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炮,不是新玩意儿。
咱国古人就挺爱玩的,不同的人比身高,是常事。
先说一故事:《东观汉记》上讲,东汉时冯杨,魏郡人(河北山东交界),是弘农太守,有八子,皆奉禄二千石。
哥八个,只有冯偃“长不满七尺,常自谓短陋”,怕子孙个子像他,就为儿子冯伉娶了高个老婆。生冯勤,个子是八尺三寸(192cm)。
晏子使楚,楚人与齐人比个头,都上中学课本了。
身高地图炮,在古代绕不开哦。
(一)身高这笔账不好算
当然,今天咱恶习依旧。
关于什么地方人个子高,网上多种数据:有说辽宁人高,有说山东人高,还有说北京人高⋯⋯
号称迄今最完善的国人身高研究报告,是一一《中国汉族体质人类学研究》。
据说,首次清晰展现中国各地方人的身体数据。
这份2012年出笼的研究,残酷地扼杀了山东人与北京人身高冠军的梦想。
秦军号称虎狼之师,为中国最凶悍的军队。城乡男女身高冠军:辽宁锦州,而河北保定,拿了个农村平均高度冠军。
看看操作单位:天津师大、内蒙古师大、锦州医科大。三所学校联合完成。
三所学校有多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覆盖全国?这本身就受质疑。
更何况,锦州的学校,锦州第一,这⋯⋯这⋯⋯你能信啊?
远古生活在陕西的土著,个子都不是很高。那是秦人还没杀过来吗?这是在范围覆盖、年龄分组、调查数据量等能保证的条件下,尚让人疑窦丛生。
中国古人的身高,更是一团雾水。
研究古人的身高,无非靠不同时期出土骨骸测量,靠现存的历史文献。
什么年龄组、覆盖率、平均值等等几乎无从选择。
受文献及出土的双重限制,我们对古人的身高研究,与今天一样。
是笔概率帐。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彭卫,在研究古人身高时,统计了汉代文献记载中身高八尺(约184厘米)者有46人(应包括了三国时期的文献,否则应该到不了40几人~笔者)。
不过,这一切,在秦兵马俑那里,换来的可能是鄙视。
秦兵马俑是考查中国先秦军队重要的数据资源。有数据说:秦兵马俑,平均身高184厘米,
在古代身高以百为单位的统计数字面前,八千秦始皇兵马俑,这么多的点位,算是大数据了。
(二)孔子是鲁人身高的代表
古人身高这件事,专家也是吵吵囔嚷,议论纷纷。
司马迁老师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九尺六寸,是个定沦,《孔子家语》等古代权威大咖都是这个结论。
可近年海昏侯墓考古,出个新论:七尺九。
其实,这都是支流的孤论。我还能找出孔子身长十尺的文献呢。
中国这么大,凡事总有瞎锵锵的。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的尺,一尺约20.05cm。圣人的身高,核心在于对度量尺标准的争论。
咱们的先人,最早哪里有尺?是靠自己的身体丈量世界。
《大戴礼记·主言》中说:“布指知寸,布手知尺,布肘知寻。”
不同时代,尺的长度不一样。唐宋绢帛可为税赋,尺变长了。用手指,手的一拃,用展臂,估计寸、尺、寻。不准,但实用。
夏商周时,用一粒黍为一分,十粒为一寸。黍,又叫稷,脱壳叫黄米,比小米稍大,性黏。原来东北的黏豆包就是黄米面的。
黍字,隶书一小篆一金文一甲骨文一骨刻文。这就是汉《说苑·辨物》说的:“度量权衡以黍生之为一分,十分为一寸,十寸为一尺,十尺为一丈。”
然而,咱国的朝代对尺的要求不一样:夏以十寸为尺,商以九寸为尺,周以八寸为尺。
到了汉代,又以十寸为尺了。
人们对于孔子个头的口水仗,就是因为这个。
孔子按汉尺(23.1cm)、按周尺(19.7cm)、按考古出土的春秋鲁尺(20.5㎝),计算肯定不一样。
我要说的不是这些争论。而是山东这地方,自古就有以孔子为代表的一批大高个儿。
此刻,作为同样是身长九尺的秦川汉子的兵马俑,表情可能是这样⋯
这样的兵俑哥哥,年龄也就是二十几岁。可能老婆还设有。其实,孔子他爹叔梁纥身长十尺。孔子的八世孙孔鲋,有弟,叫子襄,与孔子一样高:九尺六寸。
一次,孟子孟轲到今荷泽一带讲学,遇个要和他辩论的傻逼,叫曹交,这哥们高九尺三寸。
仅这堆九尺的大个子,让我怀疑:山东人是不是外星人的后裔?
(三)中国古人的身高地图炮
古代的大个,可一抓一把。
研究中国古人身高的学者彭卫,认为:咱国文献记载的大高个,都集中在黄河流域。
咱先看古人个头观:一般五尺为童。
亚圣孟子曾说:“商贾无贰,国中无伪,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这话说的真好!真正关心下一代的心灵健康。
可惜了,这群大高个。只能代表先秦军人。而成年人呢?那一般叫七尺男儿(女人身高男的平均要低7%)。
战国时大咖荀子先说了:一般人是“七尺之躯。”
春秋时文子认为:常人七尺之形。
汉代吐槽大师王充这次析中:“中人之体七八尺。”
那么,男人八尺,应该算古代的大个了。
北宋有部著名的《太平御览》,为李昉、徐铉等一批学者奉敕编纂,始于太平兴国二年(977),六年始成。
这部类书是编给宋太宗看的,皇帝一日看三卷。书中许多古籍,今已亡佚。这部群书类集,收集古书编了个《长中國人》。就是“中国大高个”。
看看他们举的各种“长人”:
汉东方朔、平原人也。长九尺三寸。
西汉文学家,今山东陵县人。
汉代車千秋,长八长余。体貌甚丽。也是山东人
汉代金日磾,长八尺二寸,容貌甚严。籍贯不详。
巨母(毋)霸,长一丈。“出於蓬萊東南,五城西北昭如海瀕。”山东人
朱云字子游,鲁人。长八尺余。貌甚壯。
东萊太守王鸾,长九尺,腰帶十围。山东人。
晋代刘曜,字永明。身长九尺六寸,垂手过膝。奴匈人。
南燕时济南尹鸾,身长九尺。“贯甲跨马,不据鞍由蹬。”这山东大个,上马都不用马蹬。
后汉李通字次元,南阳宛人也。身长九尺。这是河南人。
⋯⋯
这几乎是真实的生命,秦川人丰富的表情告诉:他们是真的。“中国大高个”除神化的高人、外国神人,共记录八尺以上高个子31人。其中,齐鲁之人占12席。
(四)秦川汉子败给了山东大汉?
山东古代九尺长人实在太多,强盗也是大个。
《庄子》中写孔子去见盗跖,劝这位山东大汉从良:“今将军身长九尺二寸,面目有光,唇如激丹,齿如含贝,音中钟声⋯”
这一顿夸,毅志薄弱点的非得被招安了。
其实,若按身高人群分组,九尺二的盗跖,并不能表示山东人整体身高,只能分入军人组或强盗组(冷兵器时代,强盗一般人高马大)。
秦人从西周开始,不停地东进。直至始皇东探大海。而秦兵俑只能归为军人组。因为,古代对军队特别是精锐部队,身高要求极为苛刻。
其实,秦兵马俑的数据点位也不是全部,而且抽样部分数据战国时兵书《六韬·武车士》上说:“选车士之法,取年四十已下,长七尺五寸已(以)上。”
一般七尺的汉子已经没戏了。而选骑兵,也是“取年四十已下,长七尺五寸(180cm)已上。”
秦出西戎,早为游牧,人身材本已长大。始皇精锐军队,铸俑逼真,平均高度184cm,应无疑议。
以商鞅改革的秦军制来看,也能看明白。
《商君书·兵守》记载:壮男为一军,此为厉兵。老弱为一军,盛食负垒,是后勤。
兵马俑身高七尺七八的最多,符合战国选兵的要求。秦精兵俑尺寸集中在7.7尺和7.8尺之间(甘肃出土秦尺为24cm。秦兵身高184.8cm~187.2cm),肯定没包括弱旅。
虽然,秦悍将蒙恬等均出自齐鲁大地,但在军人组上,秦人以点位数据巨大,胜山东一筹。
兵马俑千人千面,正体现了它的真实性。在古人组上:山东西夏侯(曲阜)新石器时代男性平均身长为171.3CM,与大汶口(泰安)组男性身长172.2CM。大汶口男性身长166.59-178.35CM,平均172.6CM,较半坡(西安)人,169cm、宝鸡(陕西)组168.82CM都要高。
山东大汉在古人组完胜秦川土著。
秦人与山东大汉比身高,猜谁赢了?在文人组上:孔子、曹交、郑玄、管宁一群大个子,让秦人弱爆了,哭的心都有。
几个方面综合考量,秦人与鲁人的身高,鲁人占优。
历史从来都是碎片,从没有完整过。
所谓的完整,不过是拼凑的方法是否更符合科学逻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