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十常侍之乱——汉朝灭亡
十常侍之乱(8)党锢之祸的阴霾还未散尽,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在党争后期,曹节、王甫死后,继而围绕在灵帝身边的宦官更替为以张让、赵忠为首的大群体,称“十常侍”。其中还有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等十二个宦官。灵帝被这些阉党牢牢掌握在手中,听任其指挥,以致灵帝称“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
他们横征暴敛,卖官鬻爵,其下的父兄子弟遍布天下,横行乡里,祸害百姓,无官敢管。人民不堪剥削、压迫,纷纷起来反抗,导致了大批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189年,汉灵帝走到了生命的尽头,灵帝有皇子刘辩和刘协两人,汉灵帝认为刘辩为人轻佻,缺乏威仪,想立刘协,但犹豫未决。病危之际,便想到了蹇硕,据《后汉书》记载,蹇硕为在头年(188年)封为上军校尉,因为蹇硕壮健而有武略,汉灵帝对其特别信任,并以其为元帅,以监督司隶校尉以下,故把刘协托付给他。
当时朝中还有一个大权在握的的大将,外戚大将何进。何进因同父异母之妹被选入宫中,成为贵人,并受宠于汉灵帝。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何进被拜为郎中,随后迁虎贲中郎将,任颍川太守。光和三年,何贵人被立为皇后,何进也因此而拜侍中、将作大匠、河南尹。
何进可惜何皇后之子并非灵帝想立的皇子,恰好是那个灵帝谓之轻佻的刘辩。
既然涉及到皇位继承人,外戚和宦官两大群体斗争再次走到风口浪尖,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端口。蹇硕虽然大权在握,却向来忌惮何进,此时皇位之争便是蹇硕除掉何进的大好时机。
同年月四月十一日,灵帝病死于南宫嘉德殿。蹇硕当时在皇宫中,想先杀皇后之兄大将军何进,然后成帝意,立刘协为皇帝。故此他设计派人去接何进,称要与他商议事情,想在宫中诛灭何进。何进接到灵帝驾崩消息,即刻乘车前往。蹇硕的司马潘隐与何进早有交谊,在迎接他时用眼神示意。单枪匹马入宫的何进大惊,立马调转车头,驰车抄近道跑回自己控制的军营,率军进驻各郡国在京城的官邸,并且声称有病,不再进宫。这幸免于难的一逃,直接改变了皇位的继承人。
四月十三日,"无上将军”何进凭借自己的大军威仪,拥皇子刘辩即帝位,是为汉少帝。当时刘辩年仅十四岁,何太后临朝主持朝政,皇家实权实际上落入了何进手中。
何进既已掌握朝政大权,怨恨蹇硕想谋害自己,此仇不报,心里难以咽下这口恶气,于是暗中计划欲将他杀死。中军校尉袁绍通过何进的亲信门客张津,劝说何进将所有的宦官一网打尽。何进因袁氏历代都有人作高官,袁绍与其弟虎贲中郎将袁术又为天下豪杰所拥戴,因此相信并任用他们。又广泛征聘有智谋的人士何颙(yóng)、荀攸及河南人郑泰等二十人,何颙被任为北军中侯,荀攸为黄门侍郎,郑泰为尚书,何进把他们都作为自己的心腹。
外宦之战,即刻拉开。
而此时的蹇硕做了什么对策呢,《后汉书·列传·窦何列传》记载:
蹇硕疑不自安,与中常侍赵忠等书曰:“大将军兄弟秉国专朝,今与天下党人谋诛先帝左右,埽灭我曹。但以硕典禁兵,故且沈吟。今宜共闭上阁,急捕诛之。”
这是要反杀的节奏啊。但是这中常侍郭胜与何进是同郡之人,何太后及何进能有贵宠的地位,他帮了很大的忙,因此他亲近信赖何氏。郭胜与赵忠等人商议后,拒绝蹇硕的提议,而把蹇硕的信送给何进看。(真是不作死就不会死)少帝继位同年四月二十五日,何进令黄门令逮捕蹇硕,将他处死,于是把禁军全部置于自己指挥之下。
有了诛灭蹇硕的先机,不久之后,袁绍借党锢之争外戚之祸说事:“从前窦武他们想要消灭宦官,反而被宦官所杀害,只是因为消息泄露。五营兵士一向畏惧宦官的权势,而窦氏反而利用他们,所以自取灭亡。如今将军兄弟同时统帅禁军劲族,部下将领官吏都是俊杰名士,乐于为您效命,事情全在掌握之中,这是天赐良机。将军应该一举为天下除去大害,垂名后世,不要错过这个机会!”
何进这个向来无主见的听罢,于是向太后建议,请求全部撤换中常侍及以下的宦官,委派三署郎官代替他们的职务。但何太后不答应,说:“从古至今,都是由宦官来管理皇宫内的事情,这条汉朝的传统制度,不能废掉。何况先帝刚刚去世,我怎能衣冠整齐地直接与士人相对共事呢!”
言罢,何进难以违背太后的意思,打算暂且诛杀最跋扈的宦官。袁绍认为宦官最亲近太后和皇帝,百官的奏章及皇帝诏命都由他们来回传递,现在如果不彻底除掉,将来一定会有后患。何太后的母亲舞阳君和弟弟何苗曾多次接受宦官们的贿赂,知道何进要消灭宦官,屡次向何太后进言阻止,又说:“大将军擅自杀害左右近臣,专权独断,削弱国家。”何太后心中疑虑,认为他们的话有理。
何进掌握重权,毕竟前有党锢之争的影响,朝廷宦官势力不能一时半会就扑灭,且他一向对宦官们既尊敬又畏惧,虽然羡慕得到除去宦官的美名,但心中不能当机立断,因此事情拖下来,久久不能决定。
这可苦了心心念念除却宦官的袁绍。无奈之下,袁绍又为何进出谋划策,劝他多召各地的猛将和英雄豪杰,让他们都率军向京城洛阳进发,借用第三方势力来钳制威胁何太后。
袁绍袁绍自认为这一招其妙处是:引进又一群体进入混局,待第三方势力压制皇权,何进便以大将军之名护国,同时不出意外宦官群体也会被第三方势力铲除,好一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计谋,何进同意了这一计划。但是袁绍所选之人,却是被天下人不耻的董卓。更何况以何进之力,铲除宦官根本不是问题,当时陈琳劝阻道:
“《易》称‘即鹿无虞’,谚有‘掩目捕雀’。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况国之大事,其可以诈立乎?今将军总皇威,握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此犹鼓洪炉燎毛发耳。夫违经合道,无人所顺,而反委释利器,更征外助。大兵聚会,强者为雄,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秖为乱阶。”(不得不佩服陈琳这文笔)
除了陈琳,尚有典军校尉曹操,侍御史郑泰,尚书卢植均纷纷不看好此事,纷纷劝阻,可是何进这时变成了死脑筋,偏不听,即刻诏董卓入洛阳铲除宦官,董卓这边接到何进召他进京的命令,立刻上路出发。同时上书何后:“请求逮捕张让等人,以清除奸邪!”何太后仍旧拒绝。
并且何苗对何进说:“我们当初一起从南阳来,出身贫贱,都是依靠宦官的扶助,才有今天的富贵。国家大事,又谈何容易,复水难收,应该多加考虑。应暂且与宦官们和解。”
何进本身就是一个犹豫不决之人,他本身仪仗何太后得势,况且目前所做之事不但未得何太后支持,反而一再的劝阻。到此便颇为尴尬,恰好又遇袁绍觉得诛灭宦官这事已经拖得太久,很多机密已经泄露。袁绍怕何进改变主意,便威胁他说:“矛盾已经形成,行动迹象已经显露,将军还想等待什么,而不早作决断?事情拖得太久会发生变化,就要重演窦武被害的惨剧了!”
听不得半句劝的何进于是任命袁绍为司隶校尉,假节,有不经请示就逮捕或处死罪犯的权力。
这时何太后大为恐惧,把中常侍、小黄门等宦官都罢免回家,只留下一些何进所亲信的人守在宫中。诸常侍、小黄门都去向何进请罪,表示一切听从他的处置。由此可见陈琳曹操等人所反对之事的正确,根本用不着诏董卓入洛阳。在此我深深表示这次外宦大战最终获利者恐怕是袁绍,这个布局真是大的吓人。
宦官被罢免的归家,未被罢免的深感恐惧,想改变局势。张让的儿媳是何太后的妹妹,张让向她叩头请求说:“我现在犯下罪责,理应全家回到家乡。想到我家几代蒙受皇恩,如今要远离宫殿,心中恋恋不舍。我愿再入宫侍候一次,得以暂时见到太后,趋承颜色,然后退到沟壑,死也没有遗恨了!”哭得梨花带雨感深肺腑。这位儿媳向又母亲舞阳君说情,舞阳君又入宫向何太后说情。于是何太后重新下诏,让诸常侍全都重新入宫服侍。
八月二十五日,何进入长乐宫,再次奏告何太后,请求杀死全体中常侍。但是何进没想到的是不但自己未如愿以偿,反倒赔了自己性命。
面对何进咬死不放的剿灭,宦官群体终于反扑。张让、段珪等派人去窃听何进兄妹的谈话,获知全部谈话内容。马上采取行动,率领自己的党羽数十人,手持武器,偷偷从侧门进去,埋伏在殿门下。等何进出来,就假传太后的旨意召他。等到何进入宫,终于将他绑住,张让等人责问何进说:“天下大乱,也不单是我们宦官的罪过。先帝曾经跟太后生气,几乎废黜太后,我们流着泪进行解救,各人都献出家财千万作为礼物,使先帝缓和下来,只是要托身于你的门下罢了。如今你竟想把我们杀死灭族,不也太过分了吗!”
说完尚方监渠穆拔出剑来,在喜德殿前杀死何进。继而又写下诏书,任命前太尉樊陵为司隶校尉,少府许相为河南尹。尚书看到诏书,觉得可疑,说:“请大将军何进出来共同商议。”中黄门将何进的人头扔给尚书,说:“何进谋反,已被处死了!”
何进被杀,对袁绍来说却是消灭宦官的大好时机。当时袁绍与何苗(何进死了,何苗哪有不反之道理)等率兵驻扎在朱誉门下,先是捉住赵忠等人处斩。何进原部下吴匡等人一向就怨恨何苗不与何进同心,而且怀疑他与宦官有勾结,于是号令军中说:“杀死大将军的人就是车骑将军何苗,将士们能为大将军报仇吗?”何进部下都流着泪说:“愿拼死为大将军报仇!”于是吴匡就率兵与董卓的弟弟奉车都尉董旻一起攻杀何苗,把他的尸体扔在宫苑里。
同时袁绍攻入宫中,关上北宫门,派兵捉拿宦官,不论老少,一律杀死,共二千余人毙命,有人因为未长胡须而被误杀。袁绍乘势率军进攻,扫荡宫禁,有的士兵爬上端门屋,向宫内冲击。
所以真正的大阴谋家乃是袁绍,可惜笑到最后的不是他,真正的黄雀是他计谋诏入的董卓。
张让八月二十七日,张让、段珪等被困宫中,无计可施,只好带着刘辩、刘协等数十人步行出门。夜里,到达小平津。皇帝所用的六颗御玺没有随身带上,没有公卿跟随,只有尚书卢植、河南中部掾闵贡夜里到达黄河岸边。闵贡厉声斥责张让等人,而且说:“你们如今还不快死,我就要来杀你们!”于是用手中的剑砍死数名宦官,张让等又惊又怕,拱手再拜,又向刘辩叩头辞别说:“我们死了,请陛下自己保重!”于是投河而死。
至此,十常侍之乱结束。十常侍之乱中,外戚与宦官同归于尽,从凉州而来的军阀董卓率先一步找到刘辩与刘协,并起了废立之意。
昭宁元年(189年)九月,董卓废刘辩改立刘协为帝,不久又弑杀刘辩与何太后,袁绍、袁术、曹操、鲍信纷纷被逼逃离洛阳,组成关东联军讨伐董卓,从此,各路诸侯并起,汉王朝名存实亡。
想来这十常侍之乱的种种跌宕起伏过程也是叹息声皆起。各路心怀鬼胎的宦官、外戚、士人甚至被成为天下豪杰的群体,把这光武之兴后的东汉搅得怨声载道,活脱脱一手好牌打成了烂牌。前有党锢之争的重力加速摧毁,十常侍之乱便是这悬在汉王朝背上的最后一根压死骆驼的稻草,压死了这苟延残喘的刘氏江山。
上一章:皇权的衍生物—宦官专权(7)
下一章:皇权的衍生物—宦官专权(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