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这篇文章,是去医院后的随感:
医院是一个喜怒哀乐高度浓缩的地方,走进北京的任何一个三甲医院的大门,感觉是进了比菜市场更嘈杂的地方,各种声音汇聚在一起,如同一股巨大的冲击波轰到你的耳膜上,“嗡”的一下头就大起来。不论如何仔细分辨,你永远分辨不出这巨大的声浪中到底有些什么声音,在摩肩接踵的人群中穿行,如同在一个巨大的养蜂场中穿梭,时远时近的“嗡嗡”声让你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失灵了。
每次去医院,我都有一种感官超负荷的疲惫。一眼扫过去,密密麻麻的人群,人影直往你眼睛里撞,生疼。在一楼的挂号大厅,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人,如果在平日,也许他们永远也不会有机会在同一个场合出现。排队取号或者付费的时候,各种口音方言漫天飞,天南海北的人,只要吃五谷杂粮,都躲不过疾病的降临。穿过挂号大厅,老老少少男男女女,脸上或是忧愁或是麻木,也间或会看到一个五六岁的孩子,依偎在妈妈怀里撒娇,笑的像一朵即将绽放的小花。一幅众生浮世绘,鲜活的摆在眼前。这些人为什么会来医院呢?包括那个笑的灿烂的孩子。每个人背后都有一个长长的故事,生老病死在这里上演,在相似的皮囊下,掩藏着不一样的喜怒哀乐。
坐上电梯,去往不同的楼层,不同的科室,承载着不同的悲欢。我想起有一次没留意坐在了急诊科抢救室旁边的椅子上,身边穿传来一个女人细弱的声音:“我爸这辈子最怕痛,可是他走的那么痛苦。”我听出她的难过和自责,回头看去,一个30出头的女人,双眼红肿,她手上死死的攥着一团皱巴巴的纸巾,表情苦涩而茫然,看了让人心酸。也有很多时候,路过妇产科,从挺着大肚子的孕妇身边绕行而过,即使一个生命还未降临人世,人们已经学会珍而重之的对待。
医院里,人来人往,流水的病人,铁打的医生和护士。每次在医院里,我都忍不住对工作人员肃然起敬,这样的环境下,高强度的工作,即使是铁人,也很难扛得住。记得有一次去医院看病,接诊的大夫一身手术服,一看就是刚从手术室出来,他看起来极度的疲惫,眼睛都快要睁不开了,他摘下眼镜,揉着发红干涩的眼睛,仿佛是怕自己睡过去。还记得有一次挂了下午的号,从1点半等到了5点半,还没有轮到我,我有些着急,但是听到大夫说自己病人太多,最近又做手术做到眼睛都睁不开,但是病人还是都会看完的,看着他一边问诊看片子,一边耐心的给自己的学生讲解,想到这是他日常的生活,就不免心想:再等一会儿又何妨呢。
医院去的多了,什么怪病都听说过。有尾椎掉到肚子里的,有脊柱从小就歪掉的,有眼角膜脱落的,有牙齿长不出来要削骨的,人如同机器一般,各种零件都有损坏的可能。人却比机器复杂,不是随便替换一个零件便能够万事大吉。即便是新生命的诞生,也多有险象环生的时候,似乎不痛上一遭,不足以说明人生之可贵。
随着人流离开医院,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世界也忽然清净开朗起来。回身看看周围的人,在和煦的太阳光下,每个人都如同罩上了一层柔光,人间众生,尚有这一线光聊以慰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