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字稿
“万章问曰 :‘舜往于田,号泣于旻天,何为其号泣也?’孟子曰:‘怨慕也。’”这个“舜往于田”已经成为一个典故了,就是舜去田里边干活,然后突然之间痛哭。“旻天”就是我们讲的苍天的意思,对着苍天不断地哭诉,然后万章不明白——万章是孟子的学生——他就问说:“何为其号泣也?”舜这个人都是个圣人了,他干吗哭得这么难过呢?
孟子曰:“怨慕也。”这个怨慕是一种状态,这个状态应该很痛苦,就是既怨且慕。他怨的是什么?抱怨自己被父母抛弃,自己的父亲、自己的继母、自己的弟弟都希望置自己于死地。这是很糟糕的一种状态,所以他心中有怨。但是他又有慕,慕就是思慕。因为每个人都渴望能够得到父母亲情,得到手足之情。既怨且慕的这个状态让舜崩溃了,所以他大声地痛哭。
万章曰:“父母爱之喜而不忘,父母恶之劳而不怨,然则舜怨乎?”万章想得比较简单,他说,父母如果爱你,你就喜而不忘,你就高兴,这个忘是懈怠,你很开心跟父母在一起相处,但是你不要太懈怠。父母如果讨厌你呢,“劳而不怨”,“劳”就是忧愁,你可以忧愁,但是你不要抱怨自己的父母。
那么这么说来舜是怨恨自己的父母吗?孟子曰:“长息问于公明高曰:‘舜往于田,则吾既得闻命矣;号泣于旻天,于父母,则吾不知也。’公明高曰:‘是非尔所知也,夫公明高以孝子之心,为不若是恝,我竭力耕田,共为子职而已矣,父母之不我爱,与我何哉?’”
孟子觉得跟万章直接讲这个道理,不如引用前人的话。长息曾经问曾子的弟子公明高——长息是公明高的弟子——他就问公明高说,舜往于田这个事我听您解释过了,“则吾既得闻命矣”,我听您说过了“号泣于旻天,与父母,则吾不知也”。但是他为什么哭,为什么对老天爷、对父母这样痛哭,这个事我就不明白了。
公明高说,这事是你所不能明白的,就是这不是你的境界所能够理解的。“是非而所知也,夫公明高以孝子之心,为不若是恝。”这个地方有一个冒号大家就明白了,公明高认为孝子的心是什么呢?“恝”就是一种无动于衷、满不在乎的感觉,就是一个人有着孝子之心,你不能够像这样无所谓。
比如说,我们跟一个普通人交往,我们可以无所谓。你愿意跟我好,我就跟你好,你不愿意跟我好,咱们各走各的路。你看这不挺好吗,潇洒,这就是“恝”的状态。你跟普通人可以这样,你可以很洒脱,但是你跟父母,你有一颗孝子之心,你不能够这样洒脱。
这个地方应该加个冒号解释说明,后边说什么呢?“我竭力耕田,共为子职而已矣” ,“共”就是恭敬,我竭力地去耕田,然后恭敬地做好一个孩子的本分。“父母之不我爱,于我何哉?”,父母不爱我,跟我有什么关系,反正我就没办法了,因为我已经做到了一个孩子所应该做到的一切了。你看,这个状态就叫作“恝”。
古代歌谣里边有讲,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帝力何有于我哉”,你对于帝力、你对于国君的势力,可以用“恝”的态度,我每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一个井喝水,天高皇帝远,你也管不了我。这种状态是很洒脱的“恝”的这种状态。
但是对于父母,你不能说,我只要努力耕好田,养活你们,你爱不爱我那是你的事,我管不了。这种洒脱的状态是不对的。
“帝使其九男二女,百官牛羊仓廪备,以事舜于畎亩之中,天下之士多就之者,帝将胥天下而迁之焉。”这个帝指的是尧,就是尧为了考察舜到底是不是一个可以接受禅让的人。舜到任何一个地方,那个地儿的人就会聚拢起来,慢慢地形成城市。因为他只要往那儿一住,人就都来了。大量的人都愿意跟他待在一起,那个地方就变得很热闹,就变成一个城市。因为原始部落的时期,这个所谓的城市也不会太多人,就几百人,他就能汇聚很多的人。
他在山上砍柴,山上的樵夫都变成好人,到河里边打鱼,这个渔夫也都变成好人。所以尧听说这人这么厉害,我得考察他一下。怎么考察呢?“其子九男二女”,九个儿子、两个女儿都跟这个舜认识。九个儿子跟舜在一起,察其外,看他外在的表现;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他,察其内,看他内在的表现如何。就是你家里家外,尧都派人跟你交朋友,认识了。
“百官牛羊仓廪备”就是我就这么些官员,这些牛羊,仓廪里边这些食物都给你准备好了。“以事舜于畎亩之中”,畎亩就是指田野,这个在《孟子》当中多次出现,就是我把这些东西都给你准备好了,希望让你能够来接替我,禅让,做这个国君。“天下之士多就之者,帝将胥天下而迁之”
“胥”是“尽”,就是把整个天下全部都送给他,迁之焉。“为不顺于父母,如穷人无所归。” 你想,舜把这么多大事都搞定了,这些事对他来讲都不是问题。唯一有一个事什么呢?就是不顺于父母,他不能够使自己的父母顺心。大家会觉得说他的父母不讲理,他的父母是坏人。
但是就算你的父母是坏人,你的父母不讲理,这对你来讲,也是一个巨大的遗憾。因为舜觉得自己始终不能够使自己的父母顺心,像什么呢?“如穷人无所归”,这个穷人不是指那个没钱的人,而是穷途末路的人 、窘困的人,像一个窘困的人,没有地儿可去 、穷途末路了。
“天下之士悦之,人之所欲也,而不足以解忧;”你看第一个,天下之士都喜欢他,这是大家都想要的,不足以解这个忧。“好色,人之所欲,妻帝之二女,而不足以解忧;”,就是大家喜欢美色,尧的两个女儿都嫁给了他,还不足以解忧。
“富,人之所欲,富有天下,而不足以解忧。”,大家都喜欢有钱,他也很有钱,也不足以解忧。“贵,人之所欲。”,贵为天子,而不足以解忧。孟子在这儿列举了五个舜应该感到快乐的东西,也是普通人只要得到一个就会兴高采烈的东西。他把这五个都列出来以后,都认为他不足以解忧。“人悦之,好色 ,富贵,无足以解忧者,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就这些东西不能够解忧,唯一能够解忧的,就是让自己的父母顺心。
“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有妻子 ,则慕妻子;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人这一辈子追求的东西不一样,在人小的时候,“人少”,少年的时候,小时候慕父母,就是思慕自己的父母,我们小时候爸爸妈妈不回家就着急,在那门口等着看,这是思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当他懂得欣赏异性的美了,当他觉得美女很好的时候,就喜欢美少女。“少艾 ”,“艾”是美好的样子,少艾就是小美女,美少女的样子。然后“有妻子 ”,妻子是两种人,一个是妻, 一个是子。就是有了自己的老婆孩子以后,就喜欢跟老婆孩子在一起,“则慕妻子”。“仕则慕君”,开始从事工作了以后,就仰慕自己的领导,仰慕君王。
“不得于君则热中”,我们今天讲说谁谁谁热衷于什么事,这个“热中”就是心焦,你中间会觉得热,所以就心焦。如果不得于君,你的领导讨厌你,领导不喜欢你,就心里难受。
“大孝终身慕父母。”,孟子说:“一个人真正的孝,不是只有在人少的时候,不是在小时候慕父母,大孝是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
万章问的是舜是不是对自己的父母有怨恨,所以才会号泣于旻天,而孟子的解释是,舜不是他对父母有怨恨,而是他依然保持着赤子之心,对自己的父母极其的依赖和仰慕,所以得不到,他才会那么痛苦。
你想,如果是一个铁石心肠的人,或者是一个没有对父母那么重视的人。他都四五十岁了,父母不喜欢,那不喜欢就不喜欢呗。我们见过很多人,二三十岁以后结了婚,大概跟父母一年就见一两次,就不再见了,无所谓。因为反正你小时候老打我,我也不喜欢你。
但是你要知道,你内心的那个伤痛其实并没有解决。这里边我们就能够看到说,在孟子看来,人生当中也就只有一种关系,就是你和你父母的关系。你和你父母的关系,将成为你和其他所有人关系的投射。
咱们去看好莱坞的电影就会发现,所有好莱坞电影到最后的那个大反派,往往都是跟自己的父母有问题的人。小丑、蝙蝠侠这俩兄弟,他们都是和自己的父母有一些情结没有打开,然后导致最后犯罪,就是有一些父母的问题存在。所以舜一直不能够很好地解决和自己父母、兄弟的这种关系和感情,就算到了五十岁,依然对父母非常重视,非常仰慕。孟子说,我只在他身上看到“五十而慕者”。
所以,解决好原生家庭问题,对每一个人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中国古代讲以孝治国,有它的道理所在。以孝治国不要变成二十四孝那样的愚孝,就是大家怎么样想尽一切办法表现自己的孝,真正的孝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如果你在你的家里面,父亲和孩子的关系非常好,兄弟之间的关系非常好,这个人走到了社会上,他依然会变得很好,这一点在今天的心理学上已经有大量的证据可以表明,我们看到一个孩子如果和周围的人关系不好,你去看他和父母的关系,往往也是大喊大叫的。人的反应、情商、人的大脑神经元对哪些信号变得特别敏感,都是来自父母小时候对他的训练。所以这一块孟子回答了万章对于舜的疑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