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感觉到,人到中年,似乎许多目标都会因为各种原因不得不放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书中指出,“成长就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那些因为各种原因不得不放弃的事情和没有实现的目标,本来就是调整内心和理解世界的工具。在这调整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失去一些东西,但也会让一些人拥有更系统、更全面、更成熟的思维方式。如果抱着很多过去的认知不改变,就相当于架空自己,让自己活在自己的想象里”。
因此,在28-30岁这一阶段,重要的人生任务就是明确地认识自身的局限性,认识生命和精力的稀缺性,因为只有意识到这些,才会真正地把精力用在刀刃上。
比如,这个年龄段的人是不可能再和二十多岁的人去拼体力了,更多的时候我们这个年龄阶段的人要学会拼情商、逆商等等。
既然知道了精力的稀缺性,那么我们要如何判断选定的方向是否适合自己,以及该往哪些方面去进行优化呢?
书中提到了一个小工具,可以帮助我们从4个维度去判断。
1.自信。你现在做的事情会给你带来自信吗?会让你的未来越来越好吗?如果你有强烈的自我否定情绪,那你的选择就是不适合你的。
2.收获。在做这件事的过程里,除了收入,你都有哪些收获?
3.力量感。你现在做的事是消耗了你的力量感,还是增加了你的力量感?
4.取舍。如果只是这件事的一部分损耗了你的力量感,你是否可以灵活地把这一部分舍弃?
按照这四个维度的提示去思考,学会取舍,否则就有可能影响人生下一段的发展,导致中年危机的出现。
当然,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也不要过于绝对化。比如你可能在某段时间会觉得自己很不顺,变得很悲观。但其实这只是负面情绪在作祟,此时需要培养自己的逆商,不要知难而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