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人的躯体内天使与魔鬼同在,正常情况下,天使执政。特殊情况时,魔鬼便蠢蠢欲动,意在篡权。比如私欲膨胀,或而受到虐待与伤害,恶念产生了,控制不住,成为恶行。若是控制了恶念,按耐住魔鬼,便是修养。修养有个过程,过程中有痛苦,隐忍的痛。
特殊的生长环境,过多的伤害,会产生特殊心理,类似报复。比如在内心里对伤害人的各种诅咒,严重的甚至产生杀死伤害者的欲望。报复心理人人都有,变成行为,却并非人人都做。恶行常产生于一念之间,冲动是催化剂。
受了伤害而不予报复的人,受法律与道德制约,出于理智,或因为脆弱,这种伤害留在内心深处,是一辈子。放下当然最好,放下很难,时时会想起,吞噬健康的身体,难免生病。
有一种报复很特别,是以自己的奋起,自己的优秀,甚至是以德报怨,呈现在伤害者面前,这也是一种人格的伟大!有权势的人想排除异己,内心的魔鬼作祟,强加个“莫须有”给对方,这种极端卑劣的人格,古往今来并不少见。
如果站得高些,看人间万象,知道什么事情都会发生,一切皆在情理之中,不以为意,就是圣人。真正的圣人,有吗?
以怨报德的事不可为,但生活中也不少,这是扭曲的人性,卑鄙的行为。以德抱怨是善良,是大度,做到就不容易了!
/20/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但又是社会的。即使没有参加社会活动,仅往来与学校和家庭的孩子,同样也有人际交往。有人际交往,就有被他人认可的心理需要和精神需要,这是人性基本部分的一个方面。受到赞许和肯定,心情会愉悦,学习或工作的积极性会被调动起来,效果显而易见。反之,不能被别人认可,轻则失去自信,重则悲观失望,对人生与前途有消极影响。
曾经接触过一位年轻朋友,聊及这个话题。他说自己幼年时期,因为学习成绩不好,经常受到父亲责骂与羞辱,完全失去自信和学习的欲望。因为父亲在责骂他的同时,不断提到某邻人的孩子如何优秀,他曾经萌生过伤害邻人孩子的念头。幸好悲剧没有发生,如果发生了,受惩罚的应该是那位不合格的父亲。
认可他人是对人的尊重,也是和谐人际关系的能力,家庭,学校,社会都需要。无论做家长还是当老师,都应具备这种素质,当领导的更不能例外。
要让人认可,应该大众化,过分出格,会招来诽议。不偏不倚,中庸最好,这也是中国特色,古典文化精髓。
/21/
婚姻关系也属于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中的不尽意,婚姻关系中也会有。幸福的婚姻、美好的爱情都在文学作品里,那是作者的理想。现实中的婚姻大多是将就,理想的婚姻也有,凤毛麟角。好女人嫁了渣男,好男人娶了渣女,也常有。渣女多为过分贪图物质享受,花钱如流水。渣男中酒、色、赌是一类,懒惰、平庸、浅薄是另一类。遇到了,婚姻就成了悲剧。
有位朋友评价她的丈夫:为人子,不孝;为人夫,不忠;为人父,不慈。自私、狭隘、浅薄,吝啬。她是位知识女性,这样的婚姻居然维持一辈子,真难为她了。她说这是自己当初的选择,把精神存放在书本里,精力倾注在工作上, 也就无所谓了。
知识女选择知识男,原则上没错,但是爱情掩盖品性缺陷,展现美好,所以才有魅力。爱情也常有欺骗性,常被当事人忽略。
婚姻具有时代特征。建国前的婚姻,对女人来说是“嫁鸡随鸡 ,嫁狗随狗,嫁扁担挑着走。”女人没有地位 ,须靠男人这棵大树活着。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婚姻自由了,但是婚姻的道德水准,依然偏向于男性。离了婚的女人,既要受到社会舆论的品评伤害,又要承受单独抚养孩子,或者与孩子离异的痛苦。因此,对于失败的婚姻,许多人选择忍受。
现在的年轻人,内心的羁绊少了,婚姻关系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与平等,勉强维持的状况几乎没有,这是一种不容忽视的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