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篇只是感想。不是干货,不是鸡汤,不喜请出门右拐
进入简书,只有不到两个月,但要说起写作,那要追溯到很久很久之前。从小学在作业本上胡言乱语,到中学在记事本上一字一句,再到大学在空间上断续发文,期间每收到来自亲友的评论,都会快乐的像个孩子。写的字不少,读的人不多,但对于写作的喜爱从来不曾减少,就这么一路走着,走到简书。
最开始来简书的时候,目标特别简单:锻炼文笔、结交朋友。但这两个目标在我发了第一篇小说之后很快就沦陷了,因为读者寥寥,无人问津。不甘心的我紧接着发了第二篇,结果如出一辙:除了来自亲友们的赞和评论,其他读者没有留下只言片语。这时候我的内心开始躁动不安起来,最初的目标被抛到九霄云外,我开始一遍一遍地读自己的文:带着并非批判而是抱怨的眼光,我的文这么有新意,你们怎么都不来看看。
于是,写作变成了一件有明确目的的事情,一件需要点赞和评论才能继续下去的事。快乐的感觉慢慢消失了,写作本身也变得艰难起来。从写小说转为写干货,不停地找到知名作者的文章学习经验,不停的揣摩和思索什么样的句子读起来能感到醍醐灌顶,这样费劲心思写了五六百字,几乎难以为继。我看着屏幕上的那些话,没有一句发自肺腑,一阵失望,索性尽数删除。
现在想想,当时的自己有点可笑。
写作者是一个很神奇的群体:我们大多数时候沉浸在自嗨的气氛中难以自拔,价值却需要在他人的阅读中得以体现。敲完了最后一个句号,长舒一口气,通读一遍文章,被自己的文采感动的一塌糊涂,紧接着就会陷入漫长的焦虑之中,再偶尔的,被现实浇上一盆冰凉的水。一系列动作,成为我大多数时候的真实写照。
我知道,每个来到简书的人都是有梦的。有的人梦想很大,有的人梦想很小。而我几乎可以算是毫无梦想,无非是希望从一个人看着自己的文章傻乐,到能有几个其他人也陪着我一起乐而已。但是不知怎么的,我的梦想很快变大了,慢慢地变成了野心,甚至恍惚中看到了自己功成名就的美好蓝图。
然而事实是,我根本撑不起来它,我也完全不想撑。
周围有人跟我说:有没有给你说过啊?你的文章写的没有节奏感。
又有人告诉我:你的小说写的特别啰嗦,句子太不简练了,故事太假。
甚至有人提醒我:你一个理工科的学生,做的什么大死,以后论文写的跟小说似的,可是不好毕业。
梦破了,啪的一声,特别响。告诉我没有走在热爱的路上,不是在以文学为乐趣,不是在追求文学水平的提升,而是在追求以量取胜,追求一夜之间,一鸣惊人。
有一位读者给我留言,他说: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活在别人的评价里,为他们所左右,虽然累,却又如此心甘情愿的累着!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折腾!不忘初心,难啊!
他说的很对,有时候能做到不忘初心真的很难。而正因为很难,才要一遍一遍地提醒自己。
我的初心是什么?仅仅是对文字的热爱。凭着这份热爱我闯进这个世界,认真地采摘着词句,拼出一篇能让自己高兴的东西来。
来到简书,我结识了很多朋友,我们一起鼓励,一起写作,一起对抗孤独。但即使没有了这一切,我依然会写。即便没有人看,我依然会写。而我之所以会写,是因为我热爱,高中时,一篇又一篇阅读量为1的小说和诗歌,伴着我度过了很多难熬的时光。每当纸张铺开,整个世界,变得仅容得下一个人。一个人将内心的波涛汹涌排列组合,反复思考,注入自己的思想,揉捏出一个世界,敲打在纸面上,这样的过程,任谁也替代不了。而其中包含的快乐、痛苦、犹豫、费尽心思设下的伏笔,又怎么是其他人读上一遍就能感受完的呢?
写作,永远只是一个人的事情。我们既要能够走过熙熙攘攘的烟火气,也要禁得住午夜时分冥思苦想的独处。孤独是写作的常态,耐得住孤独,才能品得出快乐。
最喜欢的电影之一是《阿甘正传》,里面的一个桥段让我印象深刻:在某一个时刻阿甘决定开始奔跑,他跑过了村落的边界,跑到了城市的边界,跑到了公路的尽头,跑过一个又一个地方,没有任何原因,只是因为他想要跑。慢慢地,开始有人在他的身后聚集,开始有记者试图了解他的内心,开始有公司请他做代言。但他一刻都没有停下,只是因为他听从这内心真实的意愿。直到有一刻,他停了下来,原因也同样简单,因为他累了,他要回家。
这像极了写作的过程:每一个支持你的人,反对你的人,看到的只是你一闪而过的身影。而强烈跳动的心脏,微微泛酸的四肢,耳边越过的风声,只有自己才能体会得到。
所以,如果我还在写着,只是因为我还热爱这项事业;而如果某一天我选择放弃,也绝不是因为无人问津,读者寥寥,只能是因为我失去了对文字的热爱。
于是绕了一大圈,终于又回到了起点:锻炼文笔,结交朋友。不再比较粉丝数的多少,不再关注是否有人给我点了赞。只是想能长久的守住这一份自己喜欢的事情,毕竟,想找到一件这样的事也并不简单。
写作,永远只是一个人的事情,取悦自己,是我写作的基石。新的一年里,我希望能写出更多自己喜欢的小说,更进一步,也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我是 朴夏
一个专心讲故事的写作者
网友评论
你写嗨了,我们看着也嗨
那就继续写,成为大神,闪瞎他们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