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得人间留小温

作者: 远目送孤鸿 | 来源:发表于2023-08-25 14:43 被阅读0次

    ——读汪曾祺“人间系列”有感

    对汪老的喜欢,是从心底里发出来的。

    因为他的画,因为他的文,更因为他的自题小诗:“我有一好处,平生不整人。写作颇勤快,人间送小温。”

    天下文章,唯“真”不破。汪老的文章,实在是太“真”了!因此,便非常的耐读,也非常的有趣味。比如,汪老对西南联大,有着极其丰富而又深情的回忆。在他真挚坦率的笔下,无论是沈从文、闻一多、金岳霖等等这些民国学术大咖们的音容笑貌、趣闻轶事,还是战乱年代“跑警报”之类惊心动魄的经历,乃至联大师生“不衫不履”的穿衣风格,无不写得生动形象,洗练明白,如在眼前。

    汪老的文字,犹如今天的手机上的摄像头,将悲欢岁月里的一幕幕场景,真实、完整地呈现了在读者的眼前。他以文学的形式,真诚地记录了历史!

    我总是觉得,汪老的心灵世界,是一个无比神奇的地方。因为他总能把目光聚焦在各种人、事、物的新鲜和有趣之处上,并且,他还总是兴致勃勃地对它们一笔一笔地细加描绘,让读者在不知不觉间就被吸引住了,一路读下去,读到最后,常常会莞尔一笑,并掩卷沉思……

    读《葡萄月令》时,我的心情,就一直在与汪老对葡萄生长过程的好奇、惊喜和呵护等等的情绪一起跌宕起伏……

    读《夏天》时,我相信所有的江南人都会不由地把溽暑热气抛之脑后,并心生感慨:“夏天怎么这么快就过去了呢?”因为,汪老笔下的夏天啊,好处真是太多了!

    读《泰山片石》时,我们心里那个自卑焦虑的小小自我都会得到莫大的安慰:原来,汪老跟我们一样都不是强者,不论登山还是处世。但是,我们都可以安于微小,安于平常,安于尘世。

    我很喜欢《随遇而安》,那是汪老详详细细地记述自己从被评为右派到最后平反的全过程的一篇文章。文章开头说:“我当了一回右派,真是三生有幸。要不然我这一生就更加平淡了。”结尾说:“但是,要恢复对在上者的信任,甚至轻信,恢复年轻时的热情,恐怕是很难了。他们对世事看淡了,看透了,对现实多多少少是疏离的。”中间部分,大概有五千字的篇幅,叙述经历,表达心情,汪老的遣词造句,始终是淡然达观的,完全没有苦大仇深的感觉,真实而又克制,尽可能地发掘美好,这不免让人由衷地慨叹:“这篇文章,真的是中国的知识分子在经历大时代的磨难时迫不得已、自我疗愈的典型心境的真实表现哪!”

    在《闹市闲民》一文中,汪老把他的目光对准了一个在日常生活中根本就无人关注的老人,如同绣花一般地、仔仔细细地去写他家中的陈设、他的外貌气质、他的身世经历、他怎么“拨鱼儿”(北方做面条的一种手法)、他的活动范围……到最后,以一句“这是一个活庄子”作结,戛然而止,却意味深长。我觉得,汪老对普通人的关注和赞美,对他人的谦卑之心和欣赏之意,真是弥足珍贵!

    汪老虽然一派平易天真,但同时也是一个非常有个性、有见解的老作家。他虽然很少“金刚怒目”地评说人或现象,但他的态度和观点,都是非常鲜明可感的。而这,其实也是我深深喜欢他的原因。

    在《西窗雨》一文中,他对于中外文学的分析,大胆质疑托尔斯泰、契诃夫、波特莱尔、莫泊桑等一批外国文学巨匠的勇气,令他的个性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熠熠生辉!

    而当汪老写到“凉拌小萝卜”这道菜时,突然提到了江青,还这样说:江青一辈子只说过一句正确的话:“小萝卜去皮,真是煞风景!”更妙的是,汪老在说完这一句后,就兴致盎然地接着写他自己非常喜欢的、可以“攥在手里整咬”的嫩黄瓜了,哈哈哈!

    “小温”二字,是汪老对自己的文章和人生的价值的高度概括,那么贴切,又那么谦逊。我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读者,实在是太感谢汪老的这份“人间小温”了!有了它,大自然愈加的多彩有趣,生活更加的有滋有味,更重要的是,生命中那些无奈痛苦绝望的时光,也没有那么的难熬了。

    这是一套可以从年轻一直读到年老的书,因为它的作者,是汪曾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幸得人间留小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htb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