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如来是明白这一点的,他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与社会调查发现了问题的核心,找到了佛教生存的土壤与基础,创造了佛教存在的价值。总之,社会现状与人类问题,是佛祖如来创建与发展佛教的土壤。正视、发现、解决社会现状与人类问题,是佛教要做的工作。无法可说,无法可得,净心行善,这是至极的思相与做法,不是普通修行者所能为之。万丈高楼平地起,思想与修行也是一样。经,就是万丈高楼的平地,不可舍,但不可住。
黑夜里,在茫茫大海中,般长最想看到的是灯塔,因为灯塔能为航行指明方向。其实,船长需要的是方向,而不是灯塔,当他获得了正确的方向后,我想灯塔已经不在他心中了,因为他要继续航行。这就是经书与法(真理、无为)的关系,法是我们修行的方向与目的,经书只是法的表现者,就像灯塔一样。 我们想要获得正确的方向,就要有灯塔,没有灯塔就不会有方向。所以修行者经书不可舍,但也不可心住经书。
越高的建筑,地基越深,地盘越大,重心越沉,这一切只为了安全与稳定。思想与主义也是一样,在世人看来高深莫测的佛学,其根实扎于民众之中,组织体系庞大,主张更接地气。我在各大网络社区贴出《红林悟道-金刚经》后,有人说我讲的太啰嗦,也有说我讲的不对,根本不懂佛法,最好不要乱讲,以免祸害他人。对于啰嗦一说,其实凡是读诵过《经刚经》的人都会发现,佛祖如来讲的更“啰嗦”,比如为了让修行者与世人明白施法得福比施物得福多得多的道理,就“福德”较量之说,佛祖如来就讲了七次,本品为福智无比分,同样说这个问题。
对于懂于不懂之说,我只想说,一佛开百花,各有各的艳丽,江河入海流,殊途而同归。形式与内容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是彼此成就对方的关系,没有内容的形式是空洞无味的,没有形式的内容是没有吸引力的。没有人愿意住在“毛坯”房,大家都喜欢装修过的房子,这就是形式的重要性,也是人心向“善”(美好)的本性所在。佛祖如来讲法到此,已经将世人心中的法挖“空”了,也就是说“法”的内容已经没有了,更不要说形式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如果佛祖如来就此打住不说,也许就不会有佛教了,因为大家听到此处,就没必要再听下去了,因为一切皆空,还听什么?世人修行是为了悟道得福,听到:法为空,心为空,得无所得,什么也没有得到,即使是得到了也是没有得到,这还修什么行?佛祖如来明白也清楚这一点,所以在这一品里他重点讲了“法”的形式的重要性。就是“经书”的重要性,以此来“拉住”就要散场的世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