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汤加杂记

作者: G小姐的自由世界 | 来源:发表于2018-05-12 09:36 被阅读80次

    现在是五月,转眼间练习阿斯汤加已经两个多月了。这段旅程的开始是三月份参加了一个月的阿斯汤加mysore晨练,从此便决定要把这颗种子浇灌下去。

    现在每天在宿舍练习,习惯是每天早上5:50起来,6:00开始,内容是阿斯汤加第一序列中的拜日式、站立和坐立体式,一直到船式结束。整体下来一个小时多一点。遵循着阿斯汤加传统的习惯:每周周末休息,生理期前三天休息,正月初一和十五休息(新月和满月之日),除此以外天天练习,不敢偷懒。

    【一】状 态

    每天练习完都会习惯用OneNote写几句感受,作为当天的练习日志,也当作练习仪式的一部分吧。这几天回顾了一下这两个多月的练习日志,有个明显的发现:一星期里面平均有四五天都是比较消极的。所以,别看我似乎可以每天早起练习,挺积极向上,但实际状况却往往不然(╥╯^╰╥)。

    例如这是四月第三周的练习日志▼

    要么是很累很困不想起来;要么是心思静不下来;要么是身体上某个部位不适导致自己分心;要么是觉得自己做不了某些体式很差劲,和自己过不去;要么是心中突然变得愤怒焦虑……总之练习过程中充满各种不爽。

    早在公元200年,印度圣哲帕坦加利就在《瑜伽经》中指出,在瑜伽路上会有九种干扰:疾病、昏沉、分心散乱……而所有的这些干扰都会引起心识躁动,产生下面一个或多个症候:心理不自在、负面思考、在各种体位中无法舒适放松,以及无法自如地呼吸。天啊,简直和我的状况不能再贴切。

    而紧接着,他又说「如果能选择恰当的方法来保持心识的平稳,并加以练习,那么不管如何撩拨心识,障碍终将无法牢固生根。」而这里所说的练习,正是指八支瑜伽(道德准则、自我净化与学习、体位、呼吸控制、感官控制、集中、沉思,最后是冥想。)。

    或许正是这个原因,被各种负面情绪和止不住的思维围攻的我,还是选择坚信瑜伽,再困都要从床上走到垫子,在垫子上观察和面对最真实的自己。如果要用一个词总结背后的动力,那应该是:信 念

    【二】身体层面

    虽然每天不是这里疼就是那里疼,进步也算是有的——至少在身体上,毕竟保持了练习。

    阿斯汤加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固定序列、固定体式。它一共有六个序列,一开始都是从初级序列练起。每个体式都是固定的呼吸,就连体式间的串联,呼吸也是固定的。因此,我自己每天就是固定做那一连串的体式,并尽力固定进行规定次数的呼吸和流动,同时避免产生多余的呼吸。

    这种固定和重复的好处之一就是进步的迅速。就身体层面来说,这一个月下来,最明显的变化(可能也是因为自己的关注)就是,四柱支撑(下图)已经能很好地完成膝盖跪地的版本,再也不会像上个月那样错误用到肩部的力量了,上肢力量有了很大提升;圣哲马里奇D式,也从一开始完全不能做,到现在能很好地把手肘靠在膝盖上,有了点扭转的感觉。

    四柱支撑式

    除了动作,另外一大重点便是呼吸。对于呼吸,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慢慢地找到了点横膈膜的觉知——这块肌肉,虽然埋藏在深处,不足以秀出来,但却是启动深呼吸的关键,是身体疗愈的关键,也是与潜意识联结的关键(我们基本不会觉知到这块肌肉的存在,因为我们的呼吸都是短浅急促的,因此呼吸绝大多数时候只是一个无意识的动作)。当然,这些觉知都是初级的,若有若无,要想达到完全控制,还有待练习。

    【三】

    记得在阿斯汤加瑜伽纪录片《Ashtanga,NY》里,一名练习者说到

    「我想你越是练习,你越会发现,身体上的练习真的只是很少一部分」

    体式的练习,只是一条路,它通往的是瑜伽境地,《瑜伽经》中的说法是「心识达到一种没有任何印记的境地,那是一种开放、澄澈明净、真诚透明的状态」。当然,说太多这些,我们的唯物主义大脑未必会理解。但无可否认,心灵上的平静才是这一连串体式追求的真正目的。

    但这真的很难,无比地难。体式动作,自己起码可以控制,但要控制心念,却十分十分难。练着练着,就会突然冒出个什么念头,把你的注意力从呼吸上带走

    「待会吃什么好呢?」

    「今天这个动作又做不了,这是怎么了?」

    「他怎么可以这样说话,真过分!」

    「哎呀,又下雨了,真烦人」

    ……

    对比起身体,精神上的练习难多了。此时便会对《当下的力量》里面的这句话深有体会:不能停止思考是一个可怕的烦恼。

    但在日常生活中,几乎完全被各种思考控制的我们根本不会觉察到这种状态,而当走到垫子上时,这种不能停止思考的现象却明显得不能再明显。这种思考还会给我们带来一定的情绪能量,干扰我们对当下的正确认知。所以说,垫子上的自己便是对于生活中自己的最真实的反映。

    从这个层面看,便可以感受到除了身体外,瑜伽的另一大意义:让我们平静,让我们回到当下。它为我们这些世俗大众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修行方法:从身体出发、从呼吸出发,慢慢地过渡到精神层面。所以,身体上的练习是很少的一部分,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又是必不可少的。


    瑜伽不是宗教,但它可以是一种信仰,它向我们揭示了最真实的当下,让我们回归本源。在这个信仰缺失、焦虑浮躁的年代,这种臣服,这种观察,也似乎显得更有意义。感谢这份痛苦并快乐着的美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阿斯汤加杂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gsc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