抓来,围成一圈,叫其中一个俘虏认人。这个起义者吓得要命,而这个俘虏边走边认,走到他面前时,做了一个擦去脸上唾沫的动作,然后走开了。

    一辆救护车上拉着受伤的德军和法军士兵,法军士兵伸手掐死了失去知觉的德国人,扯下他军服上的铁十字奖章塞进自己口袋。到了医院,医生看了他口袋中的奖章,以为他是德国人,说了一句“鬼子”就走过去了,几乎令他丧命。

    有很多巴黎的女子热烈地欢迎着美军以及法军进城的部队,对他们投以鲜花、香槟、热吻和年轻美丽的身体。同样,在四年德军占领巴黎的时间里,也有不少女子委身于敌军。

    巴黎解放了,很多这样的女子被剃光了头,扒下衣服,在乳房上漆上德军标志性的“万”字,脖子上挂上一块“我陪鬼子睡过觉”的牌子游街示众。

    当然,也有些女子综合了上述两种情况。一个据点中的德军投降了,一个军官看到他的法国情妇正搂着法军的脖子。他的同僚嘲笑他说:如果我的法国女人知道我在这儿,一定会来找我的。他说得对,他的法国女人确实来到了他面前,然后直接将唾沫吐在他脸上。

    这样的故事在书中很多,如条条小溪最后汇集到巴黎解放那一天,再撞击出悦耳清琮的乐声。

    在这些或复杂或简单的个人故事中,隐藏着胜利者的荣耀、失败者的沮丧、各方目的的冲突、临机决断的犹豫、战争的残酷、人与人的感情,以及所有的美好与丑恶、牺牲与回报。

    这种写法与作品是我们需要与欠缺的。

    巴黎烧了吗?(美)科林斯、(法)拉皮埃尔著,董乐山译,译林出版社,2013年3月第2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从个体细节写宏大事件--读《巴黎烧了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ykr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