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jué),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我读经典】
第一句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古文今译:天地无所偏爱,将万物像刍狗一样平等看待;圣人无所偏爱,对百姓像刍狗一样平等看待。
我的理解:天地顺任自然,无所偏爱,不会对某物有所爱顾或有所嫌弃,任凭万物自然生长!圣人效法天地,对百姓无所偏爱、同等对待,任凭百姓自己发展。
比如,我们常说“天道酬勤”,多一分耕耘,多一分收获,凡事还得靠自己,因为上天看待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
有道的人也是如此,不会对什么人或事物特殊照顾,没有偏私。比如,有多个儿女的家庭,只是母亲觉得哪个孩子最弱,或者谁是家里最小的,于是她就更多的关心哪个,最后就出问题了,所以,不应该厚此薄彼。
![](https://img.haomeiwen.com/i4136598/7a76e722d8e9ef7f.jpg)
第二句话: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古文今译: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吗?空虚但不会穷竭,发动起来而生生不息。政令烦苛反而加速败亡,不如持守虚静。
我的理解:天地之间是一个虚空的状态,就像个风箱一样,在当用的时候,便鼓动成风,助人成事。如不需要的时候,便悠然止息,缄默无事。天地顺任自然(“无为”),万物反而能够生化不竭,所以天地运行,万物便生生不息。
![](https://img.haomeiwen.com/i4136598/91beb9a196a9fb9b.jpg)
政令也应如此,一般情况下,民众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发展,若强制干预或太过多事,往往会适得其反。所以,对于政令或制度,不应该今天发布一个,明天再换一个,今天变一下,明天变一下。政令烦苛(“多言”),反而加速败亡。
比如,有的公司领导,做事情喜欢想一出是一出,临时想到什么方法,就立马开会安排,还未等下面的人落实清楚,就又换了一个,常常让员工手足无措,导致他们工作效率低下。
......
你有什么更好的想法吗?希望能跟你交流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