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不忘初心写作方法、书单晴香第二斋
实在没想到,这门课竟然是佛学的基础课

实在没想到,这门课竟然是佛学的基础课

作者: 乐之读 | 来源:发表于2017-05-17 21:54 被阅读2652次

读了十几年的书,有一门课从没有机会上过,这门课就是逻辑学。

国内的泛哲学类课程,从中学的政治到大学的马哲、毛概,大多都是直接的思想灌输和观点罗列,缺乏逻辑的推导和论证;高中的数学课上有一些基本的逻辑学内容,如充要条件、逆否命题等,但只是为解数学题服务,并没有机会应用到广义的思辨能力上。逻辑学作为一门涉及到理解、思考、辩论和写作的基础课,在国内的教学序列中,属于缺失的一环。

本文不深究缺失的原因,但缺失的后果显而易见——谣言横行,鸡汤泛滥;任何讨论都会演变成混乱的对骂,鸡同鸭讲;吃瓜群众们既容易被忽悠,又容易被煽动……比如最典型的鸡汤文《你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努力”可以换成坚持、不放弃、脚踏实地等等,连最基本的充分、必要条件的概念都搞不清楚。比如泛滥的爆文,大多是放几个邻居、朋友、同事的亦真亦假的例子,再跳出一个人生大道理,简单粗暴,连逻辑的假门面都懒得装点。

有人会问:读鸡汤文不就是为了爽吗,何必在乎逻辑?——答:想要爽,嗑药更爽。又答:吃药是为了治病,但如果吃的是假药呢?

还有人会问:鸡汤即使是假药,也属于没什么副作用的假药啊?——答:作用在精神上的副作用,比作用在身体上的要隐蔽的多。只想知道结论,却不知道结论从何而生,或是不在乎结论是否由正确的逻辑推导而得,这样的想法,用佛教的话来说,属于“无明”,而无明,正是人们万千烦恼的根源所在。

最近初涉佛学,所接触的第一门基础课,正好是逻辑学。求学生涯里缺失的部分,竟是由一个宗教来补全,实在是我从未想过的事。

藏传佛教显宗的五大论:因明、般若、中观、俱舍和戒律,其中的因明,就是逻辑学。逻辑在佛学体系中绝非摆设,而是核心内容之一。

为什么一个宗教的理论要强调逻辑?人们去寺庙里拜佛,不是讲究“心诚则灵”吗?对佛陀和菩萨说过的话,不是直接照单全收就行了吗?

这正是佛教与传统观念的宗教的不同之处。所谓修佛,真的要修的,是智慧。智慧在生起时,需要信心。信心并不来自于迷信,也不来自于盲信,而来自于缜密的逻辑推理。建立在逻辑推理上的信心和智慧,才会真的坚固。

换句话说,所谓“信佛”,“信”不是个前提,也不是一把all-in的态度,而是一个渐进的,不断学习、反思、验证的过程。在学的过程中有疑惑,有质疑,只要以符合逻辑的方式,佛教都是欢迎的,而不用担心自己会被贴上亵渎者的标签。因此信佛并不是别人推销或强迫的结果,而是自己在学习佛法时,通过逻辑的力量越来越相信的结果。

至于佛教的逻辑学(因明),主要著作是法称法师的《释量论》。在学这门课之前的基础课,叫因类学。我听的版本是雪歌仁波切上师在2010年讲授的课程。

因类学所讲的,不是逻辑推导的结果,而是佛学逻辑的范式。就好比是四则运算的方程定义和规则,是一个工具,这个工具的作用,是生起正确的智慧和信心,使用的场景,在因类学里主要是解释因果。

佛教讲因果。但因有很多种,尤其是相似的、虚假的因,不仅数量多,而且难以分辨。因类学所教的,是什么样的因是真正的因,如何推导得出,以及真因有哪些种类。具体的内容不赘述,讲几点感受:

一,逻辑严密。一个因只有同时具备“宗法、后遍、遣遍”这三相时才能成为真(正)因。每一相都有三段论的具体条件,定义清晰、范围明确,不存在模棱两可的灰色地带。

二,分类穷尽且互不重叠。用咨询的词来说是“MECE”。比如真因按自性门分类下的真未缘到因,按是否定有境还是否定对境分两类,否定有境下再按属性和缘相违分两类,属性下再按因、能遍、体性分三类,层层递进,直至穷尽所有可能。即使不学习佛法,这样的分类思路在日常工作中也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三,宗法需要成立的条件中很重要的一个,是“无过欲知有法”。所谓“欲知”,指这个因针对的对象,是想了解这个道理的人。

比如一个因:“A成立B是因为C”,需要这个人已经了解了C,现在想进一步了解B,这才能成立宗法。这里牵涉到主体的问题。判断是不是真因,需要由使用的对象来决定。一个因,可能对某人来说是真因,但对另一个人来说不是,分三种情况:第一,每个人现有知识水平不同。比如佛陀,现证了一切法,对他来说任何正因都不存在;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很多同样的因都可能是正因。第二,每个人的认知能力不同。如果这个人无法理解B,这个真因就没法成立,只有对于可以理解B的人,才算是真因。第三,即使这个人能理解B,但是他主观上不想了解(不“欲知”),那这个因也不是真因。

初读下来,感觉这定义很唯心,一个因是真是假,怎么能因人而异,还因“个人意愿”而异呢?我个人有一些粗浅的答案,但这个问题还是让有兴趣的读者自己思考的好。

四,并不是佛陀所说的就全都是正确的。在真因的六种分类里,按宗体门分类为三种:物力真因、世许真因和信仰真因。其中物力真因靠推理,世许真因靠世俗的共识,而无法推理、没有共识的部分,则靠“相信”的力量,也就是信仰。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混沌的部分?在科学和哲学里也是有的。比如目前科学的体系仍有很多无法解释的部分,哲学里也早就有“理性的有限边界”之外是荒诞的结论。佛学把这样“不可知”的部分,作为信仰真因,即相信佛陀的开示。但对于佛陀的话,是不是无条件相信呢?并不是,需要用“三种观察之订正”,即《宗义建立》里的“三察清净”,也就是三种不同的角度观察之后,确定没有问题才行。如果这个真因和现前法有关,就用现量观察它有没有违背;如果和隐蔽法有关,就用物力的推理和观察它有没有违背;如果和极隐蔽法有关,就得观察世尊的这个经典和其他经典的内容,直接或间接上、表面或隐义中间有没有矛盾。一旦其中一种有违背或矛盾,那么即使是世尊所说的,也没办法用来当真因。

因此,佛教并不是以佛陀为“老大”的一言堂,不管是什么理论体系,即使是佛陀的亲口所言,都得在共同的基础之上才能成立——逻辑。

当然,所谓因类学,只是佛学入门里的入门,离真正的了解佛理,还差着十万八千里。佛经数以万卷,字数数以亿计,穷尽一生,也最多只能读沧海一粟。但就算什么都没学到,只是学了些逻辑,对于世俗生活而言,也是有益处的吧。

附:《因类学——雪歌仁波切讲授》笔记大纲

作者:乐之读

延伸阅读:《我从来都不知道,佛教竟然是这个样子的》


文 | 乐之读 | 简书签约作者

关于转载问题:请统一简信联系我的经纪人bingo_

相关文章

  • 实在没想到,这门课竟然是佛学的基础课

    读了十几年的书,有一门课从没有机会上过,这门课就是逻辑学。 国内的泛哲学类课程,从中学的政治到大学的马哲、毛概,大...

  • 日更|第3天:一切都会好的

    【今日学习】 一、走进佛学 佛学基础课,不是信仰上的真理,而是事实和思辨性的知识,是佛学,不是佛教。 1. 佛学影...

  • 学金融为什么要学习政治经济学?

    以前研究生上课的时候曾经开过一门专业基础课叫政治经济学,而这门课是研究生入学必考基础科目,那么为什么这门看...

  • 谷乔文学基础课程复盘

    【无戒学堂365课程复盘——复盘文学基础课程】 听课感受: 昨晚无戒老师给上的文学基础课,实在是特别基础的课程,但...

  • 你们大人有什么了不起?也要读好绘本!

    我在读《国际关系》导论这门基础课的时候,一位金发碧眼的老师在大频幕上打出,“to read voraciously...

  • 沟通

    沟通是我们生存的基础课,这门课怎么学都不会过,沟通的应用场景太多,家庭生活、职场协作、子女教育都会遇到沟通。好的沟...

  • 考研数学简约分析

    关于高等数学这门科目,个人建议可以参考一下武忠祥老师讲的。 建议跟着武老师走一遍,基础课和强化课。你就会觉得受益匪...

  • 平面设计基础概述

    一、课程简介 平面设计基础,这门课是为我们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开设的,算是一门基础课程。我们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身就具...

  • 《从心开始》公开课

    《从心开始》是爱与奇迹的基础课程,是走上心灵成长的开始,是我们认识自我的开端。《从心开始》这门课,学的不是技能、技...

  • 如果未来有一天,长投公司不在了,她的学员怎么投资?

    半年前,我报名了长投学院的股票基础课+基金基础课+保险基础课的组合课程。 今天我打开页面发现,课程过期了。 那么,...

网友评论

  • BOATMAN:直接就是看不懂:disappointed_relieved:
  • 薄雾浓熙:作者能推荐基本逻辑学入门的书吗?最好可读性强一些
    乐之读:@薄雾浓熙 逻辑学和可读性,这两个词好像不搭哦,哈哈。我买了《逻辑学导论(第13版)》和《逻辑思维简易入门》,不过两本都还没看
  • 深蓝浅蓝的天:我昨天读到一篇文章,你或许看过,一个叫“妙音居”的《信仰时就信仰 学术时就学术》,可读读看,不一定对,但似乎也是一种很好的解释。
  • 文盲读书1:显密兼修,一心三观。
  • 江北客:确实,以乐兄的智力悟性,学因明一定是会学得很好的。另萨迦班智达的《量理宝藏论》应该值得一读。
    乐之读:@江北客 嗯,现在正在学五大论的前行课程,希望接下来几年能把四大论先学完,肯定不至于精通,先入门吧
    江北客:@乐之读 师兄不敢当。不过村委会十分乐意给乐兄友情推荐两个闻思佛法的好去处——
    索达吉堪布的智悲佛网http://www.zhibeifw.com/cn/
    慈诚罗珠堪布的慧灯之光http://www.huidengzhiguang.com/
    藏传佛教的确是伟大的精神思想体系,一般来说,先修菩提心(《入菩萨行论》),再修四加行(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皆苦,因果不虚),五加行(外),因明(《释量论》)是在五部大论之中,除非是高僧大德,寻常人穷其一生,恐怕也难以精通五部大论,般若中观,藏密佛学,可谓星河璀璨,浩瀚如海啊……潦草不尽,愿增吉祥!
    乐之读:@江北客 谢师兄:pray:
  • 苏玉晴香:写得好,思路清晰,例证清楚
    苏玉晴香: @乐之读 我也写过关于传统佛学的文章但是剖析得没你这篇这么深刻,我写得是从人情味的角度出发的😂
    乐之读:@苏玉晴香 :pray:
  • ZhangCc_:好文,简书目前只看你的文章更新!
    乐之读:@太陽上de魚 感谢:pray:那跟关注微信公众号一样啦:smile:
    太陽上de魚:@ZhangCc_ 我也是
    乐之读:@戏谑Cc :pray::pray:
  • 盆小猪:乐兄太棒了🙏🙏🙏!!学佛确实要这样👍👍👍
    因明学确实重要,古印度各学派论争的一个基本标准,不过各派对现量比量的定义有差别,而因明的精髓恰在于此~~西方逻辑学在古希腊那会儿的成就就是三大基本定律和三段论,后来的数理逻辑已经是另一个领域了~~中国古代的名实之辨可以作个参考,因为讨论的问题牵涉了逻辑学的认识论基础~
    周末愉快😀
    乐之读:@盆小猪 还是盆兄厉害,各个领域都有涉猎,佩服佩服:+1:我这种刚刚入门的入门,算是初学小菜鸟:flushed:
  • 三俗哥:好文,学习了!
  • e848b6c4426d:在哪学的因类学?能推荐一下吗?
    e848b6c4426d:@乐之读 好的
    乐之读:@吴振坤 网上找的雪歌仁波切的音频和文字稿
  • 远远歌哥:很有收获,感谢好文
    乐之读:@程远歌 谢谢
  • 0d1718aee566:一直想去了解一下佛学
    乐之读:@远山含笑 《正见》、赵朴初先生的《佛教常识问答》
    0d1718aee566: @远山含笑 有没有入门的书籍推荐一下
    乐之读:@远山含笑 心动不如行动
  • 陈观南:鸡汤兴奋癌别人是没法治的,乐兄太苦口婆心了。:joy:
    乐之读:@陈缃眠 能治一个是一个吧:smile:
  • 小玉谈个人品牌:写得太好啦!!一直觉得佛教中的《因明》这一块非常难懂。确实是自己逻辑学的不好 :pensive:
    乐之读:@易熠小玉 循序渐进的学,会懂的
  • 小事回收站:经常帮公司做佛教产品宣传,看了乐之读,我才知道佛学也是有一套客观唯心主义理论
    乐之读:@小事回收站 嗯,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 一道:前几天有人推荐小逻辑,一直没敢翻,哈哈
    乐之读:@一道 连听都没听说过…西方哲学家们的逻辑确实是个顶个的
    一道:@乐之读 黑格尔的一本书,具体没看过,据看过的人说挺有意思,证据之一是我和朋友说吹牛逼说庄子很有逻辑的时候 ,被戳着下体:他说,我肯定没有看过《小逻辑》,我还真没看过:smile:
    乐之读:@一道 小逻辑是啥?
  • 7a343a718b89:乐读有没有逻辑类的书推荐,对这方面也很感兴趣😊
    乐之读:@久木凛子 刚买了本《逻辑学导论》,大部头

本文标题:实在没想到,这门课竟然是佛学的基础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bkj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