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路趣事之“新禅”》后续

作者: 孤微醺西柚 | 来源:发表于2022-01-01 23:59 被阅读0次

    “车到山前必有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话很适合用在《愚路趣事之“新禅”》上。没想到时隔一段时间,这篇文后劲这么大。

    分享一下,这篇文章前后的一件趣事:

    简友“艺言言之有意”在《你的内心拂尘了吗》留言大路和小路(愚路)的小故事,她的留言就是这篇文章的“因”,文章中在慧能,神秀两位禅师的南北派别因为我的疏忽而对调,也是简友“艺言言之有意”发现指出,前前后后大概就是我接下你的“因”就给你的“果”。

    借用一下少年的名号哈。最近,小小少年的我向一些前辈老师们“取经”。因为小小少年最近尝试去解读经典《论语》里的“正名”,所以发文过后就去请前辈老师们点评。再此截取一些片段供友友们参考,印证自身。

    其实,我们当前好多断章取义的解释,在毁坏经典的根基,实则细思极恐。
    很多人只会一味地去批判,有些人就是人云亦云地跟随

    我回答:我想了一下,我写这些东西,系统整理归纳出来,只是给予同行者去参考一下我的观点价值,有所得极好,发现其中错误,更好。没所得,就罢了。

    我觉得我们后来者对经典的解释释义,就像我们把外国名著翻译成中文,一种翻译终究不过是一种解释,而经典本身就是带有暗示性,所以我只能够传达我的这一种解释。

    后来,我又想了想,在文章最后添了一段话:个人观点,仅供参考。除了我传达的这种意思,经典原文还可能有许多别的意思。经典原文是暗示的,我传达的不是,希望大家不要局限住了。

    我的释解不过是从我用我的世界法则中的一点去解释释义一个多姿多彩的经典世界,只是抛砖引玉罢了。就像红学包罗万象,我的文章只是我的一个小观点,经历一些事后可能对经典一些原文有了“更上一层楼”的观点。多灾多难或许不幸,想必静心后能有所悟吧?

    哪怕我只是一种观点,想必我的观点背后一定是在我“波澜起伏”的生涯里,去尝试在我的酸甜苦辣咸的情感里,在我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里找到能给予读者共鸣或者能带来改变的一种“力量”,我不知道它是什么?但它在笔下,在文中,在生活中贯彻始终,这就是答案。

    其实写道理类的文章从以小见大的角度去写更合适,一件事蕴含什么哲理,或是从一个小论点展开。比喻你这个可以从“德不配位”这个词一步一步深挖,最后引出论语。也可以用解读论语的角度,适当延伸,再举例说明。

    其实,我在之前文章里站的位置有些大了,思考问题挖掘得不够深入透彻。有时候,作为一个新手小白,我想用一种理论去解释释义一种思想,却忘了以小见大,以小我折射大我。其实不必举例太多,用一点去阐述你的思想内心情感,老师说得很对,以小见大,假大空的文章是不值得取的,要“透过表面看本质”。

    我常说“一饮一啄皆是修行”,却忘了从细小之处挖掘不寻常的内涵,去揭示事物的本质,或者人物的精神面貌,背后的社会意义与当下时代饱和与缺失。类似条件,阐述一段道理,假设前提,得出结果。这个视力,这个现象需要什么条件?笔者本人想的是否过于浅显,我的结论是不是太过于臆断?会不会带偏读者。

    比如说“开心”,我们会想到孩子可能会因为一个糖果而开心,一个中年人可能会因为孩子的一个好成绩而开心,一个老年人可能会因为孩子的归来而开心,这都反映了什么?孩子天真烂漫,中年人工作学习前景,老年人的天伦之乐,这一个个背后都反映了社会的什么现象?如何解决?需要什么条件?

    哲思类的就是以小见大,引发逐层思考或是从事例及现象中引发思考就行,不要轻易去下结论,即使下结论前面也要加一些前提条件。

    日常生活中的读书,看新闻,看报,看推文等等,能不能留点时间给自己去思考?高屋建瓴需要夯实知识之石。一个人的觉悟清明是一点点“除尘”得来的,他对事物本质的认知也是一点点思考中加深的。

    打个比方,写哲思就是治理,写得太大太空,就想告诉别人怎么治理国家?其实很难有用。从小处去写,推小及大,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无为无不为乃大,以有垢无则为小”应该就是这个意思,先解决温饱,在治理国家。

    以上是个人的一点拙见,供大家参考。

    谢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愚路趣事之“新禅”》后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kgaq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