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方刚的《电影中的性别暴力》,并且开始关于这本书的读书笔记,《白丝带》是这本书分析和探讨的第一部电影。
中午开始,睡了半下午,醒了之后到六点多看完了这部电影,嘎纳电影节金棕榈奖获奖影片,非常喜欢。
上映的时间是2009年,大约两个多小时,是一部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夜德国北部一个与世隔绝的小村庄的一系列怪异事情。
影片的叙述者是这个村庄的一名老师。
看《白丝带》之前,觉得这部电影是一部反映今天的白丝带的内容的电影,看了之后才觉得和并不是今天的白丝带。
影片开始之后好长时间我都没有看懂究竟讲的是什么,尤其是牧师在在餐桌前和他的孩子说话那一段。有一瞬间,我甚至觉得国外的这样的教育还好,但是那一瞬间之后,我就从他身上看到了我的影子,我意识到了,这应该是影片批判的地方。
然后提前看了的影评以及大致的介绍才了解一些,但是不看其实更好的,看了之后会影响观影的感受。
这的确是一部充满了暴力的电影,就像这篇介绍《白丝带》电影的题目所说的:你,在教给孩子暴力。
电影特定的情形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一群在暴力中长大的孩子运用他们在暴力的环境下所生发出来的反暴力的力量制造的古怪甚至惊悚的事件。有的影评说,正是在暴力之下成长的这一代人成为后来纳粹党的中坚力量,如果是这样的话,那真的是这个社会培养了暴力。
我无意去深挖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德国、法国、意大利那一片的社会现状。因为说实在的,我也不够了解。但是在这部影片中,我的确看到了我,我只是说在很长一段时间,我的所有学习基本上指向的都是我。
它让我意识到,我在家庭教育中带有暴力倾向的部分,但是我一样可以认识到这个暴力不是我与生俱来的,而是的确是受到家庭的影响的。这个我已经可以明白,这个影响不能仅仅归责于我的父母这一代,是那个社会,以及父母的上一代甚至更上一代上几代,父母不能成为暴力的买单者。
同样,我也不能成为家庭以及家庭教育中暴力的买单者,我们其实既是施暴者又是受暴者,所以在我们身上的责任就在于,你确认,去行动,去改变。
就这么多吧,晚安。
晚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