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主题写作读书让生活美好今日看点
三种方法教你实现文章结尾“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大师们的写

三种方法教你实现文章结尾“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大师们的写

作者: 赵小越 | 来源:发表于2017-04-12 14:30 被阅读251次

    传说战国时期,有个叫韩娥的女子唱出了“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歌声;同样地,一个作家如果文笔够精湛,也能够创作出令人魂牵梦绕的文字。最近在复习心理学,有个概念叫“倒摄抑制”,意思是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的材料的干扰作用。结合“倒摄抑制”和文字魂牵梦绕的效果,可以得出,结尾写得如何直接影响了整篇文章的质量!所以,我们就来说说如何更好地把结尾写好。

    【收束】篇列举了沈从文的《边城》、《萧萧》,南宋姜夔的《鹧鸪天·元夕有所梦》,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和《金锁记》,金庸的《白马啸西风》,汤显祖的《牡丹亭》,琦君的《琦君散文》,汪曾祺的《受戒》、《黄油烙饼》,川端康成的《雪国》中的结尾,并提出了“度尾”和“煞尾”的概念。能够在浩如烟海的文学著作中提炼出这几篇好结尾的文章,无疑说明舒老师庞大的作品储备量。

    1、结尾可以写得够虐心

    “虐心”一词来源于动漫网络文学中的“虐心文化”,我们当然可以用到文学作品中,如果你写得是极具深情的作品,那结尾就极尽渲染悲伤情绪吧!让读者痛苦不已,但深深引起共鸣和理解,真正达到“三日不绝”的效果。除了书中《边城》和《鹧鸪天·元夕有所梦》的结尾,我想列举南唐后主李煜词在亡国之后作品中的结尾,无一不是催人泪下,虐死人不偿命的: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李煜亡国后,身心都经受着巨大折磨,尤其是在拜别祖先那边,匆忙中,听到了教坊在演奏别离曲,不仅潸然泪下,对着宫女恸哭不已。而后人在读到他伤感的诗时,也不禁深深被他结尾的“垂泪对宫娥”所震撼。再如他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的下片: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这应该是无人不知的句子。每人一生之中都有发愁时,可李煜的愁不是一般的愁,是亡国家破之愁,他之所以把愁用两个比喻写得如何虐心,用丝喻愁,用滋味喻愁,是因为他有无比清醒、无比悲痛的人生体验,并把这种体验细细咀嚼,用形象文字呈现出来,对他来讲,该有多虐心啊!读者读起来也真的是愁啊。

    2、结尾写得要时刻与前文相呼应

    在这里的前文指的可以是标题、首段、正文。引用书里的话,“沈从文有一神奇的本领无人能及,就是于同一笔墨中蕴含层次,或者说善于制造一种暧昧的分殊对立。”这是一种结构上的精心布置,增添全文和谐之美。从整体上考虑,也可以在文中设置一个悬念,并在结尾处点明,让读者恍然大悟,意蕴深长,也可以达到“余音绕梁”的新奇效果,即“回环往复之美”。著名作家毕淑敏写过一篇散文《翻浆的心》,被选入了学生阅读题,在此不由自主地想到了那篇文章。结尾是这样的:

    青年迷惑地面对我们,脖子柔软地耷拉下来,不堪重负的样子。我敏捷地爬上大厢板。我看到了我的提包。我摸索着它,每一环拉锁都像小兽的牙齿般细密结实。突然触到鬃毛样的粗糙,我意识到这正是搭车人袋子上那截失踪的鬃绳。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大厢的木条上,像焊住一般结实。我的心像凌空遭遇寒流,冻得皱缩起来。

    这篇记叙文讲述了“我”在放假回家的道路翻浆的路上救了一位要搭车的人,他一路上都在保护“我”的行李不受颠簸,而“我”和司机却以为他要偷包,故意将车开得异常摇晃,可青年下车时却以为我们开车开得那样快是在赶路,结尾处我终于明白了他搬我提包的用意,是在保护它,而不是要偷它。

    结尾虽在情理之中,但确是意料之外。这样设置悬念的好处就是,读者在读到结尾时,会恍然大悟,并且在脑海中把全文再捋顺一遍,从而达到“回环往复之美”。

    3、散文适宜“度尾”,小说适宜“煞尾”

    度尾和煞尾取自汤显祖评董解元《西厢记》,“度尾如画舫笙歌,从远地来,过近地,又向远处去;煞尾如骏马收缰,忽然停住,寸步不移。”散文多在抒情,形散为主,自然多度尾,像舒适恬静的民谣歌曲,像轻飘打着旋儿落入湖中的柳条漾开的淡淡涟漪,又像小巷中缓缓走来的丁香姑娘,舒展开去,不急不躁;而小说是在讲故事,有着情节的精心架构,在结尾处最好不要拖泥带水,中国人讲求含蓄美,言有尽而意无穷,说一半留一半,让读者自己去随着作者的思路去想。小说中写景的句子真的和绘画是一样道理,小说是用语言来绘制线条,抽象勾勒出一幅画,放在结尾,戛然而止,会有很惊奇的效果。

    在这里我要引入南宋清雅词的写景结尾了,在渲染情感方面真是意蕴深长,比如姜夔在合肥写的《淡黄柳·空城吹角》: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从小序可知,姜夔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怀念合肥女子而作。姜夔在此询问春光何处,只有池塘中水波知道结尾,万般愁绪而无奈,都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巧妙自然,不着痕迹,让读者脑中呈现出一片碧绿湖水画面,李煜有词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水这个意象在文人笔下多表现为愁绪、哀怨、思念等情绪,从作品审美角度看,借景抒情好过直抒胸臆。“汪曾祺厉害之处是在于用一个细节做成了高潮和结尾,并且一点也不平淡,不令人觉得故事还没讲完,反而是把通篇中所有明明暗暗的情绪全部汇集到这个细节上来。”而南宋清雅词结尾的景物描写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呢。

    个中滋味,读者你们自己品去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种方法教你实现文章结尾“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大师们的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mopattx.html