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给够加班费,苦点累点无所谓。鞍前马后夜难寐,给点费用又扣回。”
“有些地方是996,我们是716加梦,这是我们BOSS的发明创造。”
这是前年我到某地考察项目时,当地一些员工对他们工作现状的调侃。
996容易理解,两班倒,每班9个小时工作,只休息6小时。以前是一些外企搞,现在有发展到很多单位的迹象。全员增效挖潜似乎刻不容缓。
企业有需要的话加班是常态,按定额按约定给付相应加班费,顺理成章,员工也觉得心安理得,天经地义,两相宜。企业受到一定约束,员工劳动权益受到合理合法保护。
但不是所有单位都会这样。
有些单位即使加班也没加班费,很多人多干并不多得,支撑他们的是情怀或者是因为BOSS的人格魅力。很多人加班是很不情愿的,即使加班也是别别扭扭。
“716加梦”是新发明,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6小时,余下8小时是休息,美其名曰做梦也要考虑工作。我觉得梦里考虑工作纯属梦想,谁能左右自己晚上做啥梦啊,梦想如果都能成真的话,按照一般规律,“梦想成真”就不再是个祝福语了。梦里一般都是与现实相反的呵。拒绝他人,有时会说“你别做梦了”!
我很理解我考察项目这家单位的做法,BOSS带头一心扑在工作上,自我加压,纯洁干净爱岗敬业加倍付出并没错,可是现实吗?能给职工相应加班补贴或情理之内的人文关怀吗?目前BOSS一般都觉得,是我给你们工作机会,员工无私奉献是再正常不过的呢。
座谈他们的经验时,我如坐针毡,我向他们的极度敬业致敬0.75秒钟,很快就突破了自己脆弱如芦笋的心理防线,我有点决堤崩溃,甚至想到逃离。
我看到对面正襟危坐的他们的BOSS嘴唇一张一合,心驰神往着他们车轴一样的工作法,有条有理有秩序,格式化得不容争辩,像讲经说法,枯燥无味没营养。
出于对人体生理极限的质疑,我得采访一下最吃劲人群的承受能力,于是我私下问他们单位中层年轻的中坚力量们,能不能适应,你们日常工作真的是这样落实的吗?
有几个苦笑,“车快还得车头带,可是车头快得有点超现实,车厢跟不上,容易脱轨出事故。”我不知道这属不属于极限施压,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每个人最大潜能,就不要劳逸结合了吗?我再一次质疑,难道他们真地是特殊材料制成的?
果然,四个月之后,他们的一名中层骨干跳槽,甘愿降级使用。我问他,“你不怕别的单位学习你们经验吗,万一别人也实行呢,你不是白出来了?”话里有几分调侃。
他憨憨一笑,“不会的,但凡某一处出类拔萃的经验,别人是学不走真谛的,最多也就是学个皮毛,但是在我们那儿,是不打折扣的。”
嗯嗯,好吧好吧,策源地主义,原产地保护,但愿你们没有注册商标,搞知识产权保护,我不跟你争辩了。
其实,这种工作方法是难以一以贯之的,且难言有益。如果说有点益处,可能刚开始实行时,短期内还有点用,时间长了不敢保证。再说了,谁敢给永远打包票啊!
另一方面,那就是一些BOSS沽名钓誉而已,努力做给他的上级看,苦的是自己,收效甚微。弄得员工人困马乏,精神疲惫,工作成效其实是大打折扣而不自知的。
工作方法虽然创新多,但是基层实行不了,因为它不切合实际,久而久之就像电脑和手机的内存一样,逐次降低运行速度和效率,内部因子无序化,日益膨胀,这种现象叫“熵增”。
熵增原理正在吞噬着管理架构的科学性,而一些BOSS自顾自地追求工作业绩和亮点,却没发现机构臃肿,运行机制出毛病,下边并不真心拥护,劳心费力并不讨好。
我知道一些单位为了微乎其微的一点所谓成绩,少数人拍脑袋搞一阵风式的创新规则,出台繁琐的一系列管理办法和规定,却往往停留在纸面上,根本落实不下去,因为跟实际不相符合嘛,更少人真心拥护。反倒会成为追究责任的依据,岂不成了请君入瓮?
弄这些个花里胡哨的东西岂不就是虚耗资源吗!有那个闲工夫不如干点正事,哪怕读书写字呢!
规则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不便执行不能执行无需执行的规定和办法,是不是到了该停止运行和深度清理的时候了呢。
学懂弄通熵增原理,灵活使用熵减原理,强化增加实际效率,真正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抛弃不必要的繁复的创新和方法、经验,多搞些接地气的调查研究,多到员工群里走走看看听听,为他们减点负,为事半功倍找途径,何乐而不为呢?
当一个人不再刻意追求成绩时,成绩也就来了,因为眼睛雪亮的不光有员工,还有上级Organization和更大一级的BOSS。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