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连载】崇陵遗梦(5)

作者: 筠心_ | 来源:发表于2018-06-19 23:10 被阅读210次

    上一篇:

    崇陵遗梦(4)

                          崇陵遗梦(5)

                                    文|筠心

    笔者在上节谈到,慈禧逢甲年不利,这可真是十分巧合的事儿。1874甲戌年,丧独子同治帝;1884甲申年,中法战争硝烟正酣;1894甲午年,慈禧六十岁,花甲整寿总该隆重庆贺一番吧?谁知事与愿违,朝鲜东学党起义引燃了中日甲午战争,慈禧只能在紫禁城内自乐。慈禧生日十月初十这天,日本攻克大连,战火烧到家门口。一边为老佛爷磕头祝寿,一边接败报接得手软,二十四岁的光绪帝经历着冰火两重天。

    从最初坚决主战,到目睹北洋节节败退,以致全军覆没的惨烈,光绪帝面临着亲政以来最大的困境。是继续战?还是乞和?年轻的光绪帝无法抉择,焦灼万状,天颜憔悴。他想找慈禧商量,哪知平时凡事都要做主的老佛爷,此刻却以身体不适,闭门不见,把这个烫手的山芋结结实实地扔到光绪帝的怀里。光绪帝召见军机大臣讨论战事,那日情景被翁同龢记录在日记里:“问诸臣,时事如此,战和皆无可恃,言及宗社,声泪并发。”由于担心日本还要进攻,海军已覆陆战不能的无奈之下,光绪帝只能选择屈膝求和。

    自古以来,敢战者方可言和,城下之盟岂是想谈就谈?光绪帝初派遣张荫桓和邵友濂,前去日本广岛和谈。谁知到了那儿,人家理都不理,嫌来者级别太低,且名不经传。说除非恭亲王或者李中堂来,方可一谈。于是,光绪帝只得任命李鸿章为头等全权大臣,并授予签约画押以及商让土地之权。李鸿章,这个因为甲午战败,几乎要被指责声淹没的七十老翁,再次被推上了历史的风口刀尖。

    《马关议和中之伊李问答》记录了李鸿章和伊藤博文在马关春帆楼,五次问答的节略。伊藤博文的咄咄逼人和李中堂的软磨硬泡,交织成一幅让每个中国人读后,血脉僨张的屈辱画面。对于赔款,李鸿章买菜砍价般,从减五千万两到减两千万两再三恳请,伊藤则颇不耐烦,说中堂你无需多辩;说到割让台湾,双方更是唇枪舌战,李中堂据理力争:“台湾全岛,日兵尚未侵犯,何故强让?”伊藤反击:“如所让之地,必须兵力所到之地,我兵若深入山东各省,将如之何?”

    三次会谈后,令全世界瞠目结舌的事儿发生了,日本一激进分子想破坏和谈,当街给李鸿章面部一枪。幸好弹头没有击中要害,养伤半个月后,李中堂头缠绷带,又坐到了春帆楼的谈判桌前。但是,伊藤并未因李鸿章受伤,给予他讨价还价的机会。伊藤对唇干口燥的李中堂下了最后通牒,只需他回答“允”或“不允”。后世研究,李鸿章与光绪帝来往的电文,其实早就被日本破译了,光绪帝的底牌,他们一清二楚。至此,李鸿章的千古骂名,已经笃笃定定地背上了!

    1895春天,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中国,赔款两亿两白银,并割让辽东和台湾,举国哗然。台湾人民更是哭声震天,说已归中华数百年,至死不愿换衣冠做日本人,请求朝廷千万不要抛弃他们。即使已经换约成定局,各地的奏疏、请愿书信,依旧如雪片般,飞到光绪帝的案头,要求朝廷毁约,说宁可打到弹尽粮绝,也决不能又赔款又割地。正如谭嗣同的那首诗描述:“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而光绪帝的心,早已被甲午战败和马关条约撕得粉碎,这场他亲自指挥的战争,竟以如此惨痛的结局收场!为什么?为什么小小的日本能战胜大清帝国?他不停地问自己。在一次又一次的痛彻心扉中,光绪帝清醒地认识到,只在军事方面“练兵筹饷”是不够的,还必须统筹各个方面,必须变法,才能与世界接轨。在国家和民族危机的关头,光绪帝的思想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从一个只想驾驭皇权的封建帝王,变成了怀抱富国图强梦想的政治家!此即光绪帝发动戊戌变法的引子。

    只要有梦想,凡事可成真,这句话在光绪帝这儿是行不通的。后来的历史,戊戌变法的失败,废帝风波,庚子国变,辛丑条约,光绪帝不但无法遏制帝国大厦将倾,甚至于连自己也身陷囹圄,不得自由。他不得不含泪痛饮下,一杯又一杯的人生苦酒……

    回头说说李鸿章,马关条约签订后,背负卖国骂名的他被朝廷闲置起来。李鸿章本人视签订马关条约为人生奇耻大辱,他发誓终生不踏上日本土地。后来,李鸿章去参加俄皇加冕仪式,回程路过日本,原本要上岸换船,可他坚持不肯上岸。七十多岁白发老翁,就在海面上,踩着两船间晃晃悠悠的木板,颤巍巍地从此船挪到了彼船。

    梁启超的《李鸿章》记述:“李鸿章接人常带傲慢轻侮之色……与外人交涉,尤轻侮之。其意殆视之如一市侩,谓彼辈皆以利来,我亦持筹握算,惟利是视耳。崇拜西人之劣根性,鸿章所无也。”《庚子西狩丛谈》记载李鸿章的外交轶事,说李鸿章到总署,站定门口,先不慌不忙更衣,并不急着与各国使节打招呼。可是,他这套看似目中无人的做派,倒是很具震慑力,洋人对他反而都是毕恭毕敬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认为,李鸿章是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以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庚子国变,又是这个被慈禧称为“再造玄黄之人”的李鸿章,近八十高龄,拖着病体出来收拾残局,与八国联军签订了只赔款不割地的辛丑条约。因为心力憔悴,辛丑条约未全部订完,李鸿章已咳血而亡。可怜他临死,病榻前,俄国代表还在商谈,李鸿章无法安心归天。最后,还是家人连声说,闭眼去吧,后面的事儿我们会了结。李鸿章,一个为破屋子修修补补的裱糊匠,一个弱国的外交强手,对外只能无奈地接受耻辱,对内唯有默默地接受骂名。李鸿章之遇,悲哉,折射了光绪帝身为弱国之君的悲情。

    (图片系姜国芳紫禁城系列油画,来自网络。)


    作者:筠心,喜欢读旧书的70后,从竹影江南到郁金香之国,美篇签约作者。

    下一篇:

    崇陵遗梦(6)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驽马渡江:心下茫茫,从此变法之心日坚,断无逆反之理。 所以后来的光绪皇帝像疯了一样的变法,他心中的苦楚,不是身为一国之君,耻辱之君,是不能够体会的。可惜了,大厦将倾,非人力可及啊,可惜 :joy: :joy: :clap: :clap:
        筠心_:@驽马渡江 谢谢鼓励!🙏
        驽马渡江:@筠心_ 与不再人云亦云的年纪,静静的读史书,拨开历史的迷雾,开解示人,功莫大焉 :+1::+1::clap::clap:
        筠心_:@驽马渡江 我想赞“精彩评论”,但我更想说的是:这评论——“命中靶心”!🌷
        历史需要温情与敬意,更、需、要设身处地。👍
        谢谢您的来访与共鸣!🙏
      • 任真:那时的大清已经奄奄一息,任谁也无力回天了。
        筠心_:@任真 是这样的。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苏洵《管仲论》
        谢谢真真!

      本文标题:【历史连载】崇陵遗梦(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jei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