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我家小朋友对坏脾气的耐受程度会比较高,她会更容易接纳别人的坏情绪,然后在我这里释放。
对父母,也许是因为小朋友天性就爱父母,他们会很容易翻篇。但也有可能是因为他们的注意力没有办法持续集中。
对朋友们也是如此,但其实据我观察和了解,小朋友控制情绪的能力似乎比我要好一些。
我找了这样一个解释,可能是因为事后小朋友会把别人带给她的坏情绪说给我听,让我听见她的压力。
我发现他会跟我分享与他爸爸相处时承受到的压力:会被强迫做某件事情,但他不想按照爸爸说的做,然后会感受到爸爸威胁他。
与同学相处时,他也会跟我分享她承受的压力。是与朋友有矛盾或者担心自己不合群的压力。
通常我会很认真的共情她,听完她的故事,表达自己可以理解她的难过。然后,我会考虑一段时间,之后再给他一个回复,例如,我认为这件事情应该是怎样的?
我的回复,有时候会是比较正面的回应,希望她抱有积极态度,有时候会比较负面的回应,希望告诉他,是的,有时候就是这样的。
我不确定这个方法对不对、好不好?
但当我意识到小朋友是在对我倾诉她感受到的情绪和压力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应该是去共情,去安慰。
或许他需要的只是一个倾诉的通道。
这一点我认为我是没有问题的,至于后面的回复,完全属于个人看法。我不太确定,我应不应该去她分享我自己的看法,不过也许这就是我与她的相处模式吧!
但并不是每一次小朋友的情绪都会被我接收到。
有一些时候,因为一个很小的事件引发了突然爆发的情绪,我不知道如何应对,在我们大人眼里看来,我简直觉得她无理取闹。
这种情况我经历太多次了。
我并不算是一个特别有耐心的家长,也不是特别能够曾接受承接别人坏情绪的人。
所以通常小朋友“无理取闹”的前两三个阶段的时候,我感受到愤怒的话,就会尽力的去压制。
但总有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因为承受太多,当我爆发的时候,我和小朋友的冲突就变成了激烈的争吵。
比如昨天,因为早餐吃的晚,小朋友先是提出要求不吃午饭,我说好。然后又提出要求,要下去下楼买零食,我也表示同意,但提了要求,不可以买的东西,她很配合。最后她还求我陪她一起去,我觉得也行,但是我也说明,我正好下楼扔垃圾。
这些条件和要求我都答应了,但是我已经积攒了一些怒意。这是我作为一个正常家长会有的情绪。
既然要下楼顺手丢垃圾,也方便。
于是我去整理垃圾袋,想着小朋友的动作总是比我慢一拍,所以我整理的时候,让小朋友去按电梯,让她在电梯边儿等我。她拒绝。
我又提醒她,现在该把鞋子换好,她不吭声,让我又感受到拒绝。
于是,我需要做的事情变得非常复杂,我先去按电梯,然后把整理好的垃圾拎上,在原地等她换鞋,提醒她带好口罩,以及关好门。
也许这样描述你觉得好像一点都不复杂,但是我是在听从小朋友的安排,她指挥我,你去按呀!我就照做了。
因为先按了电梯,就有这样一种心理,我不想错过,于是时间变的很仓促。
我等她换好鞋,就发现电梯已经到了。匆忙拿上垃圾袋,就关门了,我发现小朋友忘记戴口罩!她又安排我给她拿口罩,我也说好。
完成这一系列动作,我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终于可以出门了。
但还没完,小朋友脑袋一歪,瞟见我没把大门关好,就继续指挥我,语气比刚刚更差。
我从按电梯开始就已经开始给出信号了,小孩儿,你有点太过分了。但想着,好吧,反正我今天是打算惯着你的,就没说什么,回头打算去关好那扇不关也没事的大门。
正当我打算行动的时候,这家伙开始暴怒,你不可以走!我在电梯里害怕!
我心里想,你怕个鬼!
你是享受你妈被你指挥吧!那个瞬间我真的想对着她的屁股来个五六七八下!
我怒了,吼她,“你到底要干嘛!一会儿这样一会那样!你给我好好说话!”
她其实想表达,那个门不关也可以,也因为确实自己一个人在电梯里感觉不太安全。这是在表达依赖。
看到这里肯定有人会说,你太惯着小孩儿了。还真不是,因为我回忆了一下,平时我也是这么“指挥”她的。
我是想表达,有时候我们在说同一件事情,为了达成同一个目标。可是我们的表我们表达出来没有办法让对方理解,造成了误会。
我肯定不可能要求一个七八岁的小朋友完全理解和承接我的情绪。
虽然我的情绪是因由他的行为而激发出来的。但我想如果我能够提高我对她情绪耐受性,对待这件事情的态度可能会有变化。
在小朋友小的时候,我总是嫌弃父母那一辈儿的老人家对孩子给予的耐心不不够。
比如说孩子刚刚开始说话的时候表达不清楚,又固执的一定要自己做件什么事情。
他们总是把孩子的能力提高了好几个等级,希望他们说清楚,而逼迫孩子。根本不给孩子足够的耐心,让她去表达。
我很讨厌这种行为,当一个孩子,固执的去做某一件事情不惜跟大人发生冲突的时候。我认为,大人最应该做的事情是冷静下来,搞清楚孩子的动机,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达成共识。
大部分孩子在没有办法表达出自己情绪和行为的时候,他们的动作比嘴、比脑子更快,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老人家则会说,这孩子真倔。
我通常要花很大的,很长的时间去跟我的父母解释这件事情,我父母倒是表示明白我的意思,但他们并不一定每次都能做到。
所以,后来我总结了一句话:应该给小孩子多一分钟的时间。
我们多等1分钟,最后总能发现这孩子到底想要表达什么,他的需求是什么?
我自己截的,这是我情绪耐受度的问题。
我发现关于情绪方面道理其实也一样。
我需要给孩子一些时间,也给自己一些时间。
一方面提高我自己的耐受程度,足够的耐心让我看看小朋友情绪的背后到底想要表达的什么?
也给小朋友一些时间,让她知道妈妈的忍耐也是有限的,我们有可能是因为表达上的误会,而发生的冲突。
这种冲突似乎没有办法避免。虽然没有办法避免,但是我们有办法缓解或者尝试理解对方。
再多几秒钟的时间去思考,选择或许会不同。
小朋友是一个有个性的个体,做父母的也一样,是拥有不同个性的个体。
我需要有更多的时间向小朋友解释这件事情,并且让他体会到这件事情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人,不同的人在不同情况下,处理事情的方法就会不同。
当小朋友下次有一波猛烈的情绪对我向我冲来的时候,我想我应该能意识到,我该用温和、她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去处理。并且 我意识到,自己需要提高自己对别人情绪耐受性。
这不光是对小朋友,对家人、对朋友也是如此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