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128229/41b204a15ed1adae.png)
第一篇 报纸头版
![](https://img.haomeiwen.com/i3128229/26a950010546635f.png)
1、开篇的问题
在每一篇的开头,麦克卢汉都会提出几个问题。在报纸头版这一篇,他问的是:
这里的乐谱是什么?为什么报纸头版有一个如何配乐的问题?
报纸新闻的爵士乐、切分乐,那样的非连续性与其他现代艺术形式有关系吗?
为了报道的范围包含从中国到秘鲁的广阔地区,同时又实现焦点集中的同步性,你能够想象比报纸头版的立体主义更加有效的方式吗?
你是否从来没有想象过一个版面的新闻,像是一副印象派的风景画?
这4个问题都涉及到非连续性的拼贴的概念。
立体主义把观察到一个物体的不同侧面给展现到一副画中,没有景深。报纸的头版就是类似的拼贴。
![](https://img.haomeiwen.com/i3128229/bcba8ea5b2295781.png)
印象派抓取光色的瞬间。报纸攫取的也是瞬间。
![](https://img.haomeiwen.com/i3128229/08b68c5926d6eb54.png)
2、麦克卢汉如何看待报纸?
报纸成了工业人的一本日记簿,娱乐界的《一千零一夜》,它讲述着无数的故事,而讲故事的人却隐姓埋名,同样听故事的人也是隐姓埋名的。
汤因比(是那个写《历史研究》的汤因比的叔叔)写历史的方式,是把一切文明都放到与我们当代同时的位置;米德把几个社会的文化模式放在一起看。在麦克卢汉看来丰富了人类的各种潜能。
以上还是说报纸的剪贴性。把几个性质不尽相同的事物摆放在一起,灵感会出来。
行星结为一个城市。
麦克卢汉是首位提出地球村的学者,地球村这词现在都在用,源头在他身上。
今天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信息流也是信息的拼贴。我们还可以感受到这种丰富潜能的可能性吗?
只需要把毫不相关的新闻肩并肩放在一起,就可以推出一个日常的画面。从中国到秘鲁的辽阔地区,就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这幅画面的整体效果正在根除孤陋寡闻的狭隘眼光。
巩固了人类结为一体的深刻意识。
养成读保持的习惯之后,人们受到的熏陶就是接受报界的观点和态度,不去纠结正确观点的价值或必要性。
今天的信息流上的信息依然是拼贴的,有选择的推送机制与报纸的选题很相似,信息流以浏览时间为导向,报纸以销售量为导向。报纸是一天一更,信息流是随时在更新,程度有过之无不及。
3、为什么以报纸开篇?
工业人生活在色彩缤纷的技术意象和机械意象中,这些意象是人的境遇的丰富象征,可是人们对这样的象征却浑然不觉。工业人的觉悟与乌龟不无相似之处,就像乌龟对自己被架上美丽的花纹是一无所知的。在抱人的眼里,现在报纸只不过是浆糊一样的感性内容。他们只看到报纸像脉搏一样跳动的,浪漫的,色彩缤纷的魅力。
麦克卢汉始终致力于媒介意义的研究,任何媒介对使用它的社会来说都处在媒介意义不清的状况,我们接受了报纸、杂志、电视、电影等等,分析这些媒介所承载的内容对我们的影响的文献汗牛充栋,但是对于媒介,我们身在庐山中几乎可以说完全无意识。
他们宁可沉迷于报纸中,也不愿意从审美和思想的角度去把握报纸的性质和意义。
许多人给世界的全景化作出的贡献是在无意识的机械的状态下完成的。
曾经有一次听音乐广播的时候,我把自己的念头编成短信发送到电台的后台,结果主持人将它和其它听众留言一并给念了出来,这就好像一个人第一次听见自己的声音从喇叭里出来时候的震撼。电台主持人念出来的拼贴的信息,给了我旁观自己情绪的机会,结论是无病呻吟般的毫无意义。无论作为个人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在拼贴的信息中,只有浅薄。
信息的拼贴必然是浅思考的。
在以下各篇中,我们将聚焦于这幅全景画的各个细部,自觉地、仔细地审视这些细部。
麦克卢汉专列,出发。
打完,收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