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032951/09e31ed535707654.jpg)
01
2016年年底,各大平台都出现了不少年终总结的文章。
当我们看完那么多大牛在2016完成了一件又一件的牛事之后,内心的焦虑感,开始成倍上升。
一般看完后,大多数人都会有这样一种反应:这样下去可不行,我得好好地规划一下2017了。
然后,各种做计划,各种列清单,各种豪情壮志。
可一年之后,还是老样子。
大家还记得吗,在我们上学的时候,每个学期开学都会下定决定要发奋图强,好好读书了。可一般两个星期不到,我们就被打回原形。
其实原因不仅仅是中途而废那么简单,而是我们太焦虑了。
为什么会焦虑?
因为我们把精力分流太严重,以至于没有明显的聚焦事件。没有聚焦某个特定的事件,那出效果就会非常慢。
一旦长时间没出效果,我们心里就会产生这样一种困惑:明明我挺努力的,可怎么就没达到自己预想的效果呢?
接着,我们会慢慢地陷入焦虑的情绪之中,如果不跳出这个惯性思维,时间一久,就会陷入焦虑的死循环:不停地努力,不停地焦虑。
进入死循环之后,基本上整个人就会变得负面消极,然后否定努力的意义,最后放弃那件事。
可我想要变好啊,那要怎么破?
![](https://img.haomeiwen.com/i2032951/1d6454050c0903b1.jpg)
02
可能你曾经陷入过死循环,但是没关系,我们可以倒推到死循环的起点,绕开它。
导致我们出现焦虑情绪的那个最初想法是:看到别人越来越牛逼,接着开始给自己制定各种各样的计划和方案。
看到这你可能会疑惑,为什么这里会是自己焦虑的起点呢?不应该是变好的起点吗?
恩,我曾经也这么认为。
上大一的时候,我给自己制定了各种成长计划:学英语,学吉他,练字,健身,跳舞,还有学好自己的专业。
当时的日程,可以用爆满来形容。
起初我也挺享受那“变好”的过程,因为每天都觉得自己离优秀更近了一步,可现实很快就来打脸了。
精力的大量分流使我无法聚焦。专业课多的时候,没时间去健身,有时间健身的时候,还想着呆会儿要留点时间练字,可练字半个小时不到,又赶紧去背单词了…由于太忙,我一个星期就只抽出一两个晚上去社团跳舞,别说进步,保持不退步已经谢天谢地了。
当时,我自认为状态很好,心想结果应该也不会差。可尽管如此,还是陷入了极度焦虑的情绪之中。
学期末的时候,我发现想要提升的各个技能,并没有出多大的成绩。心里觉得巨大的努力和即时的回馈不成正比,开始更加焦虑和不安。
后来回头仔细一想,才发现原因其实很简单:精力分流太严重,导致每件事情出效果太慢。
我们想把每件事情都做好,最后却发现每件事情都不尽如人意。说到底,就是没有聚焦,缺乏专注。
![](https://img.haomeiwen.com/i2032951/5db8988be2dcd810.jpg)
03
可是,不是也有一些人能同时做好很多事情吗?
可你要知道,在这些人的身上,往往都具有一般人没有的一些特质,比如极高的自律和变态的专注。
他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能保持绝对的专注,不分心,不打岔。他们单位时间的效率特别高,一天能当两天使。
自律,能充分利用好每一天的时间。专注,能提升单位时间内的工作效率。
所以,越是能把很多事情都做好的人,越是不会焦虑。因为他们清楚的知道,很多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反观我们自己,不仅缺乏自律,而且还不够专注。
计划太多,事件太杂,做这一件事情的时候,心里却想着下一件。做下一件事情的时候,又会惦记上一件事情有没有做好。等你好不容易静下心来,手机突然弹出了一条极其有趣的八卦新闻。
恩,你发誓,你就只看10分钟。最后你会发现,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一个小时。
当我们想要的太多时,其实在潜意识里,已经在默默地给自己施压了。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也许你能举出好几个具有变态意志力和强大自控力的人来反驳我。
但你别忘了,我们大多数都是普通人。我们会偷懒,我们会赖床,我们会有累得只想葛优躺的时候,我们也会有坚持不下去的时候。
所以,对于普通人而言,一味地设定各种复杂计划,还不如聚焦一两件事情,把它做到极致。至少,不会再陷入焦虑的情绪当中。
其实,在拥有越来越多选择和机会的当下,我们更需要的是聚焦和专注的能力。
当你聚焦的那一个技能越来越厉害之后,不仅焦虑感会减少,而且还会越来越自信。慢慢的,你会发现自己进入了正循环。
李小龙曾说过一句话:我不担心别人会一千种拳法,我担心的是别人把一种拳练一千次。
当我们还在焦虑地做这忙那时,很多人已经默默地把一件事情做到了极致。
- end -
亮儿原创文章,欢迎转发给你的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微信公众号转载请通过简信联系作者本人获得授权,谢谢你的支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